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

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的發生率高達38.2%,40%的成年人在最近一個月內出現白天打盹。1900年以來,人們的日睡眠時間以每年0.71分鐘的速度遞減。即我們當前的日睡眠時間比1900年減少了1.5小時。我國首個睡眠指數顯示,55.3%的中國人使用各種助眠手段,100個中國人中有14個超過凌晨12點還沒睡覺。中國人的睡眠分數為64.3分,剛剛及格。同時,調查顯示“南方比北方睡得好,西部比中東部睡得好,農村比城市睡得好,男性比女性睡得好,未婚比已婚睡得好,低學歷比高學歷睡得好”。該項報告還提出,“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多”對精神的恢復都有消極作用,規律作息、管理情緒壓力都有益于優質睡眠。
人類正常的睡眠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覺醒期、非快速眼動(REM)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 NREM)。在NREM階段,全身代謝減慢,可降低10%~25%,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在REM階段,四肢肌肉極度放松,但腦部活動狀況與清醒時相似,一般發生在睡眠后半段快要睡醒時候。正常睡眠是由NREM和REM交替出現構成,評價睡眠質量的三項指標為睡眠結構、睡眠模式和主體反應。睡眠障礙會干擾正常的睡眠周期,讓人夜間休息不好。
在90余種睡眠疾病中,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SAHS)是對軀體危害最大、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睡眠疾病。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年齡、吸煙、上氣道解剖異常等,臨床特點為夜間睡眠過程中打鼾且鼾聲不規律,呼吸及睡眠節律紊亂,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及覺醒,晨起頭痛、口干,白天嗜睡明顯,記憶力下降。SAHS會影響人們的認知和心理,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病率,成為亞健康的最大來源。SAHS患者中高血壓的發病率高達50%~90%,通過改善呼吸暫停綜合征,可使部分人群的高血壓降低。此外,SAHS還是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最強的預測因子之一。可見,通過對睡眠障礙進行控制,就可使多種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嚴重疾病得到一定的控制。這也是為什么許多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睡眠醫學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對于SAHS的監測主要依靠于多導睡眠圖,通過對腦電圖、心電圖、呼吸氣流、血氧飽和度等監測,進行臨床診斷。但是該方法需要在受試者身上連接電極片和線路,尤其是頭部,放置多個電極或傳感器,會讓受試者感到不舒服,從而影響夜間的睡眠活動,并且不能進行長期的監測觀察。
我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師范大學健康管理學院院長俞夢孫率領的科學團隊,自主研發了微動敏感床墊式睡眠監測系統。該系統由特制的壓力敏感床墊、床旁信號放大編碼盒和主機系統(包括硬件和專用軟件)組成。壓力敏感床墊可以感受各個部位的呼吸、心沖擊圖和體動信號,實現對呼吸功能和心功能的實時無干擾監測,同時根據心率和呼吸的變異性與腦電圖的關系達到對睡眠進行無干擾監測。被測者只需睡在這個特殊的床墊上,就可以在準自然條件下方便地測量出每搏心動周期及其變異、呼吸運動及其變異和腿動信息等。因而可以方便地分析出被測者整個睡眠過程的睡眠結構,以及它的睡眠模式變化。運用這種測量方法,被測者不用帶任何器具,也不會對睡眠產生任何干擾,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被測者的實際情況,同時可以常年使用,獲得連續動態的信息,有利于狀態觀察和分析,建立個人健康信息庫。
該系統也適用于因心肺功能不全而需要長期監護的人群,以及心臟手術前后患者和特殊職業者。隨著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及信息網絡的發展,今后,人們可以更加方便、準確地進行睡眠信息監測,同時對于老年社區、養老院等老年機構,也可以使用該檢測系統,對老年人夜間的睡眠、呼吸進行監測,以防止夜間猝死等意外發生,在監測更加及時的同時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