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然
編者按:自2011年8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來,本刊持續關注中小學書法教育。2012年,本刊分10期刊登了哈爾濱市延興小學書法教育的經驗。同年,《黑龍江教育》編輯部舉辦了“黑龍江省小學書法教育特色學校研討會”,全省幾十所在書法教育領域走在前列的小學以及專家聚集一堂,交流經驗。隨后本刊發表多所學校的書法教育經驗。隨著我省中小學書法教育工作的推進,又出現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對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總體目標、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書法教學如何恰當對待繁體字與簡化字,書法教學中行之有效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書法家進校園須要注意哪些事項等。為了交流情況,澄清認識,統一行動,解決問題,本刊編輯部在廣泛深入了解溝通情況后,經比較充分的準備,邀請了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語言文字專家、專業書法家、學者、書法特色學校的校長與一線書法教師等多方面人士召開了座談會。本刊通過三篇文章為讀者展示本次座談會的主要內容。三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分別是座談會的會議紀要、本刊對書法教育幾個問題的理解與認識、專業書家對會議研討主要問題的個人建議。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解讀”方面
鄭丹(黑龍江省教育學院語文教研部副主任):《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基本理念的總述部分,以“三個基本”和“一個適度融入”簡明扼要概述了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三個基本:“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耙粋€適度融入”:“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
把握三個基本要求,我們重點要理清寫字教學和書法教育的一脈相承與區別。“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的總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有異曲同工之處?!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的“寫字”,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它和“書法教育”的審美追求并不相悖?!皩懽纸虒W”與“書法教育”,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小學階段主要是寫好漢字,這是小學的教學實際決定的。
“寫字教學”主要是培養小學生書寫的基本技能和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關注學生基本書寫法則,要寫得規范、正確、流利、美觀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皩懽纸虒W”不強調書寫漢字書法藝術的追求?!皶ń逃焙w了硬筆書寫和毛筆書寫?!皶ń逃迸c“寫字教學”一脈堅持的是寫字的規范、端正、流利、美觀,只是增加了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書寫訓練的同時,要“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要關注書法的文化藝術教育價值。
“適度融入”是指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要與書寫基本技能的教學和學生的書寫實踐有機結合。1.老師應該在書寫技能指導的基礎上,初步引導學生進行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2.在書寫訓練的過程中,老師要善于發現漢字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因素,要注意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二者有機結合。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書寫實踐能力,發現個別對書法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引導他們可以初步嘗試書法創作。4.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在書寫實踐中發現、感受、欣賞漢字和書法的美,探索書法的內涵。 “適度”提醒我們,只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嘗試理解、接觸一些、知道一些,這個“度”還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段目標與內容正確理解與把握。
