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平
摘 要:進入科技發展的新時期,礦產地質的普查工作以及勘探工作都有了更新的突破,開闊了新的前景。主要表現在礦產地質的普查與勘探手段上的突破以及礦產地質環境上的突破。利用科學先進手段對礦產地質進行普查主要包括該地區的地層情況、巖石沉降的條件和特征、巖漿的活動以及地殼的運動情況。同時,根劇科學的結果對勘探的前景進行合理分析。
關鍵詞:地質普查;勘探;前景
礦產地質普查主要是指對地層、巖漿活動、巖石沉降條件和特征以及地殼運動情況進行研究。同時,通過分析研究找出該礦產地區的成礦條件、規律等進行分析,并對所找出的礦產實行科學有效地檢查,最終合理分析勘探的前景。文章以祁連山脈的礦產地區為例分析其勘探前景。
1 普查找礦的條件與方法
1.1 地質普查找礦的條件
了解礦床所依靠的特定地質因素、地質條件、地質背景,有助于確定并查找礦床的順利進行,并為找礦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提供依據。具體可以表現在:第一,侵入巖條件。不同巖性的巖體可以產生不同礦產,因此,其具有特定的成礦專屬性。礦產所屬類型、形成條件、分布情況均與入侵體所在的空間、侵入的時代、巖體的具體形狀、巖體的大小、巖相劃分、形成的深度以及被剝蝕深度等有關。第二,火山巖條件。研究火山巖形成的條件為找礦提供了指導方向。具體表現在其巖體的巖性、其所產出的層位、巖石的化學特征、巖石的構造與結構、噴發和沉積條件以及其噴出的巖相等都對成礦起到相對地控制作用。第三,地質構造條件。地質構造條件對于礦產的形成及分布起著控制作用,同時也對內生的礦床所成礦的作用也是非常的明顯。通過研究地質的構造條件來指導找礦需要研究以下幾種因素:(1)構造等級;(2)構造體系控礦作用;(3)散礦、導礦以及容礦構造等成礦與構造的空間關系;(4)構造同成礦的時間關系,即成礦之前、成礦時以及成礦之后等的構造。第四,圍巖巖性條件。一般就內生的礦床來說,因其為內生的礦產,所以其形成離不開一定的覆礦和容礦的圍巖。而這些圍巖可以有助于確定某地區是否具有礦床以及礦床可能存在的區域。通常來講,研究圍巖主要從圍巖的物質成分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圍巖產出的特征等入手。第五,地層和沉積巖相等。地層以及沉積巖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層狀礦床的成礦條件,并明確找礦遠景,為普查礦床產出的部位提供指南。第六,變質作用的條件。變質礦床顧名思義其重點為“變質”。尋找變質礦床以及相關的礦床需要了解變質的巖性、相系、變質作用的類型和變質帶。這些都有助于變質礦床和相關礦床的找礦工作。第七,風化情況以及地貌的條件。風化的情況是尋找有關風化礦床的重要依據。研究風化礦床以及砂礦所形成的風化剝蝕條件和地貌條件,明確與風化礦床氧化露頭相關的地貌和風化的條件均可作為找礦的依據。
1.2 地質普查找礦方法
地質普查找礦方法主要包括地質測量方法、碎屑找礦法、重砂法以及地球化學法。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地質測量方法。地質測量方法是普查找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找礦工作的基礎。顧名思義,地質測量方法就是研究并分析所找礦的地區所在的地質條件,根據地質條件分析、觀察并尋找是否有找礦標志,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找礦工作。第二,碎屑法。碎屑的形成離不開礦床的露頭氧化在風化以及剝蝕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礦石形成碎屑,并隨著自然因素沿著山坡、冰川或者河谷等向著較低的地方遷移,形成了一種礦石的碎屑分散的狀況。礦產地質普查人員可以通過碎屑的分布情況,以由下至上的找尋方式進行勘探。