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人到中年后,身體各器官的代謝能力逐步呈下降趨勢,大腦也不例外。人30歲以后,每天大約損失10萬個腦細胞。到了50歲以后,腦組織必不可少的腦蛋白合成也開始減少,通過大腦的血流量顯著減少,從而使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思維遲鈍,智力退化,記憶力減退,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減弱。出現這種情況的中老年人,如果不及時注意腦保健,不但老得快,發展到最后甚至會得癡呆癥。而健腦最直接的辦法是多用腦,多給大腦一些良性刺激以提高其潛能。另外,一日三餐還要盡量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吸收多種不同的益腦營養素。
愛“想當年”是大腦衰老的表現
腦為元神之府。大腦是統帥人體全身的“司令部”,具有支配及主宰人體一切活動的作用,因此腦衰則必然導致人體失調、失控而致形體衰老。現代研究發現,大腦存在著“衰老控制中心”,該部位就在下丘腦及腦垂體。如果這一中心失調,將造成神經內分泌紊亂,并引起全身物質代謝的障礙及各器官功能的失調,這是人體衰老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腦衰必然波及全身,而延緩腦衰自然成了延緩衰老的重要環節。
80歲與20歲人相比較,大腦細胞可減少約25%,而且神經細胞內會出現“消耗色素”沉著,神經纖維也出現退行性改變,核糖核酸在神經細胞中逐漸減少。50歲以后,腦組織必不可少的腦蛋白合成也減少,通過大腦的血流量顯著減少,使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因此出現思維遲鈍、智力退化、記憶力減退等現象。特別是近記憶力逐漸下降,而遠記憶力尚存。于是,上了年紀的人常常一開口就“想當年”,并且愛嘆“今昔不如往年”,表明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已明顯減弱。
大腦衰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的發展是悄無聲息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老年性癡呆癥在65歲以上人群中達 10%,并有逐年上升趨勢。但腦萎縮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那些三四十歲就不愿意動腦子的人,腦細胞會加速老化,因此更應及早預防,未雨綢繆。
老人勤用腦可預防癡呆
雖說上了年紀的人更易出現“腦子不管用”的現象,但事實上,腦的潛力是驚人的。人類大腦擁有1000~10000億個神經細胞,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每分鐘大腦分裂25萬個細胞。然而,人們一生中只用了其中的百分之幾。尤其右腦的功能還處于潛在狀態,說明腦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儲備能力,防止腦功能衰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科學已證明,智力的發展更多地取決于腦細胞之間建立的復雜聯系,而不只是取決于細胞的數量。腦細胞隨年齡而減少并不成為智力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國外有專家挑選十六世紀以后400位杰出人物做研究,發現他們平均年齡是66~67歲,其中壽命最長的恰恰是長期勤用腦的發明家和作家——如牛頓活到85歲,富蘭克林壽終84歲,瓦特活到83歲,大作家蕭伯納活到94歲。我國也不乏長壽者,如中醫學家孫思邈100歲還在著書。
可見,腦子是越用越靈的,而且科學用腦還是長壽秘訣之一。中老年人應盡可能多地動腦,“活到老學到老”,多給大腦一些良性刺激以提高其潛能,具體可從事各種再學習,包括讀書、學習外語、詩文習作、書法、繪畫、交談和娛樂等。研究發現,經常用腦的60多歲老人,腦力并不比一個不愛動腦的30多歲青年差,而且45歲后勤用腦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比例明顯低于不用腦或少用腦的人。
大腦消耗營養占全身20%
腦的重量僅占體重2%,它所消耗的營養卻占全身的20%,大腦需要的營養可想而知。要養腦,最基本的做法是從正常的飲食入手,即一日三餐注重補充多種營養物質,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多吸收各種不同的營養素。在飲食的選擇上,大腦的厭惡與口感好壞是不盡相同的——口感吃起來香的東西,對大腦不一定有益,例如油炸品、大肥肉、酸甜飲料(含色素和防腐劑),口感雖好,食用過量對大腦有害無益。
在各種營養中,影響大腦老化的是蛋白質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谷胱甘肽的減少可直接降低腦細胞的活力,而動物肝和魚類等食物含有大量的谷胱甘肽和大腦所需的氨基酸。另外,大腦還偏愛卵磷脂,因它能產生乙酰膽堿,這對增強記憶力至關重要,這類物質在蛋黃和大豆中含量最多。還可吃些新鮮綠葉蔬菜和黑木耳、胡蘿卜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及微量元素,它們是大腦營養物質分解酶的重要成分,是健腦不可缺少的物質。
另外,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可減少血栓的發生,例如橄欖油、魚油是維持血液正常循環的好選擇。
特別要指出的是,許多人對過量飲酒會傷腦的認識仍不足。由于酒精容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細胞,長期大量飲酒可發生慢性中毒,損傷大片腦細胞。酗酒者可發生維生素B1缺乏,嚴重缺乏時,出現表情淡漠,定向障礙,記憶衰退(近記憶比遠記憶受損更明顯),虛構癥(無中生有地創造故事以填補記憶中的空白)、反應遲鈍,眼球震顫,甚至出意識障礙等。
太飽太餓時最好少用腦
太飽或太餓時都要盡量少用腦。太飽時身體的氣血都被調到腸胃去了,大腦供血量相對減少;同樣,饑餓時由于身體能量減少,這兩種情況下強行用腦,對大腦不利。
避免短時間內超負荷用腦。因為過度用腦(如高度緊張),大腦內營養物質消耗及運作中產生雜質和毒素在血管內沉積,造成血管通道受阻,大腦缺氧,腦細胞失去活力,引起腦疲勞,結果出現頭昏腦漲,記憶下降,反應遲鈍,精力分散,工作效率反而降低。
避免生氣、抑郁、悲傷等情況之下用腦。因為精神狀態對血壓有重要影響。大腦邊緣系統有一個獎賞中樞和懲罰中樞。獎賞中樞受刺激(例如獲獎或受表揚時),腦內分泌出腦啡肽等愉快素,情緒穩定,精神愉快,神態輕松,則有助于血壓平穩,工作效率高;相反,情緒惡劣,精神沮喪,性情暴躁,遇到應激情況,不能冷靜處置,懲罰中樞受到強烈刺激,腦內瞬間分泌出大量對血管有害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中樞神經遞質,導致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突然升高。過高的血壓會使腦血管薄弱處擴張爆裂,導致腦中風。
三國時期的曹操,年老而勤學,史書上記載:“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他說得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毕M先藗兘洺W習,積極向上,貢獻余熱,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