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軍 馬志剛
摘 要:文章從虛擬化技術、IPv6技術、以及無線網絡技術等三個方面闡述了高校校園網的建設,結合目前高校網絡的特點,對三種技術的概念,以及目前在校園中的應用形式做了詳細的敘述。
關鍵詞:校園網絡虛擬化技術;IPv6技術無線網絡技術;網絡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產業的發展,高校教育發展的主要工具為網絡,網絡無處不在,校園網絡成為教師的教學、科研以及學校的管理等工作都對與校園網絡緊密相連。高校網絡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逐步完善提高,對學生和教師的各種應用服務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高校的網絡有先進的技術與之相配套,為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服務。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校園網的技術應用。
1 虛擬化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
虛擬化是一個表現電腦資源的子集的進程,用戶可以把不在同一物理實體上的各種運用,通過虛擬的子集整合到一起[1]。這樣就可以實現統一管理。
1.1 虛擬化技術與校園管理
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可以集中分配資源,整合不同應用,統一服務不同服務器。這樣使得邏輯上相互獨立的服務器同時完成不同CPU和內存的不同需求。在實際操作中,學校網絡可以整合到一臺服務器中,為不同部門的網絡、學生賬戶、各系部主頁等內容服務,只需一個應用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這個系統要求邏輯上獨立,并且置于服務器中應用各校操作。在同時運行多個系統時,往往發現一個系統難以滿足不同的操作要求。此時,應重新分配虛擬服務器主機上的資源。服務器虛擬化技術一方面優化了校園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源配置,另一方面提升了硬件設備的利用效率。這項技術滿足了學校中對多種多樣教學服務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多媒體教室空間不足與教學工作量大的問題,滿足了學生對網絡學習的要求。
1.2 虛擬化技術與教學
虛擬化技術同樣可以用于多媒體教學中,過去建設多媒體教室中,積累眾多的PC,這些PC的陳舊硬件制約著教學硬件的使用。桌面虛擬化技術可以將舊的PC與計算機控制中心的虛擬化服務器建立連接,為教學提供一種全新的手段,同時為學生提供一種新技術的教學享受。
2 IPv6技術與高校網絡建設
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是IPv6協議,隨著互聯網CERNET2的開通,IPv6協議的發展已備受業界人士關注,使得IPv6的網絡建設和科學研究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采用純IPv6技術架構的下一代互聯網CERNET2主干網,這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中最大的核心網[2]。目前,高校如何利用IPv6技術接入該主干網成為新的研究課題。各大高校在大規模IPv6網絡建設的探索中發現,在新建校區和舊校區部署IPv6技術有所不同,這項技術在新老校園網絡混存,能夠為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各項工作帶來方便。
2.1 新建校園網的IPv6技術
在IPv6技術還未成熟的現在,校園網應同時支持IPv6/IPv4進行網絡建設,這樣,校園網可同時支持兩種業務的應用。校園網核心采用三層交換機,同時接入IPv4交換機,這樣可以使普通IPv4/IPv6進行交替使用,IPv6的高級三項功能均交由核心處理,IPv4的功能在匯聚層進行,互補干擾。
2.2 老校園網升級IPv6網絡
老校園的網落需要購買新的雙棧設備,有個別設備可以升級軟件而支持IPv6雙棧。在核心設備可升級的情況下,分布與新校園建設方案類似的網絡。倘若需增加新的雙棧設備,則新建IPv6網與IPv4網鏈接,利用新增設備互通NAT-PT與IPv6核心設備,與外部IPv4和IPv6網絡互通,則需要分別經原核心連接。
3 無線網絡技術與高校網絡
現如今,各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新校區,校園面積廣,各個建筑之間的距離遠,且只有一個網絡出口,這時,必須由中心網絡建立連接,輸出信號與校園各個部門連接。而目前,大多數校園網建設靠部線,建立有線連接,這樣在校園寬闊的區域,必然導致布線困難,運行維護工作量大,網絡是否良好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為解決保證校園網絡運行正常,為各部門提供正常工作的網絡環境,為教學提供可靠的資源,應引入無線網絡建設技術保障網絡的速率。把無線網絡技術和有線網絡技術相結合建設校園網絡,既能減輕網絡維護部門的工作量,又能保障用戶上網不受影響。
4 結束語
在校園網絡的建設中,必須考慮學校各個部分運行情況,以教學為目的,結合校園管理,做長遠發展的規劃。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先進的主干網絡系統,用于連接校園各個部分的終端、PC、以及局域網等,形成一個雜而不亂,網絡秩序井然、結構組成合理的校園網絡系統。在此原則的基礎上,第一,學校以育人為本,我們的校園網絡應能夠對教學提供直接支持。第二,校園網應能夠滿足教師與學校管理工作的正常溝通。第三,合理掌控校園網與Interent的聯接,擴展師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必要時建立學校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增強校內外學術的交流。我校校園網的設置應盡量采用先進技術,結合網絡技術的多項優勢,設計應結構合理,在通信網絡、資源配置、系統服務和網絡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層設計,使網絡結構清晰,構建高效實用、著重于教學、科研、招生、管理的實際需要的校園網絡。
參考文獻
[1]李樹全.SAN存儲虛擬化研究[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9(1):241-242.
[2]伍孝金.基于雙棧和隧道技術構建校園網IPV6實驗床[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28(10):2332-2334.
[3]阿斯皮沃.無線網絡-安裝、調試與維護[M].馮軍,程群梅,衛欣,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