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紅權
【摘 要】
閱讀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為學生提高語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營造氛圍、保證時間、儲備讀物、方法指導、多彩活動、督評到位,只有這樣才能讓閱讀成為學生“進補”的“心靈雞湯”。
【關鍵詞】
課外閱讀 心靈雞湯 大語文
閱讀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為學生提高語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余秋雨先生的文章《盡早把閱讀當作人生一件大事》中有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能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給你。”可見,閱讀是多么的重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此,我校要求全體語文教師以“大語文”教育思想為指導,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大量閱讀為主要途徑,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升文化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努力讓閱讀成為學生“進補”的“心靈雞湯”。
一、氛圍的營造,課外閱讀的前提
“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積極的課外閱讀氛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的熱情,是學生能夠全員、全程參與課外閱讀的基礎,也是課外閱讀有序、有效、正常開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每學期初,學校充分利用櫥窗、走廊、廣播等宣傳讀書的意義,讀書的作用,介紹讀書方法,推薦閱讀書目,推廣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師的讀書經驗等。同時,要求各班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充分利用班會、晨會、黑板報等積極營造讀書氛圍,懸掛讀書活動標語,例如:書籍點亮人生,書香洋溢校園;讀書,讓我們更充實;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等等。另外,重視對家長的宣傳,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形成共識,家校聯手,共同推動學生讀書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時間的保證,課外閱讀的關鍵
俗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此,課外閱讀必須保證充足的讀書時間。我校把經典誦讀作為必讀課程,每天安排專門的時間,全校師生大聲誦讀。比如,每天早操前全校師生共同誦讀,利用課前2分鐘,教師帶領本班學生一起誦讀等。
每位語文教師從每周的語文教學時間中拿出1教時,作為課外閱讀指導課,向學生推薦讀物,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并檢查閱讀的效果。
另外,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要求教師少布置一些書面作業,多布置一些讀書作業,讓學生有時間誦讀。指導學生利用每天的空余時間自主開展讀書活動。特別是假期間,教師作專門的讀書指導,引領學生集中讀書,與智者對話,與經典同行。
三、讀物的儲備,課外閱讀的基礎
學校通過多方籌措經費為圖書室配備了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內容包括國學經典、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中外經典名著、當代優秀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等各類讀物以及各種文質兼美的人文讀本、人物傳記、時文選萃、面向相應學段的優秀報刊、雜志等。各班也完善了圖書儲備工作,充分發揮圖書角的作用,認真制訂班級讀書活動方案,開展有特色的讀書活動,正常組織學生到圖書室借閱圖書,并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上報工作。同時,我們要求學生樹立“圖書多天地”的理念,除了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家庭“圖書架”外,還要充分利用書店、親戚、鄰居、熟人等的圖書資料,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更多的時間,擁有更多的機會,能歡快地遨游在圖書的海洋里,盡情地吮吸圖書的文化精髓。
四、方法的指導,課外閱讀的支撐
讓每一個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是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支撐。這一環節把握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如何掌握讀書方法上,我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做到“讀思結合”。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光閱讀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書蟲。第二,做到“讀記結合”,即把讀過的書籍或文章中優美的詞語、動人的故事、閃光的思想,都記錄到自己的收藏夾中,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用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第三,做到“讀寫結合”,我注重學生學以致用,要求學生以讀促寫,把閱讀中學到的優美的語言、精彩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第四,做到“循序漸進”,在課外閱讀中,我還注意要求學生不要貪多求全、貪大求洋、囫圇吞棗而流于形式,讓他們懂得“把一頁書好好消化,勝過匆匆忙忙地閱讀一本書”的道理。第五,做到“注重取舍”。書籍是一把“雙刃劍”,優美、健康的書籍是凈化心靈、指引光明的向導,而低級庸俗的書刊則是踐踏靈魂、引人誤入歧途的魔鬼。因此,我為學生準備了一份“備讀書單”,供學生選讀、搜集和購買。
五、活動的多彩,課外閱讀的平臺
我們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推進課外閱讀的深入開展。
圖書漂流活動。現有的書籍,經過一段時間閱讀后,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學生需要了,這些圖書就這樣終止它的使用價值是極度浪費的。這就需要大家一起來做圖書漂流計劃。比如,一班級購買的圖書可以與同軌班的其他班級進行交流,這樣一個班級的書就可以供全年級乃至全校同學閱讀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圖書最大的發揮作用,更可以讓學生多讀一些好書,受益終生。
淘書樂。讓學生將自己家中已讀過多遍的圖書帶到學校來,用合適的價格在班級賣書處賣出,自己則用較低的錢在其他班級的圖書處淘到自己想要的圖書。
師生共讀,親子共讀。一些好書,老師可以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學生一起讀,也可以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開展各類讀書評比活動。有機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評比活動。充分利用中秋節、國慶節、校園讀書節以及德育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經典誦讀參與和展示的機會。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閱讀美文或者閱讀感悟寫下來,出一期經典誦讀手抄報,同時進行4-6年級手抄報比賽。低年級進行誦讀比賽,中年級進行背誦比賽,高年級寫讀后感比賽等系列比賽。
六、督評到位,課外閱讀的保障
1.每天檢查各班活動開展情況,做好記錄,并在例會上將檢查情況進行通報。
2.每月組織一次檢測,每次抽測部分學生,并評出優、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次,同時將檢測結果在例會上通報,學期末對檢測成績突出的班級和語文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評選出閱讀之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優秀指導教師等。
讀書,可以凈化心靈,也可以升華人格,產生一種深廣的道德境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從讀書抓起,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構建孩子一生發展的文化根基。相信,不久的將來,閱讀一定能成為學生“進補”的“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