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斐 王佳琦
摘 要:外力破壞引起的跳閘事故,已嚴重威脅到配電網安全可靠、節能經濟的高效穩定運行。文章在對電纜外力破壞跳閘事故的誘因進行簡單歸納總結后,結合實踐工作經驗,提出從內部加強電纜質量、外部加強部門間信息溝通、加強社會宣傳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配電網線纜防外力破壞風險管理體系,從常規被動處理到主動防護,既保證電纜自身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時還可以為相關市政項目施工提高詳細的數據信息,確保工程順利施工建設,具有較高的工程實踐應用研究意義。
關鍵詞:配電網;電纜;外力破壞;防范措施
隨著城鎮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配電網建設步伐和范圍的不斷深入,城鎮10kV配電網的改造工作已進入快速發展期,常規的架空線路和桿柱變配電設備,已很難滿足智能電網和城鎮整體規劃需求,加上社會各行業對配電網供電安全性、可靠性和節能經濟性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架空線路入地改造、電纜運行工況在線監測等已成為配電網電纜運行管理和檢修維護研究的重點[1]。由于配電網電纜線路運行環境的特殊性,加上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道路開挖、管道埋設等外部因素,造成電纜受外力破壞跳閘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到電纜的供電安全可靠性和節能經濟性。在設備眾多、電纜線路架構復雜的龐大配電系統中,經過詳細的故障原因分析,找出故障的主要制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預防體系和方法措施,確保電纜高效穩定的運行,提高城鎮供電優質服務水平,具有較高工程實踐應用研究意義。
1 配電網輸電線路遭受外力破壞的現狀
經統計分析發現,轄區內10kV配電線路2013年全年發生跳閘次數為421次,因外力破壞引起的線路跳閘次數達233次,占總跳閘次數的55.3%;2014年全年共發生跳閘次數為471次,因外力破壞引起的線路跳閘次數達268次,占總跳閘次數的56.9%,同比上年增加跳閘次數50次,同比增長1.6%。
2 配電網電纜外力破壞的主要原因
2.1 外部施工原因
配電網電纜發生跳閘事故中,有35%左右事故是由于外部施工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城鎮規劃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在管理、施工建設監督等方面存在監管不到位、管理措施制度不完善,相關市政開挖、維修信息等相互溝通不到位、信息發布滯后等因素引起。
2.1.1 施工建設人為外力破壞
城鎮建設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市政建設、道路開挖、管道敷設等工程項目大量上馬,配網電纜線路的運行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和惡劣,加上各部門信息溝通存在不暢、信息發布滯后等問題,使得地埋電力電纜線路時刻處于不安全狀況,外力破壞引起永久跳閘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供電安全可靠性[2]。如:某市政供水工程在開挖施工過程中,采用大型油炮開挖路面,由于在施工前沒有與供電部門溝通,施工時造成地埋的10kV線路A相電纜的主絕緣發生嚴重破壞,引起線路跳閘。
2.1.2 非電力工程施工人員對地埋電纜保護意識缺乏
對于大型的城鎮市政工程項目,由于施工工期短、施工任務中,一些施工單位就忽視地下線纜的保護工作,無視相關電力法規,在不了解地下電纜和管線情況下,一味蠻干,直到發生機械挖斷、挖傷等事故后,才找電力運行管理部門進行故障搶修,嚴重影響到供電線路的供電安全可靠性。另外,一些施工單位明知地下存在電力電纜的情況下,為了搶工期加上內部監管混亂,大多防護措施僅停留在字面形式上,沒有真正落實的工程實處,進而造成電纜外力破壞事故發生。如某信息自動化公司在進行市政監控系統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時,明知地下有電力電纜,但抱有較強僥幸心理沒有和供電部門進行有效溝通,盲目施工造成接地極直接打入到電纜本體身上,進而引起電纜B相主絕緣發生破壞,引起線路跳閘事故發生。
2.1.3 市政項目施工各部門間協調力度不夠
由于市政項目大多涉及到地面開挖,加上城鎮有限的可用土地面積,地下煤氣、水、電、熱力等管線相互交叉,管網復雜,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前要展開各部門間溝通協調會議,同時還要做好完善的防護和應急處理預案。但有些施工單位一味追求施工進度,沒有進行詳細的摸查和查閱相關的管線大樣和走向圖,盲目施工機械開挖施工,勢必會引起電纜受外力破壞跳閘事故發生。
