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綜藝》:《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創作契機是什么?
徐靜蕾:最開始就是想拍一個關于愛的故事,后來覺得兩代人兩個時空會比較有意思,而且也會有些厚重感吧。我還沒有嘗試過這種表達方式。愛情電影其實怎么拍也不會很新奇。但是如果有兩段愛情故事的對比,有社會環境、歷史環境的對比,以及不同時代的人對愛的理解的對比,還是挺有意思的。
我希望能夠把我感受到的很多溫暖、愛的東西傳達給觀眾。我最理想的狀態,是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后,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珍惜身邊的人,不管是男朋友、女朋友、家人……能有很美好很溫暖的感覺。
《綜藝》:你會將自己的經歷融入影片嗎?
徐靜蕾:有挺多的。比如王麗坤在里面說“如果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始終要離開我,那我寧愿從未擁有過。”我奶奶去世時我第一次去紐約讀書,就是這種感覺。包括電影中奶奶的骨灰那段,其實都有我自己深刻的感受。劇中人物也是這樣的,主人公不僅奶奶去世,還和未婚夫分手。她的理由比我更充分一點。
還有我對愛情的一些觀點。我覺得愛是最強大的力量,可以克服很多東西,如果不需要克服,就不是真愛。不對的人沒有必要在一起,在一起不是勝利,幸福才是勝利。
另外,加了一些浪漫的設想。絕望的時候去了布拉格,有這么帥的男生愛你,這就是夢想的東西。所以這部戲承載了一些現實,還有我的一些夢想,和我在不同階段的一些感受。
《綜藝》:拍《親密敵人》時,你就開始跟國外的團隊合作,這次全程在布拉格拍攝,是否遇到困難?
徐靜蕾:拍《親密敵人》時我碰到的最大困難是在倫敦跟當地團隊的溝通,搞得我挺累的,之后休息了兩年跟那個不無關系。我當時還說以后再也不到國外拍戲了,結果下一部戲又去了,又是歐洲。但這次因為有前車之鑒,我們籌備得比較早,選擇當地的合作方就找了10家公司進行比較,執行能力、預算、口碑、接觸的感覺……最后選定了一家。就目前來看,肯定比在倫敦那次要好很多。
但還是存在問題,是語言溝通的問題。拍戲不像日常交流,大家都是說一些生活的話,拍電影有太多太多的細節,甚至每一句話的分寸感都決定了下面一件事情能否做好,如果分寸感翻譯得不好,或者我理解得不好,就會導致很多麻煩。
另外我自己是從完全休息的狀態,就像家庭婦女的狀態,突然到了每天旁邊有一堆“十萬個為什么”等著你解決的狀態。這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綜藝》:多年之后再次與王朔合作,什么感受?
徐靜蕾:在這個故事里,王朔表現出來的風格迥異于以往。他不是特別調侃,總體來說還挺溫情——雖然也有一些比較犀利的說法。應該表現了他不為人知的某一面吧。
王朔對于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從才華到人品上。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人品比才華更重要,認識他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綜藝》:對《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票房有壓力嗎?
徐靜蕾:票房的壓力在于不要賠錢,別人投錢是對你的信任,不要辜負了別人對你的信任。這部片子我全部起用了新演員,說服別人沒問題,但要對自己的承諾負點責任吧。所以就是不要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