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霞
小學語文的讀賞式教學是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變革產生的一種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教學方式,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中,獲取文學知識以及相應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觀念,讓學生自由閱讀,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進行讀賞式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情懷。
1.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
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賞式教學時,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教師可以先進行有感情的示范,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文章所表達的感情中去,對于經典的朗誦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先從經典的朗讀開始引導學生。例如,在進行《邱少云》的學習時,教師先進行示范朗讀,然后讓學生跟讀,通過自身的情感以及文章的內容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去揣摩邱少云同志當時的內心世界,這種朗讀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其次,要為學生提供機會。小學生往往對于可以表現自己的事情更具熱情,讀賞式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活動來展現學生,例如,在課堂上開展讀課文評比活動,以個人競賽、小組競賽的方式來展開,這不僅僅會提高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更加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最后,小學的讀賞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度。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差異,設計一些別出心裁的活動,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例如,在進行《小馬過河》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朗讀和表演,在表演和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深刻含義和道理,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不失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有促進和激發的作用。不僅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一舉兩得。
2.改變教學方式,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對于小學生來說,單純的死記硬背那些基礎知識往往難以真正掌握,學生對這些知識的運用不足,必然會影響其對知識的理解。所以,在進行讀賞式教學時,語文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采用多樣的、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進行字形、字義的辨別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接龍的方式來讀這些生字,并且組成詞語,看誰讀的最準確,組詞最快,在具體的語文環境中,學生就掌握的更加牢固。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適應時代的變化和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該對讀賞式教學深入了解和研究,結合語文課程的相關的標準認識到讀賞式教學的重要性,將閱讀與語文教學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學生將閱讀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準確把握語文學習的情感與態度,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和素質,使得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結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學生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賞讀式教學,要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展開教學工作,滿足學生的訴求,才會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進步,這也是賞讀式教學的一個中心和主要目標。
3.注重日常積累,合理選擇閱讀內容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基礎,優美的詞句是運用和學習語文的關鍵,也是賞讀式教學的目標。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不知道該積累那些內容,在賞讀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里可以讓學生朗讀自己的積累,強化積累的效果。同時,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合理的閱讀內容,擴大閱讀的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一些與生活更加貼近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掌握好文章的難易程度,避免難度較大的文學作品使得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觀念以及精神文化都是值得大家細細品味和感受的,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加可以體會到作家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從而完善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應該盡量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將閱讀變成一種語文學習和欣賞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近的閱讀,并且進行賞析,讓學生可以再現其中的情境和感情,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文字的魅力。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儲備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并且推薦一些經典的文章給學生欣賞,通過這樣一種過程,學生不僅積累了知識,還了解了更多文學內容,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極為重要的。
賞讀式教學強調學生的閱讀與賞析,注重給學生更多的閱讀空間和時間。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進行賞讀式教學,應該首先了解賞讀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且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訴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日常積累,鼓勵學生進行摘抄和閱讀,為學生合理選擇的閱讀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賞讀式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