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君武
美國教育家赫爾認為:“習慣不形成,學習等于零。”確實是事實,孩子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終生受益。家長離不開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呢?很多家長這方面束手無策,因為家長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沒經驗,從何談怎樣培養。筆者根據以往教育經驗,淺談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建立科學用腦學習的意識觀念
經常看到很多家長讓孩子課外學習時,便一古腦讓孩子從頭寫到尾,有時孩子寫作業一寫便是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做是非常不得法,一個大人專注看一兩個小時的書都很難,何況是一個孩子呢?這就要考慮孩子專注時間是有限的,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為20~35分鐘,寫作業的時間一般安排在35~40分鐘,接著就要安排孩子做短暫的休息了,以利于緩解大腦的疲勞。如果孩子大腦疲勞了家長仍不讓休息,孩子也只能邊寫作業邊玩兒了,甚至會出現糊弄家長。
給孩子預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時間
家長想提高孩子的寫作業或者學習的積極性,必須要給孩子一個目標來激勵他。比如告訴孩子,你如果專心寫作業的話,就可以節約出更多的時間,來供你做其他的事,才能到樓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或者在完成作業和學習后,可以自己選擇看一個動畫片呢!
讓孩子有支配自己時間的主動性
我們經常強調時間效率,效率從哪里來?就是從時間中來。在這里我建議家長要充分引導孩子關注你家墻上掛的鐘表或者鬧鐘。當孩子在寫作業的前后都關注著時間,就很容易計算出時間成本,通過時間的對比,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業方面有進步,家長同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
培養獨立鉆研、務求甚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養成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由于學習任務多,孩子往往滿足于知識是什么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么”。家長不妨教給孩子每天學習之后,給自己提一個、兩個“為什么”的問題,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還可以采用孩子考家長,家長考孩子。安排一個時間,全家人坐下來,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孩子和家長互相考一考。內容應事先定好,大家有所準備,誰提出問題,自己必須有準確答案。
培養孩子善于請教
善于請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問題,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提問要講質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思考沒得出答案,帶著思路去請教,會收獲更大。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后,就敢提問了。
亞里士多德說:“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習慣應該多加了解,根據孩子的特點家長加以正確引導,給孩子營造學習氛圍的空間,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有利于提高孩子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發展,使孩子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