同時,在確認礦石碎屑的所分布范圍的前提下,通過地貌、巖相等條件,初步確定礦床。除以上兩種方法外,常用的還有化學法、信息法以及計算機法。化學法主要作用于金屬類礦產的找尋中,其主要是將礦產資源與地質、地貌特征相結合,以不同的礦產屬性為標準進行不同的標注。這種方式可以使礦產地質普查和勘探人員對礦產分布有明確的認識,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法主要是指將以往進行礦產地質勘查所得到的數據與現今所要勘查的礦床的數據進行充分詳實的對比。這種方法可以使工作人員詳細把握標的礦的數據,提高勘探的效率和準確性,并制定詳實的開采計劃。計算機法主要是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勘探中,充分反應一個地區的礦產資源。同時,也可以直觀反應勘查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這種計算機法已經普遍運用于各項勘探工程中,有效提升勘探的效率,避免風險。
2 礦床地質勘探
2.1 礦床地質勘探的步驟
在研究礦產地質的普查條件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礦產地質的勘探步驟,具體如下:第一,以多種勘探工程手段為依托,布置科學合理的勘探現場,揭露礦床的近礦圍巖、礦體以及相應的地質構造,有利于礦產地質勘探人員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提取揭露礦體的原始資料,并進行相應的編錄,同時,通過研究現場所得到的地質情況繪制符合情況的原始地質圖件。與此同時,對礦體的取樣進行化驗,了解礦石的質量。第三,將以往的地質情況的編錄與新取樣的編錄相結合,通過兩者的對比分析,制定詳盡的圖表和數據,為開發工作提供有利地依據。
2.2 礦產地質勘探的類型
比較常見的地質勘探類型有三種,即簡單的地質勘探類型、中等的地質勘探類型以及復雜的地質勘探類型。簡單的地質勘探類型主要體現在礦床雖然規模較大,但是形態上較為簡單,礦產的分布頗為均勻。中等的地質勘探類型主要體現在礦床的分布不均勻,但規模較大,形態較為復雜,其地質的構造對礦床形態有影響。復雜的地質勘探類型顧名思義是指無論從形態上、分布上還是厚度上都比較復雜。
3 找礦前景分析
以青海地區祁連山脈為例,分析礦產勘探前景。在漫長的前中元古代時期,祁連地山區極有可能發生不同規模的地殼運動,各地區均遭受了混合巖化與動力熱變質作用,逐漸形成基底。祁連地在中元古代時期因為強烈的地殼運動,沉降幅度十分大,局部有火山噴發,這時的祁連山地、阿拉善地塊、柴達木地塊和塔里木地塊與華北板塊連成一體,形成統一曰震旦紀末期是一次褶皺上升的地裂運動與造陸運動。從2002年的坑道施工工程來看,地表由最初的0.8米變成0.3米,品味也由最初的0.12%發展至0,27%,而且深部出現含礦裂隙,這些都說明此礦體有逐步變富變大得趨勢,而且深部有可能存在隱伏巖體與石英大脈,已經發現了烏鉬等礦體,找礦前景很大,其他的金屬礦物還有黃銅礦、雌黃鐵礦、白鎢礦、黃鐵礦和少許閃鋅礦以及方鉛礦曰礦石結構大體為交代殘余結構、交代結構和粒狀變晶結構,主要礦石構造為浸染狀構造與塊狀構造。由此可見,祁連地的地質結構十分具有找礦前景。
參考文獻
[1]王鈺.地質普查找礦與礦床地質勘探[J].應用科技,2011,22(13):101.
[2]魏麗瓊,李兄,蔡恩琪,等.淺談地質找礦前景與運行機制[J].科技創業家,2013,7(14):138.
[3]劉旭峰.論我國天然氣開發地質的理論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14(1):134.
[4]何建澤.改進采選方法提高鎢礦資源利用效率[J].國土資源導刊,2004,3:36-38.
[5]胡超.礦產資源GIS評價方法研究與應用[D].中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