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鐘 王俊峰
摘 要: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國產汽車產品開發周期越來越短、多平臺、多品種、多項目并行試制工作越來越多,競爭越發激烈,其中代表研發能力的樣車試制占據著重要地位,甚至關系到整個項目的成敗。因此,要切實提升國內汽車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徹底擺脫對國外汽車設計的依賴,真正掌握先進汽車試制核心技術,擁有先進、穩定和可靠自身試制能力,確保每一個試制項目按計劃完成,就必須開展汽車樣車試制研究,這是國內汽車企業必須重視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汽車;樣車;試制
1 汽車樣車試制的目的和意義
汽車樣車試制是按照設計部門提供的圖紙或數模將設計轉化為實物,或根據產品的描述,利用現有設備制作樣件、樣車。樣車試制是新產品從設計到正式投產的必要步驟,是把產品開發方案變成為具有使用價值的實體產品的過程。無論是自行設計的還是逆向生產的產品,都需經過產品試制這一過程,否則,一旦設計問題或缺陷轉入生產,不但會嚴重影響生產線生產,而且也會給產品的銷售埋下無窮隱患。
2 汽車樣車試制主要流程設計與分析
2.1 頂層設計注意事項
樣車制作是汽車樣車試制的關鍵環節,由于國內汽車開發一般是在較成熟的底盤系統上進行的,底盤系統基本是在尺寸上有所改變,開發重點是車身,個別項目同時開發發動機,因此在樣車制作上,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設置試制部門,明確職責。(2)設置試制崗位,明確崗位標準和勝任要求。比如,針對部分鈑金快速樣件的沖壓、白車身焊接、噴漆及整車裝配調試等工作崗位,明確崗位要求和檢查考核標準等。(3)提高數字化設計手段。運用大量的三維數字化制作模型、夾具、快速樣件等數字化設計手段,可大大縮短了樣車制作得周期,確保樣車質量與設計數據的一致性,準確地驗證設計方案。(4)自主研發與借助外力相結合。在產品開發模式上,國內汽車企業應秉承自主開發為主,外部資源為輔的理念,使新產品開發與樣車試制越來越向著新、優、廉與短、平、快的特點發展,結合自己的產品開發特點和資源,通過自主建設、自行發展,同時引進、消化摸索,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特點和技術工藝實力的樣車試制模式。
2.2 樣車制作關鍵流程
2.2.1 MULECAR的制作
在開發樣車制造前,為了模擬和驗證車輛的某一方面(一般是底盤或動力總成的布置或某些性能)以及汽車最初的性能數據采集,而制造的實物樣車——MULECAR。它實際是車輛的模型狀態,主要用于驗證零部件總布置方案、試驗整車基本性能、發動機倉熱負荷等。同時為后期零部件開發設計提供實車依據,但與真正的產品樣車還有很大差異。
2.2.2 PFM(總布置驗證模型)的制作
PFM的制作要求既美觀又精準。如:表面加工特征(如圓角、特征棱線等)與數據一致、各種形狀的孔位精度符合要求+/-0.3mm、0~500 mm的尺寸范圍內的加工極限偏差為+/-0.40mm;模型外表面要鋪設裝飾板美化、噴漆,骨架不能外露等等,基本上屬于數字化的產品模型。
2.2.3 油泥模型的制作
根據CAS數據進行模型骨架結構設計并焊接成型,在骨架基礎上粘接泡沫利用五軸過切加工,涂覆油泥后進行精加工,然后,美工師在銑出來的模型上修改,反復幾次這樣的修改過程,直到達到設計師的要求為止。一般油泥模型包括外飾油泥模型、內飾油泥模型及附件。包括:材料選用、骨架設計及焊接、泡沫粘接、過切編程及加工、油泥涂覆、油泥精加工、胎架(底盤),成型精修、車輪車軸及附件的制作和色彩(噴漆)處理等過程,最終設計方案是以A級曲面數模的形式發布。
2.2.4 校驗模型的制作
校驗模型制作的關鍵是柔性、可替換,精度高,各零部件實物均能以實車狀態裝到模型上,每一可拆卸模型與主體骨架采用定位銷與螺釘連接,加工裝配表面光順、間隙均勻,三坐標檢測數據與數字化定義模型尺寸誤差皆小于0.35mm(縫隙面差公差為±0.1mm,復位基準精度小于0.02mm)。
2.2.5 白車身試制
為避免白車身焊接產生的飛濺和磁場對三坐標測量設備的影響,應選用帶有焊接參數記憶卡、IQR(intelligent quality regulator)電阻控制功能的中頻焊接設備,有效地消除焊接設備對三坐標的影響。在焊接夾具方面,考慮適應多車型互換的柔性、焊鉗操作空間、測量空間等因素,在分總成上選擇了柔性很強的CAR-BENCH夾具(國內首家),總拼工位提出框架及平臺開銷螺紋孔的的柔性方案,在切換車型時,主體不用加工,僅加工支撐定位單元即可,有效地提高了夾具制造效率,節約成本。
2.2.6 涂裝噴漆
具有整車噴涂、油泥模型整車噴涂、非金屬樣件皮紋漆噴涂能力。
2.2.7 整車裝配與調試
樣車裝配的主要工作內容:(1)根據樣車試制計劃制定樣車裝配計劃。(2)編制樣車裝配工藝流程及裝配工藝卡。(3)物流系統準備。(4)工裝、工具準備。(5)裝配前培訓。(6)按計劃及工藝要求裝配。(7)整車調試檢查。(8)交車。
2.3 部分汽車企業試制能力分析
3 結束語
根據作者對汽車樣車試制的粗淺研究,提出如下幾點建議:(1)自主創新是擺脫對國外汽車技術依賴的唯一出路。(2)加大對汽車關鍵部件研發的投入。(3)高新技術的應用成為國內外汽車企業競爭的焦點。(4)試制方式本地化、柔性化、模塊化、工藝模擬化是我們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