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萬人在這里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該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
奧斯維辛集中營于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親衛隊領導人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建造。1942年1月20日的萬湖會議通過“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通過滅絕營實行有系統的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估計約有40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超過九成遇害人是猶太人。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攻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時集中營內的幸存者僅有七千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兒童。
1947年7月2日,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被辟為殉難者紀念館。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
“奧斯維辛”一詞演變成為了屠殺和滅絕人性的代名詞,使用這個地名也就同時說出了適用于所有民族屠殺的關鍵詞。
海外星云 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