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綜合電子戰系統的內涵入手,分析了綜合電子戰系統的主要功能和基本體系結構,探索了實現系統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電子戰;系統功能;體系結構;頂層設計
引言
電子戰裝備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從任務和功能單一的作戰裝備,逐步發展成為具備多種功能,可遂行多任務的綜合電子戰系統。電子戰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拓展,其技術不斷創新,其作用和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電磁控制權已經成為戰爭的制高點,而綜合電子戰系統是奪取電磁控制重要的手段。因此,研究綜合電子戰系統的關鍵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綜合電子戰的內涵
綜合電子戰系統是由岸、海、空等平臺構成的,廣泛用于三軍協同作戰的電子戰裝備體系,綜合電子戰是相對于單個電子作戰裝備而言的概念,其主要特點是多任務、綜合電子作戰能力和強大作戰效能,主要體現在系統功能多功能融合、作戰頻段全頻段覆蓋和作戰空間囊括多維空間。綜合電子戰系統是為適應信息化條件下體系作戰的要求而提出的電子作戰新概念,它具有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反輻射打擊和電磁毀傷等四大功能。它在信息作戰指揮控制中心的同一指揮控制下,通過各種平臺的雷達對抗、通信對抗、無線電偵察、反輻射攻擊及敵我識別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形成統一電子信息態勢,密切協同各種電子作戰力量,奪取局部電磁控制權。
2 綜合電子戰主要作戰功能
綜合電子戰系統的主要作戰對象是敵C4ISR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其主要功能通過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和電磁攻擊等手段實現。
2.1 電子偵察
電子偵察是實施電子干擾、電磁攻擊等的先決條件,分為電子情報偵察和電子支援偵察。電子情報偵察是利用電子偵察設備對可能的作戰區域長時期進行電子信號的監測、評估和分析處理,確定輻射源的參數、信號體制和變化規律,進而評估其配屬的武器系統,為指揮人員評估電子態勢和實施電子作戰行動提供參考。電子支援偵察是在作戰準備階段和作戰實施過程中,運用各種電子設備截獲感興趣的電子信號,實時確定輻射源的信號特征、參數等,評估輻射源威脅的性質、等級,確定輻射源的方位,為實施電子進攻、電子防御和兵力機動等提供實時情報信息。
2.2 電子干擾
電子干擾是信息化戰爭中的撒手锏和力量的倍增器,是阻斷敵指揮體系、破擊敵預警體系的重要手段。在作戰中,運用綜合電子戰系統對敵預警機實時干擾和欺騙,掩護航空兵低空突防,電子戰飛機的遠距支援干擾,作戰飛機掛載干擾吊艙實時自衛干擾等多模式、多手段實施電子進攻,構成一個軟殺傷與硬摧毀相結合的電子進攻力量,在作戰關鍵時節,在主要作戰方向形成局部電磁優勢,就可毀癱敵預警探測、指揮通信等,瓦解敵作戰體系的協調運轉功能,降低敵精確制導武器的攻擊效率,減少己方的損失。
2.3 電磁攻擊
綜合電子戰系統的電磁攻擊包括反輻射攻擊和電磁毀傷兩大功能。反輻射攻擊主要運用作戰飛機或無人機發射反輻射導彈對敵各種輻射源進行硬摧毀;電磁毀傷功能主要是通過高能量的電磁脈沖武器實施對敵電子系統和設備的硬毀傷。
2.4 監視和評估
綜合電子戰系統由于具有多頻段、多手段和多平臺的綜合偵察手段,各種手段獲取的信息可進行相互驗證,可對敵我電子信息系統的活動情況進行監視和評估。評估結果可用于協同電子對抗力量與其它兵力行動,充分發揮綜合電子戰的作戰效能。
3 綜合電子戰系統基本體系結構
綜合電子戰系統基本體系結構是指其包含的基本電子戰系統。首先,它是多平臺系統;其次,每個平臺包含多專業系統;再次,每個專業系統具有多功能和多個頻段。這些系統之間是有機的整體,接受同一的指揮控制。綜合電子戰系統其一般包括電子戰指揮控制中心、雷達對抗、通信對抗、光電對抗及敵我識別對抗分系統等全部或某幾個分系統組合而成,每個分系統又包括偵察、電子干擾、電磁攻擊及指揮控制分系統。具體如圖1所示。
4 綜合電子戰系統關鍵技術
4.1 數據融合技術
綜合電子戰系統是由眾多的平臺所構成的大系統,只有使各分系統的信息數據實現融合,才能夠真正實現功能互補、效能倍增、行動關聯。綜合電子戰系統通常包括數據融合子系統(一級融合,狀態和屬性融合)、決策支持子系統(二、三級融合,既態勢及威脅評估)和資源管理子系統(傳感器資源和干擾資源)構成的閉環系統。數據融合的前提是各分系統之間具有融合物理基礎,這些基礎是融合的重要內容,融合的過程是從不同傳感器獲取的數據首先在數據融合子系統中進行狀態及屬性融合,爾后,在決策支持子系統進行態勢及威脅評估,并對數據融合的最后結果作出決策。
4.2 電磁兼容技術
各種電子戰設備集中應用于一個作戰平臺或某個地區,各電子設備的輻射信號將形成復雜的電磁環境,限制了設備的正常工作,系統部分功能降低或失效,而電磁兼容技術將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實現電磁兼容的途徑主要有:一是降低各分系統的電磁輻射強度;二是合理配置各分系統的空間位置,確保彼此能夠兼容工作;三是通過電磁環境建模,并消除其影響。
4.3 一體化和通用化技術
一體化技術就是將功能相近、相互關聯的數個設備組成成一個系統,從而簡化系統構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裝備作戰效能和快速反應能力。將作戰平臺上的雷達告警、有源干擾、無源投放設備及雷達、導航等系統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完成對敵輻射源告警、識別和定位,實施干擾或機動規避。其主要內容:不同系統中功能相同的軟硬件采用相同的模塊,不同的專業領域復用。通用化技術是指電子對抗系統的設備普遍采用標準化的模塊結構,構建多種作戰平臺通用的彈性系統骨架,使不同的系統、設備之間盡可能擁有相同的電子模塊,相互之間可以通用,根據不同的對抗對象快速組裝成不同的電子對抗設備,降低成本,減小體積。
5 結束語
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信息化武器裝備系統將大量運用,信息控制權將是雙方爭奪的焦點,而綜合電子戰系統是其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目前,西方軍事強國在綜合電子戰的研制和使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國必須加快趕超的步伐,在發展綜合電子戰系統時應注重頂層設計,突出通用化、一體化特色,注重研究配套武器,積極開發符合我國國情的新一代綜合電子戰系統。
參考文獻
[1]丁峰.新時期綜合電子戰系統概述[J].飛航導彈,2006(4):23-26.
[2]熊群力.綜合電子戰[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
[3]閆宗廣.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的綜合電子戰[J].電子對抗技術,2002(6):3-7.
[4]李軍.綜合電子戰系統發展趨勢及其對策[J].電子對抗技術,2001(4):11-15.
作者簡介:段繼琨,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