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視覺藝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文字設計也有了新的要求,文字設計進入了新的視覺空間。視覺藝術作品中的文字設計日益成為設計中的主要元素,更多的人開始利用文字的視覺傳達功能,在二維空間中尋找與創造更為豐富多彩的視覺語言形式。文字設計的地位日益加重,因此,尋找新穎的構思和富有創新性的設計理念成為視覺設計的重要話題。本文主要從“解構”與“重構”的角度分析文字設計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文字設計 解構 重構 創新方法
21世紀的今天,視覺藝術正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文字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并改變著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
一、文字設計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重要性
文字設計意為對文字按視覺設計規律加以整體的設計安排。文字設計的本質就是字體語言化、字體圖形化的過程,將文字與語言、圖像相結合,以提高文字的視覺傳達功能,為人們構建新的文化思想、為信息溝通提供新的平臺。
文字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易被受眾識別、理解,視覺的表現力僅次于圖形部分。通過對文字的加工和編排,如對文字點、線、面的布局編排,對個體文字面積大小的改變以形成文字大小不等的組合等,產生具有形式美法則的和視覺美感的畫面。在完成傳遞和交流信息任務的同時,給人視覺上以美的感受。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文字設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東西方的字體雖然有著極大的差異,但是在進行字體設計時所遵循的美的規律和設計方法是相通的。文字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幅作品的好壞,好的字形設計和文字的編排,在感官上給人美的享受,在無形中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增加了觀者閱讀的空間,間接促進了信息的傳遞。
二、視覺傳達設計中文字設計的傳統理念
傳統文字設計遵循設計形式美法則及傳統美學規律,在設計中更重視文字的基本功能,即傳遞信息的功能,認為文字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其次才是滿足人們審美的需求。力求文字效果具有整體統一的視覺表現,給人的視覺印象清晰明確。講求文字的可識別性和易讀性,避免因設計過度而丟失其可讀性。這是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文字設計理念,也是文字設計創新的基礎。但有時這種理念往往限制了創作者的思維和表現方式,易使畫面表現形式單一,使讀者產生審美疲勞。所以,我們可以在傳統文字設計理念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賦予文字設計新的生命力。
三、視覺傳達設計中文字設計的創新方法
文字設計在現代設計中的地位日漸加重,這就要求設計者對文字設計要不斷改進、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求。本文提出的創新方法有以下兩點:
(一)視覺傳達設計中文字設計的創新方法——“解構”
解構,或譯為“結構分解”,是后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批評方法。是解構主義者德里達的一個術語。“解構”概念源于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的“deconstruction”一詞,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達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了“消除”、“反積淀”、“問題化”等意思。
解構文字是運用解構主義的方法,把文字本身進行分解、消解,或與其他視覺元素,如圖形、圖像等進行有意識的重組和拼貼,以達到特殊的視覺效果。
“解構主義”反對二元對抗,反對后現代主義的矯飾,提倡高度模糊和凌亂化。所以,解構文字的核心是分解,是破壞。在文字設計中我們使用這種解構的方式,首先需要拋開傳統的美學規律所要求的完整和統一,需要用肆意妄為的精神,打破完整,打散框架,破壞約定成俗的規律,打破整體的、完整的形象與意義,形成破碎的空間,為重新構造新的視覺形象提供基礎和條件。
