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明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日益發展,企業績效評價應運而生。在新時代下,基于可持續發展條件的企業績效評價已是用于監管企業的一種有效手段,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它的應用可以充分挖掘企業具有的潛力,有效防范企業存在的經營風險,創造更多的價值。因此,對可持續發展條件下企業績效評價的應用進行分析,意義重大。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企業績效評價;應用;分析
在新時期下,“流行現象”已成為現代化企業的一種普遍現象。簡單來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那些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起來的企業以最快的速度衰落、破產。而這和企業實行的績效評價體系緊密相聯。當下,為了能夠實現最大化的利潤率,很多企業都忽視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忽視了自身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采取一系列不正當的手段,使企業的存在猶如曇花一現。面對這種情況,現代化企業需要建立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充分運用該體系,使企業走上長遠的發展道路。
1 現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績效評價是指以數理統計、運籌學原理為基點,以統一的標準、程序為媒介,對那些特定的指標體系進行定量、定性方面的對比分析,并對企業在對應還經營時間內的經營效益進行全面而客觀地評價。但就當下已有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而言,各方面的問題日益突顯,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文章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予以了分析。
第一,績效評價目標具有其滯后性。在整個績效評價體系中,績效評價目標是其重要的指引燈。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為了能夠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具有的發展潛力進行客觀地評價。但和當下國家已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相比,績效評價體系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各個方面做出客觀地評價。比如,企業在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的績效情況。第二,績效評價目標的設置不合理。首先,財務和非財務評價指標沒有進行有效地結合。通常情況下,財務指標是指企業的經營效果,而企業的整個經營過程則是通過非財務指標來反映。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需要把二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但在相關規定中,并沒有協調好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致使非財務指標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沒有設置對應的無形資產評價指標。在阻礙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同時,也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財務評價指標占據的比例過重。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如果過分偏向財務評價指標,會使相關的財務數據信息不具有其真實性。此外,對于財務指標來說,它只能對企業之前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反映,并不能對企業下期生產運營的改善提出可行的策略。進而,很容易使企業經營者的決策不具有其客觀性,阻礙企業的發展。第三,、非財務評價指標的設置不夠完善。一是在設置的過程中,非財務評價指標所涉及的范圍過于狹窄,很多重要方面都沒有涉及到。比如,新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二是所制定的非財務評價指標不能有效地進行量化。以至于相關方面的量化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各方面的運營情況。
2 可持續發展條件下企業績效評價的應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現代化企業需要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自身發展戰略性要求的績效評價體系。而在這方面,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已成為現代化企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從經濟、生態、社會這三個角度,實現企業的多重價值取向,使其走上穩定健康的持續發展道路。因此,文章作者對可持續發展條件下,企業績效評價的應用予以了分析。
2.1 現代化企業績效評價面臨的經濟環境
首先,企業的增長方式發生質的轉變,已從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企業走上了全新的發展道路,以質量來獲取生存,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其次,自主創新已成為企業獲得長久發展的有力武器,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推動力。最后,在新時期下,企業的戰略目標已發生了改變。在企業生存發展的道路上,價值的最大化才是企業長期的戰略目標,能夠有效地促進企業經營的完善,加強各方面的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益。此外,在新時代下,低碳經濟的步伐不斷加快。企業也需要從這方面出發,降低能耗,發展循環經濟。
2.2 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
第一,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績效的戰略目標。從某個側面來說,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在合法經營的基礎上,采取最佳的財務策略,并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比如,效益因素、風險因素。進而,對企業內部各種財務關系進行合理地處理,使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獲得最大化的企業價值。把它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的戰略目標,能夠對企業的長遠發展進行全面地考慮。進而,對企業進行正確地引導,關注自身的可持續經營,不斷拓展企業在績效綜合評價方面的內在需求。以此,滿足現代企業的戰略管理需求。第二,社會責任是企業實現長遠績效的根本保障。主要是因為企業績效和社會責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于現代化企業來說,需要在增強社會責任的基礎上,不斷提升企業的業績。在降低企業運營過程中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運營的效率。此外,還能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的銷售量,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攻破市場壁壘,占領有限的市場份額。第三,利益相關者是企業績效的價值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該種情況下,企業要同時關注股東、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在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為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企業績效評價也需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建立利益相關者共同利益的評價模式,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以此,來獲取企業的長遠發展。此外,在績效評價中,要對管理者進行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對各個方面進行客觀地評價,要充分滿足員工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不斷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總的來說,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不斷鼓勵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生產綠色產品,增加產品本身的附加值。不斷完善已有的技術,降低產品生產各方面的消耗。這樣在減少產品生產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企業各方面成本的支出,充分展現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現代化企業來說,建立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可持續發展條件下,企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的主體,需要堅持三者和諧發展的價值觀,不斷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其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各方面的發展能夠順應新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獲得長久的生存發展。從長遠來說,在可持續發展條件下,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必將會更加完善,不斷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琴.關于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14,S2:107-111.
[2]趙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25:186.
[3]陳若華,劉桔林.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績效計量:生態效率到生態收益[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6:41-46.
[4]葛軍,王延平,張世改.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方法淺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3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