2.2 電力運管部門內部原因
由于城鎮建設和電力電纜線路快速的建設發展,現有的很多電力線纜記錄和圖紙與實際存在不匹配、不準確和不完善等問題。加上,在實際運行管理過程中,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工程善后工程處理不細致、圖紙資料嚴重缺失,給后期市政工程項目施工建設和電纜實際運行管理留下較大的安全隱患,這也是造成電纜外力破壞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到供電企業高效、優質的供電服務。
電纜運行管理人員不夠、經費不足等,再加上一些運行管理人員責任性不強、業務技術水平不高,巡視不到位、漏檢以及非法盜竊、用戶亂拉亂接等,也給電纜安全穩定運行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
3 配電網電纜安全可靠運行的防范措施
3.1 加強技術性措施,提高電纜自身質量水平
對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和發生故障的電纜頭,加強制作質量監管,嚴格按照標準化要求進行電纜頭質量驗收管理,只有合格的電纜頭方能進入電纜工程項目中。要充分結合紅外測溫儀、在線監測平臺等先進的技術系統設備,對配電網電纜、電纜頭和電力設備等進行在線連續溫度監測,及早發現電纜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處理。嚴格按照《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對電纜的主絕緣、電纜外護套絕緣電阻等測試項目進行試驗分析,以便及時發現電纜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環節,及時加以處理。
3.2 加強與市政相關部門合作,實現信息資源的實時共享
按照“能發現、能控制”的事前管控防范策略,通過與施工規劃部門、施工單位、用電客戶等多方的溝通協調,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電力線路外力破壞防控管理體系》,建立詳細的外力破壞隱患點檔案,按照“電力線路防護方案上報→方案審批告知(公布)→現場監督管理→督促整改→持續更新檔案→信息交互共享”的流程,確保電力線路在市政項目施工中具有較高的防護水平。
加強與市政管理局、規劃局、住建局、建設方、施工方等部門間的施工前溝通,實現建設信息的交互共享,及時掌握工程概況、施工內容、開完工時間節點等核心信息,并結合施工區電力線路現有實際情況,認真做好施工前的電力設施交底工作,并確保交底信息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并做好完善的防護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電力防護與現場施工的緊密鏈接。
3.3 加強線路硬件防護
要及時更新配電網電纜線路的圖紙和數據庫資源,要確保地面標識和地下電纜間的一致性和準確性。要嚴格按照地面電纜標識樁相關敷設施工技術要求,設置密度合理、顏色造型準確、標識明顯的標識樁和電纜警示標識符號。
要通過媒體、電視、網絡、公告欄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用電、電纜防護重要性和電纜破壞危害性等方面知識的宣傳。尤其應優化當前的各種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通過簡明、直觀、形象的宣傳內容,使群眾更易理解。并采取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充分引入廣大人民群眾力量,有效加入到電纜防護工作中,一旦發現隱患及時主動聯系,形成全社會聯動的配電網電纜防外力破壞的良好局面。
4 結束語
電纜的安全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整個配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節能經濟性,同時也關系到整個城鎮高效優質的用電。要從內部質量把關、外部多部門信息溝通交流共享、社會力量合力聯動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電纜線路防外力破壞預防體系和方法措施,有效保障配電網線路安全可靠運行。
參考文獻
[1]葛占雨.電力電纜故障類型及探測方法淺析[J].華北電力技術,2008(8):43-48.
[2]陳國峰,周作春,李紅.電網外力破壞事故分析[J].農村電氣化,2007,24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