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速公路服務區是高速公路基礎設施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速公路在保障通行的同時,它也阻隔了車輛和車上人員與外界的聯系,這就必須依托于高速公路服務區來得以實現。本文對國內外高速公路服務區進行了分析,希望為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 服務區 發展
一、我國高速公路快速發展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 80 年代,我國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從1988年100公里一路飆升至2012年的9.62萬公里。在高速公路發展的最初15年,也就是1990到2005年,高速公路建設經歷了高速增長期,全國高速里程均在以每年20%-80%的同比增速增長,特別是1998-2005年間每年平均新通車高速公里里程在4500公里以上。“十一五”期間,全國高速公路建設依然以更快的步伐加緊建設,5年內通車里程新增3.3萬公里,平均每年建成6600公里。
我國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城市巨大的經濟發展,人們認識到“要想致富,就先修公路,想要快速致富,就要修高速公路”。《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提出未來我國公路網總規模約580萬公里,其中國家公路約40萬公里。在40萬公里的國家公路中,普通公路網26.5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11.8萬公里,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二、國內外高速公路發展現狀
(一)國外高速公路發展現狀
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與之配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設計也日趨完善。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服務區規劃設計,學科間的交叉與滲透在現代的知識結構體系中日漸凸顯。發達國家在設定高速公路規劃設計理論時,綜合運用了建筑、規劃、園林、旅游、地理、心理、生態等相應學科知識來規劃設計服務區,力求服務區功能與形式完美。
美國是汽車擁有量全球第一的國家,美國的經濟、政治、社區、文化、購物等各類中心都由不同種類的高速公路連接。據統計,每年美國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總里程超過4萬億公里。所以,環境保護和道路發展是美國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的重點,公路線形設計和結構的設立充分體現了環保特色。美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內的設施非常完善,有停車場、賓館、加油站、餐飲中心、休閑廣場、商業中心、醫療中心等基本配套設施。盡管服務區內人車流量非常大,但是環境整潔,管理規范。在一些著名景區的路段,2到3公里就會設置一個服務區,而一些人口稀少的偏僻區域超過90公里才會設置一個相對應的服務區。盡管美國的收費公路并不多,但是投資收益卻非常可觀。在高速公路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創造2.6美元的利潤收益。此外,服務區的發展同時還能帶動就業,美國高速公路每投資1億美元就可以創造超過4000個就業機會。
英國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設施完善,很注重服務的質量、水平和效率。 為保障運輸安全,專門對司機的駕駛和休息時間作出規定,駕駛人員和車輛在連續工作3小時后必須進行休整。因此,高速公路設有完善的服務設施,基本上每10~15公里設置休息區,而50公里左右會設置服務區。各類長途車的司機要求每3小時必須在休息區或服務區停車休息,否則會被處于重罰。根據服務區功能需要,主要由停車區、休息區(包含休息場所、餐飲空間、購物中心、母嬰室、住宿、廁所、娛樂空間等)、車輛維修區(包含汽修車間和車輛檢測檢驗中心)、加油區(包含加油站、油庫)、活動休閑廣場等組成。
日本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國家。日本從北到南,“東北高速公路”、“東名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 “九州高速公路”等組成的高速公路干線貫通了日本大部分地區。日本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設置,在周密細致地滿足道路使用者的服務需求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環境的協調性、自然景觀和人工建筑的和諧統一,使其成為了兼具觀光休閑功能的景觀亮點。
德國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按照大小和功能分為兩種:一種是小型的臨時休息站,不設加油站和餐廳,也沒有服務人員,只能停車休息。另一種是服務設施全面的大型服務區,包含加油站、停車場、商業中心、咖啡館、餐廳和旅館。一些大型服務區為了吸引游客和車上人員,設計得很有特色。如德國不萊梅附近的一個服務區架在高速公路上方,遠看如造型奇特的鋼架橋,在橋上既可觀望周邊風景,又可享受周到的服務和品嘗美味美食。
(二)國內高速公路發展現狀