孔祥麗(黑龍江省教育學院語文教研部教研員):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不在于要培養多少個書法家,而是通過書法教育傳承書法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體會書法“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的深刻含義。正如京劇進課堂,并非要培養出類拔萃的京劇藝術家,而是據此了解璀璨的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傳承。書法教育將在提高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審美能力和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于志強(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小學教研部教研員):我認為,盡管綱要名為“書法教育”綱要,但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小學階段的毛筆字教學應該也只能定位在突出“寫字”。1.突出“寫字”,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統一。2.小學生實際學習、練習毛筆字的時間決定了如果能基本達到“寫字”的要求已經不錯了。3.現階段及今后很長時間,小學毛筆字教學的任務主要由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師整體的毛筆字書寫水平不容樂觀。
“書法教師培訓、書法家進校園”方面
胡志平(浙江大學書法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副秘書長、《書法賞評》主編):從目前書法教學師資嚴重不足的現狀來看,中小學校遠沒有提供必要的師資培養措施。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挖掘師資資源: 聘請校外有一定書法教學經驗的書法家、書法工作者擔任中小學書法教師。書法家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可以勝任教學的書法教師,應該選擇那些懂教育規律,尤其是懂得中小學教育規律的書法家擔任書法課教師。
學校一定要重視培養自己的師資隊伍,要使校內業余的書法愛好者、語文教師、美術教師成為校內書法師資的骨干。在中小學里書法課所占比例不大,如果能夠通過培訓,建立起自己的書法教師隊伍,是完全可以勝任本校的書法教學任務的。
刁俊峰(哈爾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家進校園、書法家進課堂”是書法家傳承書法藝術最好、最直接的途徑。書法家進校園可以做以下工作:一是幫助學校設計、制定書法教學規劃;二是對教師和部分班級學生進行面對面教學;三是將書法藝術帶進校園,包括作品展示和現場書寫,讓師生親身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激發對書法藝術的熱情。尤其對于偏遠落后地區,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繁體字與簡體字,硬筆與軟筆”方面
李君明(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二處處長):作為書法藝術,教孩子寫繁體字沒有關系,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在字源學、字形學上給孩子解釋清楚。這個字當時的發展是怎么樣,是怎么演變的,字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簡化成這個樣子。書法教學和寫字教學要分開看。寫字教學要求的是規范,掌握規范的漢字。書法教育是可以用繁體字的。
“書法教育”對書法教育的基本定位我覺得分三個類型,一是普及型,二是專業型書法教育,三是專業的師徒型書法藝術的教育。我們中小學基本上是普及型書法教育,是在寫字教學的基礎上的。小學3年級以前更多的是寫字教學的教育,3年級以前孩子執筆能力非常弱,國家沒有把書法教育納入指導綱要。3年級以前書法教育怎么定位?要給孩子傳承一些傳統文化,進行一些書法審美能力的培養,最后是培養一種愛國的情懷。書法教育承載的是一種歷史。
艾立輝(哈爾濱市延興小學教師):語言文字是約定俗成的,需要大眾認可,否則沒有生命力。簡化字在使用上看似方便,但在傳統的書法藝術傳承中,繁體字仍保持著它的純潔與活力。古帖中漢字的造型之險絕,獨具匠心的美感,是簡化字無法相比的。如:歸和歸;實和實; 書和書;齊和齊等。
“云”和“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不可錯用?!霸啤睂1怼罢f”之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雲”專指雲彩,如:“白雲深處有人家”。“后”專指皇后,“後”才是前後的後之意。如“玖球天後”此類字純屬錯用,并非通假字。有專家統計此類錯用情況近百字之多。而且簡化字還存在許多愛(愛)無心、親(親)無見、進(進)入井等不合理之處。
劉濤(黑龍江省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簡體字和繁體字是不矛盾的,對于某些比如古代文學、中醫等專業,政策是識繁寫簡。書法教育我理解可以分為大的書法教育和小的書法教育??梢苑譃樗膫€層面。1.寫字教學, 2.規范漢字書寫教育, 3.書法教育(狹義的),4.書法藝術。寫字教學解決的是準不準的問題。規范漢字書寫教育解決的是規范問題。書法教育解決美不美的問題。書法藝術是在前3個打好基礎之上的,個性的張揚,審美表現的形式,個性化的問題。對于繁體字,是書法教育后半段和書法藝術涉及到的。書法教育本身面對的是學生,必須萬丈高樓平地起,下有保底上不封頂,這個底就是讓孩子掌握的規范基礎。
孔祥麗:為了激發中小學師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很多地方和學校舉辦了書法作品展示活動,在這中間有一種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評價一幅書法作品的標準是什么?在一些地方和學校,把必須用繁體字書寫作為入圍的基本條件,用簡化漢字創作的書法作品一概拒之門外。就這個問題曾經請教過教育部負責書法教材審核的專家。專家明確指出,評價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應該從作品的筆法、章法、墨法和風格等幾方面去考量,而不應該以是否用繁體字書寫為標準。在教育部即將發行使用的11套書法教材中,所用碑帖例字首選那些沒有繁簡之分的例字,必須用到繁體字時,也盡量用筆畫簡單的繁體字做例字。
刁俊峰:我認為繁簡字可以分開對待。在寫字課堂上以寫好簡化、規范字為主;在書法課堂上不但要學會書寫,更要注重書法藝術的表達,需要認識、學會書寫繁體字。
