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梅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上作文課是指導學生進行信息加工,如果學生頭腦里沒有信息,教師的“加工”指導就無從下手。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要求,我積極開拓閱讀途徑,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做到讀寫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發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與“火花”就是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已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教師就要通過巧妙的誘導,恰到好處的點撥,輔之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我用故事誘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自覺性,不失時機地用先輩名人博覽群書,先厚積而薄發的動人故事,讓學生認識課外閱讀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自立性和積極行為。讓他們懂得革命領袖毛澤東博古通今,方能文武雙全;歷史人物諸葛亮精讀天文地理等書方能神機妙算;科學家牛頓、阿基米德勤奮好學,方能發現各種定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真是無法低估。我還根據小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引導他們看《哪咤傳奇》《馬可的早晨》《蠟筆小新》等兒童片,告訴他們,這些內容書中皆有,只要自已去看書,書中故事無窮無盡,從而把孩子們從愛看電視引向愛看課外書。
二、指點閱讀方法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寫作需要有語言的積累,我引導學生從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
1.運用遷移規律,指導課外閱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①讀一讀,想一想。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我要求學生默讀課外書也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已印象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已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心理;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所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②抄一抄,寫一寫。一方面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熟讀至背誦,這樣日積月累,學生詞匯豐富,寫起作文來就能靈活運用。另一方面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學生每讀過一本課外書后,練練筆,寫一寫,如詞匯仿寫,句子仿寫,語段仿寫。這樣不但使學生真正將一本書讀懂讀透,還豐富了寫作素材。
2.采用多種方式,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課外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不受現場教學原則和課堂紀律的束縛,空間廣闊,內容豐富,形式不拘,選擇性強,自主程度高,有利于不同學生個體特長的培養和發揮,學生在參與活動時心情舒暢,投入程度高,思路活躍,效果甚佳。①充分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積極鼓勵學生到校圖書館閱讀,教師帶頭捐書,學生踴躍獻書,積極為學生們創造閱讀條件。在這基礎上,我們適時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讀好書。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遨游在書籍這塊魅力無窮的樂土上,我盡量減少家庭作業,騰出時間要求學生每天讀一篇,寒暑假看一本。另外,我還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使他們課內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延伸。如學了課文《草船借箭》后,引導學生閱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學了《少年閏土》后,推薦他們閱讀魯迅的《故鄉》。如此閱讀,要求明確,學生讀有所獲,效果頗佳。②充分利用電腦網絡獲取信息,在信息化社會,上網是搜集、處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教學要求,我有目的地讓學生上網絡查詢各種資料。例如:《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以及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密切關系,學完課文后,我放手讓學生質疑,有的學生便提出了“威尼斯這座城市是怎樣建在水上的?”這個問題,當時我沒有馬上回答學生,而是讓他們帶著這個問題上網查詢,進行探索閱讀,結果他們找到了滿意的答案。通過多方面的強化訓練,學生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素材。
三、展示閱讀成果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每個學生都有需要表現和展示自已的欲望,因此,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已的機會,領悟成功的喜悅。
1.舉行“小小新聞發布會”。口頭交流是一種省時省力,參與面廣,收效快的形式。每節語文課開始,我先利用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小小新聞發布會”,要求學生把自已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和想到的進行交流。孩子們有的背誦優美語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有的談新鮮事、課外閱讀所得等,這種活動,不僅反饋了閱讀的情況,也提高了學生選擇歸納、概括、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為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設立“作文展示欄”。對學生的作文,教師要學會寬容,努力去發現其中點點滴滴的美,多加鼓勵。正像羅丹的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美,并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習作雖然大多是平平常常,但是其中不乏得意之筆,有時是一個詞句的運用,有時是段落的安排;有時是開頭寫得好,有時是結尾結得妙……作文寫完后,讓學生反復閱讀自已的習作,去尋找自已的閃光點,教師和其他同學再適時給予激勵。記得在一次習作上,有位學生在寫春雨的特點時,在文章中巧 用了“春雨貴如油”這句諺語;看到柔軟的柳枝隨著習習的春風溫柔地撫拂著河岸,便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古詩來。我及時把這句諺語和那首古詩讓全班同學念一念,并且當眾表揚他,最后我把他的作文和同伴的佳作貼在“作文展示欄”上。從此,更加激發了他課外閱讀的興趣,作文水平得到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