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玲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語文教學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理論知識教學,而更多地是轉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本文主要講述了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融入藝術元素,以實現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的目標。
1.立足藝術追求,轉變教學觀念
觀念的轉變是小學語文改革的首要步驟。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主導者,教師必須重視這一個環節。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很多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改善的問題存在。例如,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很多教師會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升學率問題。而要保證升學率,就必須在日常的教學中反復鞏固學生對于語文理論知識的掌握。毫無疑問,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能夠獲得很多的基本語文知識,對于他們今后進一步的語文學習來講有著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卻也會讓學生產生很大的學習困擾。比如,小學生的思維辨析辨析能力尚未發育完整,這就會造成他們不能正確合理的歸類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同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很可能會為學生布置一些超出他們實際接受能力范圍之外的學習任務,這不僅非常容易造成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過早喪失,而且還會還會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問題的出現,對于長期的語文學習非常不利。因此,在新課改的教學大綱要求之下,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將藝術思想融入到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達到既能夠保證語文學習效果,又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素養提升的目的。主要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將小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將這種權利轉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感受到主人翁的存在價值。這樣一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必然會得到極大程度上的調動。其次,注重思想道德素質元素。語文教學的存在除了具有提升個人素養的個人意義之外,還具有很重要的社會意義。例如,在學習《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篇以抗戰為主題的文章,看似是平淡的記敘,而實際上是在表達當時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對祖國和平的渴望之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我國的傳統美德,例如,尊老愛幼、愛國主義等等,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之內。而對于這些精神文明的講述,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上的平面理論,而需要教師將其轉換成生動的例子,讓學生立體感受小學語文的藝術感。最后,使用啟發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講,能夠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語文學習房中。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以啟發式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文章中所闡述的親身實踐,方得真知的道理。因此,教師應當多多使用這一教學模式,既讓學生在實際的參與中,調動自身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保證所有學生進入到語文學習的狀態,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2.把握學生特點,實施差異性教學模式
2.1 結合學生特點,培養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能夠讓學生眾生受益。尤其是在小學這一個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更應當注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而培養。而要盡快讓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需要準備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一個客觀的把握,這樣一來,教師在實際制定具體的語文教學計劃時,就能夠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最終達到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當然,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并非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讓小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感受到藝術的獨特魅力才是其根本教學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必須以正確的教學藝術來引導學生學習,而不再如傳統教學中的壓迫式學習。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對于小學語文學習保持有持久性的動力,從而建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開發教學資源,展現自身特色
不同的地區,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這是小學語文課堂所應當依賴的教學資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融入教學藝術,就需要教師能夠認識到本地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并能夠對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進行最大程度上的開發,以在教學中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中,不僅學生能夠學到必要的語文知識,而且還能夠了解到本地的文化藝術形式,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教學藝術方式。另外,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身獨特的成長文化背景,這也決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差異性教學。這樣小學生的心理文化需求才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也才能最終被激發起極大的語文學習熱情。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推動之下,語文課堂教學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這一個非常關鍵的基礎時期,教師必須為課堂教學定位一個飽含藝術內涵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這是保證小學生能夠進入到小學藝術性學習的首要步驟。其次,教師應當對學生的信息有一個客觀的把握,并根絕這些信息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具體的生活文化背景,從而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以便滿足學生的語文文化訴求。最后,教師還應當積極使用多媒體等高新科技手段,以輔助小學語文的教學。只有這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才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教學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