寫好規范字是普及的需要,但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是藝術的需要,兩者之間雖然性質不同,但卻有緊密的聯系。硬筆教學能為毛筆書法教學起到階梯和鋪墊的作用,能發現很多書法苗子,可以源源不斷地為毛筆書法教學輸送人才,兩者關系密不可分,切不可重視毛筆教學而忽略硬筆教學。
硬筆教學對學生書法入門和發展尤為重要,一個稱職的硬筆書法教師不應只看眼前,設置課程要硬筆與毛筆教學結合,這樣在教學中才能達到實用與藝術結合,使學生少走彎路,快速成才。
剛才大家談到硬筆簡化字能否進入一些書法比賽,我想對這件事應該再補充幾句。雖然簡化字削弱了結構美,但我們對簡化字也不排斥,由省書協主辦的全省第二、第三、第四屆全省硬筆書法展中,每次都有簡化字獲獎作品。尤其學生獲獎作品,幾乎都是簡化字。這也是為了維護簡化字實用性和普及性的需要。還有連續舉辦的哈爾濱市中小學師生書寫中華經典書法展,每次評選之前都要事先確定評選范圍和評審原則,雖然毛筆作品是按照書法藝術規律,不允許亂用簡化字,但卻將硬筆簡化字列入評選范圍。
安紅巖(黑龍江省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員):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語言文字工作者,有一個道理我很明白,那就是:任何繼承都是為了發展,而要發展必要有所創新。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的中國書法,應該也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努力創新。
我不贊同一些人言中國書法必尊繁唯繁的態度,也不敢茍同“繁體字筆畫多、好看”的說法。簡化字書法就不是藝術?赫然書于城樓之上的“天下第一關”,人皆稱道,但“一”字只有一筆, 卻為何沒人說不好看、不夠書法藝術。
我想借用北大王寧教授在談到漢字簡化問題時說的一句話,“漢字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普及問題,而是涉及到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中國傳統書法是否也面臨現代化問題?如果有,那就借大力開展中小學書法教育之機去探索、去創新、去發展吧。
邢振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一定讓學生知道,中國的漢字有簡化字,有繁體字。教師有個人喜好,寫什么東西給什么人看,這個是分情況的。你給專家看,這個作品就一定是要嚴謹的。你給學生看,那一定是簡化字。對于個別繁體字,學生問到,老師給解釋清楚就可以了。不能讓5歲小孩都去背古書。也不能告訴學生古書上的字都是“死亡文字”,你不用管。把這些情況分開處理就可以了。我們這不是臺灣不是香港,我們要尊重大形勢。當然也不能一點都不滲透給學生,不然學生在書法上想更進一步的時候會遇到很大困難。所以說語委有語委的責任,老師有老師的責任,家長有家長的責任。
“書法傳統”方面
王柏松(哈爾濱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將原來的“寫字”課程提升到了“書法”課程層面,是具有深刻含義的。它將當今教學中的硬筆書寫和毛筆書法一并納入到傳統的繼承中來,要求學生學習寫字之初即遵循幾千年以來積淀而成的中華書法文化傳統。需要強調的是,在很多教師眼中的寫字教育和書法教育是截然分開的。而事實上兩者卻是一體的,不論我們使用的是鉛筆、鋼筆還是毛筆,我們所要遵循的內在的書寫道理是一致的,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書寫文化,甚至是中華的人文精神。因此,小學入學教育開始的寫字教學,就要納入到書法傳統中來,執行符合書寫(書法)傳統的硬筆書寫教育。
書法傳統是什么?中國書法歷時久遠、世代相傳、共守一定的準則規范,取得了一定共識的形式及其風尚,構成了書法傳統。既包含書法形式本體美的要素,更蘊含豐富的精神美品格。兩者綜合反映出書寫者的筆墨技巧、個性氣質和人文情懷。做書猶做人,敬正知恥,向善知止,在簡單的一筆一畫書寫中,繼承優秀的中華文化。怎樣繼承傳統?深入學習古人經典碑帖是必經之路。在學習中需處理好幾個問題:自然地書寫;選取雅正的范本;先墨跡后拓本;從毛筆到硬筆;重規律輕技巧;注重個性保護和培養。
欒繼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旅游文化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和實用不矛盾。規范和藝術不矛盾。秦統一文字的時候,也是在簡化,也是在做規范,“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但是規范之后留下的這些作品,成了我們今天書法的典范,經典。這就是一個例子,證明實用和藝術性不沖突。
書法家和書法教師不沖突,不能分離。書法家和書法教師應該是一個結合體。雖然不能人人如此,但應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是一個追求的目標。這才能使書法本身更有高度。
硬筆和軟筆不沖突。自古以來,硬筆和毛筆幾乎也是共生的。在甲骨文時代,多數是刻的,從一定意義來講,刻刀就是一種硬筆。在甲骨片上也能看到書寫的。從那個時代硬筆和軟筆也是共存的。在毛筆非常流行的時代里,敦煌的卷子也有用硬筆書寫的,而且那時的硬筆也有流傳下來,非常類似于我們今天的蘸水筆尖。所以硬筆和軟筆也是通識的。就實踐性而言,我們今天學書法,軟筆寫好了,自然居高臨下,把硬筆帶起來了。學硬筆書法也可以拿毛筆的字帖做為范本,遠勝今天所謂的那些鋼筆字帖。
碑和帖之間不矛盾。碑和帖只是存在的形式和載體上有差異。因為形式和載體的差異形成了表面上的不同特征。碑有斑駁,紙有殘損。其實這是表面的一個現象。它本質上是一致的。沒刻的碑,其實就是帖,刻完的帖它便成了碑?;谶@樣一個認識,書寫就應該是一個自然態。
繁簡之間也是共生的不矛盾的。它有側重。我們承認它的差異,但是不沖突不對立。自古以來就是繁簡字同時存在的。它是一個交叉的混雜在一起的狀態。一個前提就是絕對不能錯。
有了這些理解,我們的操作方法上可能就有一些具體的安排了。
