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州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要上出實效,還要上出鮮活,激發學生的情趣。那么,如何利用朗讀激活課堂呢?我想,應該在個性上下點功夫。
(一)讀出個性,激活思維
雖然每個人的理解、感受、表達方式不同,朗讀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但只要是學生發自內心表現出來的,就都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在教學過程中,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應讓學生進行獨特、多元的解讀,然后真真切切地將自己的情感帶入閱讀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感情。讓他們通過朗讀,表現理解、抒發感受、表達情感。如此,課堂才不會是死水一潭。
【教學課例】
人教版課標本五年級上冊《梅花魂》一課中的朗讀指導。
【朗讀點】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師:這幾個問題的歸結其實就在課文一段話中,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你能找到這句話嗎?(生讀文勾畫)——(一生讀以上片段)
師:這是外公表露心跡的一段話,好好讀讀,看看你能讀出什么?讀懂什么?(生讀)
生:我讀出外公雖然身在異國,但很眷念祖國。
師:那你讀讀——(生讀)
師:你這樣讀,想讀出什么?
生:我想讀出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意志堅強。
師:你讀出梅花的意志堅強,誰還想讀?(一生讀得抑揚頓挫,特別把最有——最有——最有——強調出來)
師:你這樣讀,想讀出什么?
生:我想讀出外公想讓我學習這種不畏寒冷、不畏強暴的精神。
師:你讀出梅花的不畏寒冷,不畏強暴。
生:我還想讀出外祖父的自豪,他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生讀出內心的自豪)
師:老師想到了一首詩:墻角數枝梅……你能把梅花凌寒獨自開的精神讀到這里面去嗎?誰來試試?(指名讀)
師:讀到這里,我們知道外公喜歡梅花就是喜歡(梅花的精神),外公喜歡梅花就是喜歡( ),外公喜歡梅花就是喜歡( )。
師: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把你們體會到的這些精神送到這句話里,再讀讀,好嗎?(齊讀)
以上片段,學生先用朗讀釋放體悟到的情感,再說說自己為什么這么讀,然后小結評價。學生讀出了積極的思維活動,讀出了豐富的信息含量。對話的獨特體驗不斷深入,不斷內化,為生命注入極具個性化的體驗。朗讀中涉及內容,涉及技巧,更深入感情;長期堅持,學生朗讀的自我評價能力、獨立的思維能力、語感水平、讀書水平自然也會有所提升,課堂自然如泉水鮮活澄澈。
(二)導出個性,激起情感
讀的指導要富有個性,能激起學生的情感,教師就要扣緊文本,在朗讀樣式、方法上突出個性引導。
一要根據不同學段目標要求,注意讀的形式,讓朗讀從干癟走向靈動。什么時候該用對比朗讀,什么時候該用啟發想象導讀,什么時候該用角色扮演導讀,什么時候該用創設情境(包括語言烘托、音樂渲染、課件、圖畫等)導讀,均要做出恰當地選擇,而不是只局限于從個別讀、齊讀、引讀的形式,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使課堂變得鮮活。
【教學課例】
人教版課標本五年級上冊16課《珍珠鳥》一課中的朗讀指導。
【朗讀點】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
1.(課件出示要求,生讀文畫句子,交流。)
師:(出示少了3個“一會兒”的句子)意思沒有改變啊,用與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2.(抓住句中的三個“一會兒”先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體會重復運用的好處。)
生:這3個“一會兒”給人感覺小家伙的調皮,讓人好喜歡。
生:這三個“一會兒”,我感受到它越來越調皮,這樣寫,把小家伙的調皮寫得活靈活現。
生:“神氣十足”表現了小鳥的神態,作者完全把它當成了家里的一份子了。幾個動詞寫出了淘氣、歡快、自由的特點。
3.(接著可以讓學生試著把鳥的淘氣、歡快、自由的特點讀出來)
4.師生合作讀
5.師小結
這里,我采用了對比讀、個別讀、合作讀的形式,在瑯瑯書聲中不難感受到珍珠鳥的淘氣、歡快、自由的特點,也使課堂變得鮮活靈動。
二要根據不同學段目標要求,注意讀的方法。默讀太多,課堂沉悶,不能體現個體和群體的有機結合;朗讀過多,課堂好看,但未能站學生靜心其中,深入感受。新課標要求從三、四年段開始就要讓學生初步學會默讀。因此,在讀的方法上指導上要緊扣課標要求,結合課程特點,以激起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誦讀悟情和默讀靜思的習慣。
總之,在朗讀的引導上,緊扣課標,又要有所創新,導出個性,這樣,即使是語言樸實的說明文,只要引導得法,也能讀出趣,讀出情,讓課堂凸顯鮮活。
(三)評出個性, 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老師的評價如能巧妙點撥,凸顯個性,定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實效性。
老師應根據學情、巧用運用富有個性的評價語,把診斷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相結合,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讓每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得到提高,都向著更高的標準努力。
【教學課例】
人教版課標本五年級上冊15《落花生》一課中的朗讀指導。
【朗讀點】課文第一自然段。(內容略)
生:我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我們一家人多么高興。
生:我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我們一家人感到意外和驚喜。
師:誰也有這樣的感受?(很多學生舉手)
師:誰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呢?
師指名一朗讀水平一般的中等生讀,讀得比較平淡。
師運用激勵性評價,進行激勵,然后進行診斷:要是能把那份意外、驚喜表現出來就更好了。(又有不少學生舉手)
師:(指名更好的一位學生,讀得不錯。)
師:告訴大家,你主要抓住這段話中的哪句來表現的?(最后一句)師:你再讀讀看。(生讀,其他同學若有所悟)
師:(指名最早讀的那名學生)你再讀讀看。
師:(他又試了一遍)這一回他讀得比前一次要好得多。
當然,除了老師的評價外,有時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評價、互助評價,以豐富評價的形式,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使課堂變得鮮活。
總之,我們要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充分利用“朗讀”功能,培植語感,讓課堂回歸本質;要體現增量,讓課堂走向豐厚;也要有效導評,讓課堂凸顯鮮活,這也正是新課程所呼喚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