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中
當前一些地方的果農為了獲得高產,盲目施用化肥,據調查測算,速效氮、磷、鉀肥的年施用量達到了蘋果生產先進國家的3~8倍,而有機肥的施用量不足化肥的1/5,過量的施用化肥,使土壤團粒結構被破壞,板結酸化現象日趨嚴重,對果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與果品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挑戰。為此,山西省翼城縣在蘋果產區,以推廣果園培肥地力新技術為手段,以開發有機肥源為核心,大力實施果畜循環發展經濟模式,逐步滿足蘋果產區有機肥供應,為生產優質果品打下堅實基礎。通過近年來的實踐,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實施果畜循環經濟發展上還需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 必須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通過近年來的果園栽培實踐,不少果農已認識到有機肥含營養成分比較全,而且肥效穩定而長,因此,對農家肥的未施用重視了起來,但在施用過程中,由于對農家肥未進行充分腐熟處理,未經腐熟的雞糞、羊糞、豬糞不但不能及時為果樹提供養分,還會造成燒根、燒葉、傳播病蟲害、出現土壤鹽漬化等現象。例如,翼城縣北撖村有一戶果園,從2010年起畝施用雞糞3~4方,年均畝產1 363千克蘋果,畝產值為0.55萬元。而相鄰的另一戶果園也是從2010年起畝施用雞糞和兔糞2~3方,畝施用量少于前述果園,但平均畝產卻達3636千克蘋果,畝產值高達1.27萬元。分析前者低產原因,關鍵是施用的雞糞未經腐熟處理,因而不能達到養地獲得高產的目標。鑒于上述問題,發展果畜循環經濟模式,必須施用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果農自家如果無條件對有機肥進行腐熟處理,可選用專業公司采用EM菌株對雞糞、羊糞、豬糞進行高溫發酵,無害化去臭,精制而成的生物有機肥。因為這些產品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腐殖酸、氮、磷、鉀、中微量營養元素及活性物質,可以造就土壤良性微生物群落,改良土壤,消除板結,提高土壤活性,從而提高果樹產量,改善果實品質。
2 應大力推廣“畜一沼一果”生態循環模式
實踐證明,實施果畜循環發展經濟模式,首推“畜一沼一果”生態循環模式,該模式可以使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延長農業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形成“畜多肥多、肥多果多、果多錢多、錢多畜多”的互補良性循環,造就了循環發展的生態之路。“畜一沼一果”生態循環模式,就是在果園建設沼氣池,發展養殖業,果農依靠果園樹下生長的低稈作物或飼草養殖豬、牛、羊、兔、雞等畜禽,其糞便生產沼氣,沼氣可以用來做飯和照明,沼渣、沼液是果樹生產良好的有機肥料。使用沼肥可以提高果樹產量、改善果品品質,沼液含有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生長素、糖類等營養物質,養分高,作為蘋果根外施肥肥效顯著,并對蘋果病蟲害有防治作用;沼渣是優質固體肥料,養分豐富、全面,不僅能滿足果樹對各種養分的需求,還可以改良土壤。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加上果園種草,可以解決果園有機肥肥源緊缺的問題。使用沼肥,一般可增產10%以上,優質果率上升70%以上,并且果農可以節省肥料投入,防治病蟲投入及煤、電費,按5畝果園計算,一般節省開支2800元左右。
3 防止由超量施用化肥變為不施用化肥
過去,一些果農受利益驅動,靠經驗和習慣施肥,一味追求大果、高產,盲目施用化肥。現在,在提倡使用有機肥的積極宣傳下,使一些果農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果園只施用有機肥,不再施用化肥。殊不知,蘋果生產對土壤中養分消耗量大,僅靠有機肥的補充是不能滿足生長需要的,化學肥料的施用也是不可忽視的。要開展果園測土配方施肥,根據果樹生長狀況及果樹需肥規律,確定科學的肥料配比,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一是以有機肥為基礎,突出畜肥使用及綠肥生草培肥,使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二是以土壤培肥與土壤施肥為基礎,土壤培肥與各項營養調節技術相結合;三是調氮穩磷補鉀配微相結合,實現土壤養分的動態平衡;四是以果園為單元、配肥為基礎,地塊配肥與單株調節相結合;五是化肥施用要掌握適時適量適法原則,以提高肥效,減少損失。
4 要解決施肥方式方法不科學的問題
在實施果畜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發現一些果園存在施肥方式方法不科學的問題,有的果園將秋施基肥改為春施,打破了果樹的“生物鐘”。春施基肥在土壤中要經過轉化,且因春天土壤溫度低而轉化慢,這樣肥效推遲,影響了新梢生長和花芽分化使花芽形成少,同時因春天施肥傷根,影響開花結果。有的果園施肥過淺或過深,造成浪費;施用肥料過于集中,造成燒根;施肥點距離樹干太近,導致果樹不能很好吸收肥料中的成分。針對這些問題,一定要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施用肥料,一是宜采取秋施基肥方式,果實采收后愈早施愈好,此時土溫較高,含水量多,傷根易愈合并可產生新根,同時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質有充分分解時間,第2年可及時供樹體吸收。二是施基肥應在果樹行間或株間挖溝施肥,蘋果屬于深根性果樹,應挖l~2條寬50厘米、深40~60厘米施肥溝,將表土與基肥混合施人。三是施肥一定要施在吸收根附近,即樹冠外圍垂直投影向里15~20厘米處。