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者關注的重點不再是作品的完整統一,而在于畫面各部分之間的充分表達。解構后的文字成為無中心、無重點的視覺圖像。一方面,文字突破了有限空間對于文字本身的限制,畫面呈現出多中心、多視點的格局。另一方面,人們對于畫面的關注點從文字內容本身,轉移到文字圖形化的表現上,此時文字內容的合理性被忽視,而更多地注意力集中在畫面打散的趣味性和對文字非常規的處理上。文字解構并不是文字各個結構和圖像之間毫無章法的堆砌,在看似凌亂和不規整的表象下,字與形,形與形之間都需要存在高度的協調性,以達到形散而意不散的視覺效果。所以,文字解構并不是沒有章法,沒有度的,設計者對于這個“度”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二)視覺傳達設計中文字設計的創新方法——“重構”
“重構”是在“解構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一體化的聯盟,是“解構主義”的進一步延伸與發展。因為它是在“解構主義”的破碎中建立起來的另一種模式,這種表現手法為文字設計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宏大的舞臺。下面重點探討一下文字重構的具體方法。
1.文字設計的重構方法——筆畫重構
將文字的筆畫依文字本身的特點打散后,根據視覺設計規律及形式美的法則進行筆畫之間的重構,在文字不失識別性的基礎上,既準確的傳達信息又呈現出全新的視覺效果。常用的筆畫重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筆畫共用
將文字筆畫打散重構的同時,為了增加文字的設計感和追求文字造型的生動性,把某些具有相似結構的文字共用其中的一個筆畫或結構,使文字之間產生相關性和互動性,呈現出特殊的視覺效果。
(2)筆畫缺失
將文字筆畫打散重構的同時,把文字中某些不影響文字識別度的筆畫或結構去掉,以呈現生動和特殊的視覺效果。
(3)筆畫圖形化
將文字筆畫打散重構的同時,把文字中某些筆畫進行圖形化處理,既有點睛之筆的效果,又活躍了畫面。
2.文字設計的重構方法——添加和取舍
添加和取舍的方法是文字重構中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添加通常指在不改變字體大結構的情況下,在漢字結構之上進行裝飾性的添加。取舍就是選取文字中必要的、值得保留的結構,把無關緊要的、在設計中不能體現實際意義的結構去掉。以漢字為例,漢字的字形中體現著無限的意境,有些漢字在缺失掉一些筆畫之后,只要其能揭示內涵意境的主要結構沒有丟失,根據人的視覺慣性,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文字本身的形體與內涵。甚至有時,一些漢字在進行取舍重構之后,所傳達出來的意境比之前文字的意境更加充實、形象和飽滿。
如重慶圖書館的館徽,該作品把中國文字的“重”字與“圖”字各取半邊并行巧妙的取舍并結合,既表現了重慶的地域特性,又體現了圖書館的特性,成功的利用了解構取舍的方法把“重慶”和“圖書館”兩關鍵詞巧妙地融合在一個標志中,更形象生動的表達了標志想傳達的含義。
3.文字設計的重構方法——圖文重構
圖文重構,運用某種設計理念或視覺表現規律將分解后的文字和圖像進行結合,形成一種新的視覺效果。圖文重構的過程中,設計者更注重表現文字和圖像等要素的局部之間的關系。以圖文重構的方式來加強畫面表現力的方法有多種,如重構過程中通過重構畫面的疏密聚散來加強視覺強度;通過重構各元素之間的虛實、強弱來加強畫面的空間關系,通過重構畫面的節奏、韻律加強造型形態的生動化,通過重構元素的色彩、肌理等視覺效果加強畫面視覺表現力。在重構的過程中,設計者往往從感性出發,重感性表現而輕邏輯關系,所以畫面的表現形式存在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在重構的過程中,設計者打破空間的前后順序、理性的因果關系,讓受眾獲得一種感觀的覺醒。
四、結 語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到視覺化和圖像化的時代,文字作為社會信息傳遞的載體,不再僅僅起到著傳遞信息的作用,也擔負著傳播視覺文化的功能。所以視覺傳達設計的中文字設計的發展及未來,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我們需要對文字設計不斷發展、革新,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新的動力,為視覺文化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鄒賢敏.西方現代藝術詞典[M],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06
[2] 趙倩.字體設計的視覺傳達與創新[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
[3] 于錕.漢字解析重構與平面設計[D].河北科技大學.2010
作者簡介:
李玉平,燕京理工學院藝術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與圖形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