陳諍詒
2015年通貨膨脹年增率(%)
1總體:中國保七,東盟看好
美國QE退場,經過了2014年年初的震蕩,東盟經濟泳渡裸泳危機。根據OECD的預估,東南亞、中國和印度未來增長仍然強勁。
IMF預測新一年的經濟增長率,中國可望保七,印度以6.4%的增長率緊追在后。 緬甸表現超出預期,接續新興經濟體的高增長路線,以8.5%的增長,稱冠亞洲。 亞洲四小龍中由韓國領先,即將迎來建國50周年的新加坡墊底。
美國前景持續看好,3.1%的增長率,比起2014年更上一層樓。歐元區則緩慢復蘇,安倍神話褪色的日本,勉力掙扎,預期增長率不到1%。
2匯率:日元帶頭,亞幣全貶
2014年,亞洲主要貨幣的匯率,無一幸免全面走貶。
日本持續擴大寬松,日元兌美元匯率來到7年新低。 盡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解散國會,提前選舉,并不會對現況有太多改變,日元續貶趨勢定調。
日元貶值相對造成了韓國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壓力,韓元今年以來也貶值了5.8%。
美國經濟穩定復蘇,高盛發布的2015年十大經濟趨勢預測中,持續看好美元,影響各國匯率走勢。例外是因滬港通上路,吸引資金涌入的人民幣,可望與美國攜手走強。
3股市:中印金磚閃耀 日股創新高
苦悶多年,中國股市終于開出紅盤。在滬港通、穩定增長和改革深化的政策加持下,中國上海綜合指數和滬深300,都上漲約四成。
2014年股市表現最好的前十名,有一半來自亞洲。除中國外,包括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日本,都有兩位數的高增長。日本在貶值的激勵下,叩關1.8萬點,創7年新高。石油產業貢獻政府收入高達三成的馬來西亞,受到2014年油價下挫的沖擊,跌幅近7%,是少數表現不佳的亞洲股市。
4就業:人力需求創新高
2015年第一季全球就業展望,亞太地區人力需求最為樂觀。
根據萬寶華“全球就業展望調查”,印度招募意愿最樂觀,有41%的雇主,預計在未來三個月內增聘,相較于2014年同期的29%,顯著增長。
日本的就業機會持續穩定增長,多數產業皆達到經濟不景氣以來的最強增聘需求。中國受到增長放緩的影響,人力需求不如2014年第一季。
5通膨:有所控制
通貨膨脹,恐怕是上個世紀的問題了。
根據IMF的預估,2015年,即便是新興亞洲國家,通貨膨脹率都控制在8%以下。部份原因是油價下跌,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
日本為了實踐2%的通膨目標,拚命調漲消費稅,反而讓消費需求更保守。
不只是日本,全球都面臨了無論如何催油門,通膨都不動如山的普遍緊縮。
IMF統計,在1990至2013年之間,全球的通貨膨脹率平均為11%,今年預計是3.9%。
6投資:日本最積極逐鹿東盟
2015年“東盟經濟共同體”(AEC)的成立是亞洲區的大事。
各國積極布局迎來的新機會,表現在境外直接投資上。2003年整個區域大約只有將近300億美元的境外投資,10年后,已經是四倍規模,超過1220億美元。
根據東盟秘書處統計,以2013年來看,日本大約23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排名第一,占了將近1/5的外人投資份額;其次是東盟自家成員國,顯示區域內投資仍然十分熱絡。
7房地產:中國冷,東京熱
亞洲房市,總結兩個字,就是“不熱”。拿2014年第三季來看,交易量比起上一年同期掉了24%%,相較之下,美國和歐洲卻是反向增長。
一方面是受到美國即將升息的影響,投資者對新興亞洲的房地產興趣轉淡;另一方面,好的投資標的愈來愈稀少,大家對于二線城市的發展前景又多所保留。
城市土地學會(ULI)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發布“2015年亞太區房地產趨勢報告”,調查專業不動產經理人,對2015年房市投資的前景展望。
前三名依序是東京、雅加達跟大阪。不只因為日本持續擴大寬松刺激經濟,使得房產變得相對便宜,東京、大阪重要的門戶城市特質,維持了前景看好的預測。
中國城市則普遍表現不佳,去年排名展望在第12名的中國二線城市群,新年度的排名掉出前20。
8進出口:貿易低迷,亞洲出口略減
受到全球貿易低迷甚至萎縮的大環境影響,亞洲各國的出口也放緩。IMF預估2015年經常賬(Current Account、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盈余占GDP比重,普遍呈現“持平略減”的狀況。減速中的中國和下猛藥拼出口的日本,是少數經常賬盈余比重增加的國家。經常賬赤字的印度與印尼,并沒有太大的改善。(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