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惠
周末,女友們聚在一起,聊著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瑣事,互相調侃,不知是誰無意中談到了自己的婆婆身上,于是,一個經久不衰、常談常新的婆媳話題開始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言辭激烈,都在不斷聲討自己的婆婆。小玲還模仿著婆婆那尖酸刻薄的樣子,惟妙惟肖,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向愛說話的小燕卻坐在一旁很少插話,安靜地聽大家發泄對婆婆的種種不滿。
大家很納悶,就問她:“小燕,今天咋沉默寡言的?你也發表點看法,難道你和婆婆就沒啥矛盾哪?”
小燕笑了笑,對我們說:“婆媳之間怎么可能沒有矛盾呢?我和婆婆以前也和你們一樣,但現在沒啥問題了。”大家非常感興趣,紛紛要她傳授其中的秘訣,小燕便給我們聊起了和婆婆之間怎樣從“敵人”轉變成“朋友”的故事。
剛結婚那幾年,我和婆婆常常為一些小事鬧得不愉快。婆婆那一輩人,是從苦日子里熬過來的,生活十分節儉,甚至是吝嗇,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尤其對我的要求更是苛刻。
我平時喜歡在商場或網上買衣服、化妝品,看我三天兩頭就去小區物管那里拿快遞,婆婆就不高興了,陰沉著臉教訓我:“亂花這些冤枉錢干啥?我們過去一年也沒件新衣服,還是照樣過,穿得好看又不當飯吃。”“這衣服買得那么貴?太不劃算了,你咋就不會過日子呢?”
我就不愛聽了,當即反駁她:“媽,你們那個年代能和現在比嗎?”見我不接受她的批評教育,婆婆就去老公面前告我的狀,讓我和老公為此吵了不少嘴。
婆婆有個癖好,常常把買東西用過的塑料袋存起來,洗過后掛在陽臺上,白的、紅的、綠的、黑的,整個一個萬國旗。晾干以后,婆婆全部堆在陽臺上,像一個垃圾堆,看著就讓人堵心。有一天,我忙完工作疲憊地回到家,看著那一堆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心里升起一股無名火,沒好氣地沖婆婆一陣埋怨:“媽,這種塑料袋是有毒的,你存著干啥啊?你看看,我們家快成垃圾場了,趕快扔掉吧!”
婆婆不甘示弱,理直氣壯地說:“有啥毒啊?又不吃它不喝它,這袋子留著裝個垃圾裝個廢瓶子不行啊?就是當廢品賣也能賣幾個錢呢。”婆婆完全把我的抗議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心里窩火。我感覺有婆婆在這個家,我就處處不順心,整日不得安寧,沒一天好日子過,我的心情變得格外煩躁,和老公的感情也亮起了紅燈。
我跑回娘家,對母親“苦大仇深”地控訴了婆婆的諸多不是,滿以為母親會和我站在同一條陣線,幫我想辦法對付婆婆,誰知道母親聽完我的“聲討”后,一臉嚴肅:“燕兒,你只看到婆婆的不是,你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了嗎?”
“媽,我身上有啥問題啊?”我很詫異。“你身上問題不少呢,不愛做家務,花錢大手大腳,說話太直,做事大大咧咧……”母親一下數落了我很多毛病。細細想想,母親說得不是沒有道理。我有些語塞,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這時,母親溫和地對我一笑:“燕兒啊,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們能做婆媳也是一種緣分,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想呢?她是你的長輩,你就不能順著她點兒?你得改掉那些壞毛病,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多好啊,干嘛鬧得彼此都不愉快呢?”
聽了母親意味深長的一番話,我幡然醒悟,憤然不平的心漸漸變得平和。我只看到婆婆的缺點,而忽略了她對這個家的付出,雖然她不是我的親媽,但她是老公的親生母親,也是我的媽啊,我決定從改變自己開始,改善和婆婆的關系。
我慢慢地學“精明”了。以前,我很少記得婆婆的生日。有時到了婆婆生日那天,哥哥、嫂子提著生日蛋糕、水果來看她,我還蒙在鼓里。婆婆看我沒啥表示,一邊招呼他們一邊用異樣的眼光瞅我,看得我背脊發涼,臉頰陣陣發燙。而現在,我除了把婆婆的生日記得爛熟外,在元宵節、中秋節、母親節等節日我也用心記著,到時送一份禮物給婆婆。
秋冬季節,我會想著買一些保健品和保暖內衣送給她。婆婆身材較胖穿的衣服型號大,很不好買,我就抽空陪她上街,多家商場跑,終于買到適合她穿的型號,還趁機夸贊她穿上真漂亮。擔心婆婆嫌貴不要,我就以換季打折為由,婆婆才樂意接受,笑容也越來越多。
婆婆的廚藝很好,家里飯菜都是她做,而我以前卻很少夸獎她,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有遠方朋友來看我,婆婆做了滿滿一桌子菜,我就對朋友說:“你嘗嘗我媽的好手藝,味道很不錯吧?”
朋友品嘗后,也連連夸贊婆婆的手藝好。我回頭又對婆婆說:“媽,你辛苦了,謝謝你!為我們做了那么多好吃的菜。”婆婆聽著大家對她的贊許,臉上樂開了花。
遇到婆婆要回老家探親,我就會從頭到腳幫她打理一番,去理發店修剪一下頭發,置一身新衣新鞋,還買一些當地的特產,讓她帶回去走親串友,使婆婆在親戚面前感覺很有面子。
人心都是肉長的,我不懈的努力終于換來了婆婆的理解,我和婆婆之間變得越來越融洽,婆婆對我的態度漸漸發生了改變,時常對我噓寒問暖,我不懂的地方她也耐心教我。沒事就喜歡給我說說街坊鄰里的事,或是老家誰又蓋新房了,誰的兒子又娶媳婦了。其實她說的那些事我也不愛聽,可我每次都強迫自己聽完,然后發表點看法,讓婆婆感覺我有興趣聽。
我有頭痛的毛病,婆婆聽說用天麻燉雞湯可以治頭痛,她就專門跑到鄉鎮買回土雞燉天麻,慢火煨雞湯給我喝。看我每天晚上在電腦上趕稿,婆婆總是不聲不響為我端來一碗銀耳湯,叮囑我不要太累得注意身體。老公看到我和婆婆越來越融洽,非常開心,也對我更加關心體貼,我們的感情比從前更和諧、恩愛。
其實,老人不要求你給她買的東西有多貴、多好,也不需要你給她太多的錢,她要的就是你心里對她的那份記掛,那份重視。當媳婦的要少計較、多寬容,老人也會理解你、呵護你。親生母親是媽,婆婆也是媽!
聽了小燕和她婆婆的故事,大家都對她另眼相看,紛紛豎起大拇指:“小燕,你這媳婦做得真不錯,我們以后都得向你學習,做一個婆婆喜歡的好媳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