5 要配套推廣果園沃土養根技術
通過實施果畜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增施有機肥是關鍵,但要配套推廣深翻改土、合理施肥、果園種養等沃土養根技術,這樣,才可以優化果樹根系生長環境,達到養根壯樹、提高果樹抵御病蟲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是深翻改土,熟化土壤。每年結合秋施基肥,挖寬40~50厘米、深60~80厘米壕溝,逐年深翻擴盤,同時深翻果樹行間,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活化土壤,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和肥力,促進根系橫向和縱深分布,提高吸收能力。二是膜下穴貯肥水。穴貯肥水是旱區果樹實施水肥一體化管理的最佳措施。初冬或早春結合果園深刨、施肥、整修樹盤等,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挖穴4~6個,用玉米稈、麥秸、雜草等扎粗度20厘米左右、長比穴稍短些的草把,捆綁結實,在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然后放人穴中。草把周圍填土,同時與土混合施入過磷酸鈣100克及尿素50~100克,隨即每穴澆水4~5千克。穴上覆膜,并在穴洼處的膜上扎一小孔,孔上壓石塊,以利保墑和壓住薄膜。以后視干旱情況,可由膜孔向穴內灌水。可節水70%,施肥穴每年易地1次,交替進行。三是果園種草覆蓋。山區果園可人工種植白三葉草、百脈根、扁莖黃芪、油菜等,也可采用自然生草,割下的草覆蓋樹盤。四是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借助壓力系統,將固體肥料溶解后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果樹的需肥規律和特點,使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管道系統,均勻、定時、定量浸潤果樹根系,具有明顯的節水、節肥優點。要特別注意,如果使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須要過濾處理,以免堵塞管道。
6 培養果園肥力必須堅持長效機制
有些果園因長期重施無機肥,輕施有機肥,在提倡畜果循環經濟發展的形勢下,開始增施有機肥,但僅使用了一二年時間,結果沒有獲得理想的產量水平,就對繼續實施畜果循環發展產生了懷疑。應讓這些果農充分認識到,有機肥不會象化肥那樣,對果樹生長發育作用明顯、起效快,而是在施人有機肥后,緩慢分解作用,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微生物活動。實施畜果循環經濟模式要一一直堅持搞下去,只有通過多年實施,才能真正培肥果園肥力,為蘋果豐產優質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翼城縣隆化鎮北捍村果農王學善,有10畝果同,從2009年開始,每年9月中旬,他按照l千克果1.5千克肥的標準畝施充分腐熟后的糞肥4000~5000千克,施肥部位選擇樹冠投影下以外部位,開挖寬30~40厘米的施肥溝施入,深度30~40厘米,隔年對施肥點進行輪換,從2012年至今,他的蘋果園收益均在20萬元以上,畝均收益2.1萬元。翼城縣隆化鎮北撖村王功蘋果園位于村東南,屬于丘陵梯田區,海拔891米,面積8畝,品種以紅工將為主,嘎拉為授粉樹,樹齡9年,果樹長勢健壯,病株率低于5%.他的果園主要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合理疏花疏果,精細的花果管理等技術措施。從2008年開始,結合早秋施基肥逐年對全園進行深翻,深度80~100厘米,9月中旬開始,用腐熟的雞糞、羊糞等農家肥,每畝施2500千克以上,采用行間條狀溝施,2008年畝產量2000千克,到2011年后畝產量上升到3200千克,單果重250克以上,全紅果率80%以上,病蟲果率5%以下。單產逐年提高,畝效益也由2008年8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7000元。
(上接第29頁)
適量的硼肥可促進葉片制造的碳水化物向根系中輸送,促發新根,有利于對鈣的吸收,所以在土壤補鈣和葉面噴鈣時,均可摻人適量的硼肥,硼具有提高坐果率,防止縮果病,促進鈣吸收的的作用,可結合秋施基肥或早春施追肥時施入持力硼,每畝產2500~3000千克蘋果,施用200~300克持力硼即可。在花期噴時加入速樂硼1000倍液,連噴2~3次,以促進鈣的吸收。
2.6 加強綜合管理
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增施鈣、硼肥。搞好水分管理,旱時及時灌溉、雨季及時排水、雨后立即淺鋤、疏松土壤。搞好樹體修剪,徹底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在生長期搞好病蟲害防治,使樹體生長中庸健壯。以上措施均有利于果樹對鈣的吸收和利用,減輕缺鈣生理病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