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作品,講述了各類人群的故事,這其中有做出驚人之舉的普通人——比如《少年時代》中長大成人的男孩和《夜行者》中為追求新聞不擇手段的小報記者;也有對非凡之人平凡一面的講述——比如《模仿游戲》中渴望理解的“計算機之父”圖靈和《美國狙擊手》尋找回家路的傳奇神槍手。
為了將這些打動人心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編劇難免離開自己熟悉且擅長的主題,甚至要遠赴好萊塢以外的地方挖掘素材。
獲得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的《鳥人》就是這樣一部需要創作人員從零開始的作品。這部黑色喜劇的執筆人之一尼古拉斯·賈科博內(Nicolas Giacobone)說:“一切都是新的,創作這部電影劇本,每一步都是邊學邊實踐的過程。”
《鳥人》講述了一位曾經扮演過超級英雄的過氣演員,希望通過出演一部舞臺劇來挽救事業的故事,由邁克爾·基頓主演。除賈科博內外,創作團隊還包括執筆的小亞歷山大·迪納萊瑞斯和阿曼多·博(Armando Bo)以及導演亞利桑德羅·G·伊納里多。劇本創作整合了四個人的想法,而最終拍攝出來的電影則要使用動作片的視覺效果,和一鏡到底的拍攝語言,挑戰巨大。
迪納萊瑞斯回憶說:“我們四個人第一次正式見面是在紐約,隨后進行過無數次的視頻對話,探討想法,充實內容。亞利桑德羅最先提出用長鏡頭手法,然后敲定以一個劇院內作為拍攝場景,之后是主角的個人故事,《鳥人》就這樣誕生了。”
賈科博內表示,創作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挑戰是他們的最終動力,“對于編劇而言,巨大的不確定性有益于創作,也是最終能創作出獨一無二作品的原因。”
除《鳥人》外,獲得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的還有《少年時代》的編劇理查德·林克萊特、《狐貍捕手》的編劇E·馬克斯·弗萊(E. Max Frye)和丹·福特曼(Dan Futterman)、《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編劇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和雨果·吉尼斯(Hugo Guinness)以及《夜行者》的編劇丹·吉爾羅伊(Dan Gilroy)。
參與最佳改編劇本獎爭奪的則是:《美國狙擊手》的編劇杰森·豪爾(Jason Hall)、《性本惡》的編劇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萬物理論》的編劇安東尼·麥卡滕(Anthony McCarten)、《爆裂鼓手》的編劇達米安·沙澤勒(Damien Chazelle)以及《模仿游戲》的編劇格雷厄姆·摩爾(Graham Moore)。
格雷厄姆·摩爾一直對二戰時期的英國數學家、密碼專家阿倫·圖靈的故事深深著迷,他早就有將其鮮為人知的故事拍攝出來的想法,并一直為此努力。摩爾說:“‘同性戀、英國人、數學家、自殺,關于圖靈的這幾個關鍵詞確實很難讓好萊塢的大佬眼前一亮,我自己也明白圖靈的故事很難講。但同時,這是圖靈很重要的一段人生,也是對人類歷史有重要意義的一段內容,應該有人將其帶入影院,讓更多人知道。”
《美國狙擊手》的編劇豪爾曾經到德克薩斯州親自拜訪電影中的原型克里斯·凱爾(Chris Kyle),這位老兵因為在伊拉克戰爭上立下赫赫戰功,被稱為美國神槍手。豪爾回憶,“我見到他時,他剛剛退伍9個月,有人正在為他寫自傳,但我能看出來他內心有很多掙扎和糾結,他的眼神告訴我很多事。我最開始見到他時,不確定真的能從他身上挖掘出故事來,但第二天,我看到他與妻子、孩子在一起,整個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突然感覺這個人活了起來。我意識到,他過去的十幾年,不是在接受戰爭訓練就在身處戰爭前沿,而現在正在尋找一條回歸正常生活的道路,而這條路注定了將會非常漫長而艱難。”
《夜行者》編劇兼導演丹·吉爾羅伊本次的靈感來源也有些不尋常——洛杉磯夜班新聞。吉爾羅伊說:“我聽說過國外有些自由攝影師只在晚上出去‘打獵,當我得知洛杉磯也有這樣一群人時,我非常感興趣,下了一番工夫研究,最后創造出了這個角色。”在經過大量艱苦的親身體驗和挖掘工作之后,一個寡廉鮮恥卻又令人著迷的新聞“獨狼”角色立于吉爾羅伊的劇本中。
像《鳥人》一樣,《夜行者》也是一部非常規、非傳統的作品,吉樂羅伊說,這類電影能得到認可,讓他心存感激,“如今占據影院中的多是各種續集、前傳和視效大片,《夜行者》這樣低成本的影片,不靠視覺效果,而是靠講故事來吸引觀眾的片子,會讓我這種同樣的講述者,感到異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