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近年來因高膽固醇血癥引發缺血性中風的發病率在增加。高血脂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只有在患病一段時間后,才會表現為頭暈、胸悶、心悸、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癥狀,所以別不拿高血脂當回事。
高血脂危害遍及全身
如果血脂過高,就容易住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就會引起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眼底血管病變、脈管炎等。
當血脂沉積在肝臟使肝臟細胞脂肪化,就是脂肪肝。由于肝臟與全身代謝有關,可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導致肝炎。另外,高血脂還會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癌癥的發病有關。
高血脂易患人群有:有高血脂家族史者;體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長期高糖飲食者;絕經后婦女;長期吸煙、酗酒者;習慣于靜坐的人;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處于緊張狀態者;肝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
六大因素形成高血脂
一般來說,人體血管表面的上皮細胞對血管有保護作用,血脂只在血管中流動,但是當上皮細胞被破壞,血脂就會突破屏障,侵入血管壁沉積下來,造成諸多健康障礙。第一,吸煙。香煙中的有害物質逐漸損傷血管的上皮細胞,增加上皮細胞間的縫隙。血液流經這段血管時其中的脂肪就會通過上皮細胞的縫隙在血管壁內沉積。第二,高血壓。過高的血壓使血管上皮細胞發生變性、功能減退,從而讓血脂伺機進入血管壁。第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含量過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在血管壁內外自由往來,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積的血脂重新“搬”出來,“逆轉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積的過程”。吸煙、缺乏運動就會使其含量減少。第四,糖尿病。糖尿病對血管壁上皮細胞的危害與冠心病相當,同樣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第五,早發冠心病家族史也是高血脂的危險因素之一。直系親屬中男性發病早于55歲,女性早于65歲,可能本人有基因缺陷,血管內壁功能不好。第六,年齡。血管上皮細胞的功能也會隨年齡漸長而退化,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就要注意積極防治。
專家提醒:凡是有以上危險因素的人群,都應該高度關注自己的血脂情況。高血脂的發病是一個慢性過程,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等到出現頭暈目眩、頭痛、胸悶、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說話等癥狀時,離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的疾病也就不遠了。
不怕!高血脂能被“吃掉”
高血脂癥的人飲食應有節制,在合理營養的基礎上,限制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人,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類食物。主食搭配部分粗糧,副食品以魚類、瘦肉、豆制品、新鮮蔬菜、水果為主。海帶、紫菜、木耳、金針菇、香菇、大蒜、洋蔥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常吃。牛奶喝低脂的,不加糖。蛋類原則上每日不超過1個,烹調時避免油炒、油煎。忌食肥肉、動物內臟、雞皮、鴨皮、蝦皮、魚子、腦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咖啡因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應注意盡量少喝濃茶、咖啡,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藥物。應限制總食量,飲食治療應持之以恒,才能“吃掉”高血脂。
“騰不出時間運動的人,早晚會被迫騰出時間生病。”研究顯示,有效的步行可以明顯降低血脂。步行要達到防治高血脂的目的,一是要堅持;二是要有序,開始時不要走得過快,逐漸增加時間,加快速度;三是要適度,每天至少步行3公里,鍛煉半小時,太極拳、慢跑、快走、騎車慢行、游泳、登山、健身操、門球、羽毛球、倒走等鍛煉,也一樣可以“走掉”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