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在文化層次、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而引起了高職院校的班級學風建設正在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針對于這一系列新問題提出了基于專業的班級學風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學風建設? 高職院校
“學風”最早源于《禮記·中庸》,意指“廣泛地加以學習,詳細地加以求教,謹慎地加以思考,踏實地加以實踐。”[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校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增強誠信意識,養成良好學風”。可以看出,學風建設自古至今都是每一位教育者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隨著近幾年高等院校的擴招,各高等院校在學風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不同層次的問題,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隨著自主招生、文理兼收,致使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文化層次、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大。對此,高職院校的班級學風建設正在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如學生學習散漫、沒有目的性;對專業知識毫無系統性的認識;課上課堂效果差;對理論課程、實操課程不求甚解等。如何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是目前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方面,高職院校不應該停留在以往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管理方式,而應該將專業知識融入到班級學風建設中,促進班級學風的建設。通過對大量關于高職院校學風建設論文的研究發現,現階段大部分教育者研究都停留在大學階段以前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對于目前的高等職業院校班級學風建設的情況不適用。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等職業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圍繞著自己所選專業或者是以后的就業崗位所展開的。那在班級學風建設中應該首先考慮學生所學專業,從專業入手制訂相對應于本專業的制度、政策,從而促進班級學風的建設,形成良好、積極向上的班級學風。
針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所面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措施入手:
1 將專業知識逐漸滲透到學生中
通過對以往學生的調研分析,90%以上的新生對所選專業基本上一無所知,從而造成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面臨著不知道如何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知識,所以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一定的目的性,致使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學風。只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選擇更適合某個特定目標的知識,而且激發這種選擇的主體性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選擇最有價值的知識。那如何使學生找到這個特定的目標?就應該讓學生了解、熟悉自己所選的專業,從而確定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為自己的就業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學風建設的第一步應該從專業知識的教育入手。讓學生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要接受專業知識的教育,從而達到從無到有的效果,再通過后期的與專業相關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認識自己所學專業,讓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有一定的目標。學生有了一個特定的學習目標,就能激發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自我學習的動力,最終將會形成良好的班級學風。
2 學生參與學院專業的建設
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大部分采取的是學校的教師加企業專家的建設模式,而將受教育者的學生作為單純的接受者排除在專業建設之外。學生對整個專業的內涵、結構一無所知,甚至學生作為一名接受教育的消費者的某些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滿足。整個專業的建設過程與教育部所提出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相違背。學生在學校的主人翁地位無法體現,同時無法激發學生在學校期間作為學校一名成員的責任和義務感。學生參與專業建設從哲學視角來看是體現人的主體性原則的需要;從哲學視角來看參與專業建設是學生權利和義務的具體體現;從心理學視角看,參與專業建設是學生改善學習狀態的內原動力。[2]所以,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吸納高職學生的參與,充分調動其參與專業建設的積極性,激發其作為學校一名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喚醒高職學生學習主人翁的意識,使其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積極進行知識構建,從而有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優化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班級學風。
3 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
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大多立足于教學、專業建設,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專業的認識,能夠站在一定高度了解專業的建設和具體內容,對學生的自我規劃和提升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學生通過與教師的長期相處,能夠從教師身上學到專業知識之外的內容,如教科研的嚴謹性、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為人處世的方法、道德原則等,而進一步促進學風的發展。
4 發揮學生主體,開展與專業相關課外科技文化活動
課外科技文化活動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學術科技的學習、學術科技的創新和學術科技的應用三個方面。在組織課外科技文化活動時,要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教師指導為輔,要根據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活動主題。主題在選取過程中要以大學生本身的特質,興趣為先導,與專業知識、教師的科研課題緊密結合,與科學前沿技術相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探求知識的主動性。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活動,在豐富校園學術氛圍,學習氣氛的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將學生在課程上所學的理論引向實踐,從而將專業知識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團隊的共同協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 結束語
學風建設是學校內涵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點內容,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以及文理專業兼收,學生在知識結構、知識層次上有很大的差,致使在學風建設方面出現了新的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將專業逐漸滲透到學風建設中,讓學生對專業由不知到已知,最后到熱愛自己所選專業。學生有愛而動,學習的主動性就會被充分調動,對知識的好奇心也同樣的被激起,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學風,最終推動整個學院的學風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學風建設貴在強化制度執行力.http://forum.home.news.
cn/thread/122237015/1.html.
[2]李之松.高職學生參與專業建設的路徑與策略[J].文教資料,2011(26).
[3]吳麗莎,朱保衛,吳鳳其.加強高校班級學風建設探析[J].知識經濟,2012(07).
作者簡介:
趙萍(1979-),女,山東濟南人,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畢業于濟南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