對于教書法和學書法的路徑,用游壽先生當年說過的一句話,多看好帖。好字帖就是我們說的取法乎上。古代這些優秀的無論是碑還是帖里面,它都有相當數量跟我們今天規范字完全一致的,完全可以把這些東西拿來給學生去學習。通過對這些東西的學習之后,他的書法感知就會被帶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上。這些感知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書法教育心得”方面
閆為佳(哈爾濱市延興小學校長):開展書法教學要立足學生實際,如我們學校,80%的學生來自農村,90%的學生字寫得不好,甚至有5%的學生入學之初不會寫字。這樣的一組數字,才逐漸使我們的目光集中到“寫字”上來。要立足教師實際,引入專業培訓,學校采取“雙協作體”的模式培養、提升全體教師的書法藝術底蘊。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參與哈爾濱市硬筆書協的培訓活動、采風活動、書法聯展活動,培養延興小學的硬筆書法骨干。要立足課堂,我們探究得出寫字課“導趣、導學、導寫、導評”教師引導環節及“讀帖、議帖、臨帖、對帖”學生學習環節。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及初步的審美能力。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配以故事激趣、直觀演示、聯系生活等揭示書法的藝術美,實施分層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立足制度管理,學校提出硬筆書法建設的四個“特色化”管理:特色常態化,特色科學化,特色趣味化,特色專業化,確保學校書法教育的持續發展。
趙家財(哈爾濱市橋南小學教師):怎樣讓枯燥的漢字書寫變得有情有趣、有章有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能力呢?在二十幾年的寫字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一套通俗易懂、簡便易學、朗朗上口的“結字十八決”,有:端正平穩,格中找位,借筆定位,主筆突出,相互謙讓,筆畫串門,疏密勻稱,筆畫對稱,同中求變等寫字口訣。這些妙趣橫生的口訣,既便于學生記憶學習使用,又方便教師的教,在書法教學中發揮了有效的輔助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我編寫了寫字姿勢口訣:頭正身直腳放平,兩臂張開略挺胸,左手按住右手寫,精神專注肩放松。我還編寫了執筆方法的口訣:一二指尖捏筆桿,三指墊在筆下面,四指五指自然彎,筆桿搭在虎口邊?!稌ń逃V要》要求“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讓教師“成為學生認真書寫的榜樣”。如果每位書法老師,無論是板書課題、范寫例字,還是展示自己的書法創作,都能令學生嘖嘖稱贊,也為學生樹立了練寫的榜樣。在這樣一位優秀的書法教師的引領和熏陶感染下,學生定會親師信道,不斷提升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讓學生愛上書法課,書法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多從教學方法和策略上思考和改進,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中國的書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一門藝術,從而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提筆練字。
李艷麗(哈爾濱市大同小學教導處主任):我校運用菱形十字格的教學,制作寫字教學視頻,從筆畫到偏旁再到范字,有講解,有示范書寫,既是對教師寫字專業化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寫字的指導。我校還請寫字團隊的首席教師在菱形十字格中將漢字的重點筆畫打好字頭,一年級到二年級學生從練習筆畫開始,為進一步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校從三年級開始設有軟筆書法課,每周一節,外聘書法協會會員任教師,克服書法教師不足和專業水平不高的困難。我校還嘗試將書法教學與菱形十字格有效地結合,運用菱形十字格練習軟筆書法,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我們認為軟筆教學在小學階段以讓學生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為主,以培養學生“靜心習字、修身養性”的習慣為主。而硬筆教學則是語文教學內容之一,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統一的要求,所以重視硬筆教學,促進學生終身發展。而通過菱形十字格將軟、硬筆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兩筆相互促進,對學生寫字起到了功半事倍的效果。
胡志平: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必須劃分寫字與書法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小學一至三年級,要以寫好字、打基礎為教學目標,建立實事求是的寫字教學檢驗標準,以學生們的筆記、作業、日記、考試卷等日常書寫為課程目標檢驗標準。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有些書法教師可能更愿意以學生能寫出一件以唐詩、宋詞為內容的書法作品為榮,他們甚至滿足于許多表現在成人作品中的常見的那種藝術樣式。然而,切記這恰恰可能影響了孩子們興趣的培養。要知道,興趣是書法教學成功的驅動力。也許一頁筆記、一頁日記、一篇作文、一張試卷……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表現出他們的“書法”情趣,要比簡單完成一件書法作品更有意義得多。在這里,我依然堅持數年前我所強調的:對于一至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一次成功的筆記展覽,其意義遠遠大于一次所謂的書法藝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