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孩走進太守衙門的后花園,順手折了一枝花。恰逢太守來到園中,小孩忙將花枝藏入袖內,不料已被太守看見。太守對小孩說:“我出個上聯,你如對出下聯,就放你回去,否則定責不饒。”
太守出的上聯是:
小小書生,袖內暗藏春色
小孩居然從容對出下聯:
堂堂太守,目中明察秋毫
太守大為贊賞,就放小孩回去了。
這確是一副好聯,不僅措辭得體,對仗工整,而且呈現出嚴謹的平仄格律。這副對聯用的是駢體文句,上下聯各二句,前句四字,含兩個雙音步,后句六字,含三個雙音步。雙音步以第二字為重,所以按照規定,上聯五個雙音步第二字的聲調必須是“仄平,仄平仄”,下聯五個雙音步第二字的聲調必須是“平仄,平仄平”,正好相反。此聯這十個位置上的字“小生內藏色”和“堂守中察毫”(“察”為入聲)的聲調完全符合要求,說明作者是熟諳對聯格律的。
雙音步第一字的平仄聲調不像第二字那樣嚴格規定,但也不是完全隨意,有時有約束,有時較自由,視情況而定。此聯中上聯第五字“袖”和下聯第五字“目”同為仄聲,上聯第九字“春”和下聯第九字“秋”同為平聲,都不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