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猛,但高速公路配套的服務區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有些服務區甚至還停留在滿足遮風避雨和基本功能的水平上,沒有體現出相應的時代感。在設施配備上,大多數的高速公路并沒有修建停車場,只是修建綜合性服務區。另外部分高速公路雖已通車運營但相應的服務區并沒有修建,同樣包括停車場的建設,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滯后線路建設的狀況一直存在。
我國服務區建設也應該隨著高速公路發展的腳步迎頭趕上,但事實上高速公路服務區在建設前期,由于高速公路網尚未成型,汽車的數量也較少,所以服務設施的閑置率就相對較高。由此導致后期的服務區修建時整體規模減小或設備陳舊簡陋、管理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等問題頻頻發生。但是隨著高速公路建設的總里程逐步增加和交通量的不斷加大,服務設施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有的已經達到難堪重負的情形,這樣的服務區、服務設施根本就不能滿足司乘人員的需要。同時,部分服務區對停車區的建設不夠重視,因其沒有經營功能則修建數量較少,而加油站、商店及餐廳此類盈利性質的設施修建更加完善、規模更大,在使用者實際體驗的時難以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我國大部分服務區的設計缺少當地的地域特色,同時也不能夠很好的體現地域建筑理念。服務區建設大挖大填現象時常發生,服務區建設沒有很好的和當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周邊的景觀環境相結合,導致既加大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造價,又沒反映出當地特色,形成不同的環境資源,同時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服務區與自然環境的不和諧。
三、高速公路服務區研究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服務區豐富了高速公路的服務功能,突出了 “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行駛在高速公路的旅客和司乘人員經過長途跋涉,身心都非常勞累疲憊,這時就急切的需要確保停車的空間和舒適的休息環境來進行休憩放松。高速公路服務區依靠其良好的硬件設施,以及為司乘人員旅途提供的熱情周到、便利快捷的服務,反映出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及相關管理部門“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服務區是提高高速公路自身經濟效益的平臺。由于高速公路采用的是一種全封閉的營運模式,車輛進入高速公路后就與外界分開,這給車輛和旅客帶來了諸多不便,這時的服務區就成為了高速公路運營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車輛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需要各種服務,比如人需要就餐休息,車輛需要加油等。對經營者來說,服務區提供的林林總總都是商品,過往的汽車和旅客就是購買商品的顧客。所以,服務區可以看成是城市的延伸,是獨立的一個“社區”。當前服務區的經營項目除衛生間、停車場、休息區外,其余如就餐、購物、修理、加油、住宿等均屬有償服務,不同類型的顧客有不同層次的要求,綜合來看服務區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和市場潛力。同時服務區又是旅游文化發展的窗口。服務區的選址應盡量考慮在有文物古跡或旅游資源的區域,既方便車輛人員的休息,也為旅客游覽觀光提供了去處。獨有的地方特色,優美的風景,深厚的文化積淀,豐富的人文環境,一流的設施及服務,不但能夠使旅客恢復疲勞,提升對旅途的滿意度及興奮點,而且也對當地旅游資源的發展和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結語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進程的快速推行和高速公路網的日趨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在高速公路運營及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由于現有的部分服務區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適應不了發展的需要,近幾年來很多服務區都在進行改建擴建工程。在新時代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設計建設中需要吸取經驗教訓,多借鑒發達國家在服務區建設中的成熟手法及相關經驗,深入進行理論探討研究,結合地域特點,不斷優化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設計,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參考文獻:
[1] 王英姿,吳鳴.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與景觀設計新理念研究[J].中外公路,2009(04)
[2] 劉東,段晨,信紅喜.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現狀和未來發展建議[J].交通標準化,2008(10)
[3] 楊玉慶.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管理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作者簡介:
周魯然,碩士,重慶文理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