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審計報告中,僅是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家部委,三年都因出國違規被點名的,就有9個,包括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
一日之內,一份中國公共資金使用的全面清查報告、21份專題審計公告“重磅”襲來。近日,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交底“體檢結果”,44個政府部門、14戶央企、3家金融單位,以及多個專項資金的收支運行暴露在陽光之下。
“審計風暴”凸顯五大特點
“加碼”國資監督 直指央企高管: 此次審計的央企范圍擴大到14家,包括國家電網、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等,涉及電力、糧食、運輸、軍工、機械等多個領域。審計發現,13家企業物資采購和工程建設中未執行招投標規定,涉及金額1598億元人民幣(下同)等。
肅整“三公經費” 瞄準“軟權力”尋租: 審計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央財政本級“三公”經費支出逐年縮減,不過仍存在超標準列支費用、轉嫁攤派公務支出等問題。劉家義特別指出,違法違紀“重災區”在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資源相對集中領域;亦存在利用“軟權力”牟利現象,即通過掌控國有資源儲量、建設發展規劃、證券市場交易等未披露信息等不當獲利,涉嫌個人非法牟利50多億元。
預警個別“地方債”風險 揭示金融隱患: 審計發現,至2013年6月底全國地方政府負償還責任債務中,需在2015年償還的有1.86萬億元(占17%)。重點抽查的9個省本級、9個省會城市本級和9個縣,2014年底政府負償還責任債務余額比2013年6月底增加46%。此外,審計發現,國債發行與庫款管理銜接不夠;主權外債項目尚未建立規范透明的項目審批流程。對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審計發現,部分領域風險管控不足,涉外項目的市場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需提高。
“嵌入式”跟蹤中央政令落地 督戰改革提速: “以前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是每季度向國務院報告,現在是按月報”,審計署辦公廳主任周維培對記者說。審計署政策研究室主任郭彩云介紹,審計跟蹤內容包括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進出口通關服務便利化措施等制度在各地是否部署、執行進度、實施效果,重大項目是否落地、重點資金是否得到保障等。
此次審計還提議加速財稅體制改革,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壓縮專項收入的種類和規模,建立專項收入、專項轉移支付目錄清單,并向社會公開等。就李克強此前要求杜絕的“財政資金長年趴在賬上呼呼大睡”問題,審計發現預算中專項用途收入較多,按現行管理辦法不能統籌安排等是其原因。
“無縫對接”紀檢司法 合力驅動反腐: “報告顯示,審計移送的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涉及公職人員2200多名。郭彩云介紹,審計署與中紀委等部門已通過中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等機制,互相確定計劃、共享審計對象信息,“包括巡視過程中,我們也會提供審計技術、線索方面的支持。”
暴露四大“頑疾”
梳理十八大以來的三個年度的審計報告,發現“三公”經費、會議費以及違規發放津貼福利、處置國有資產導致國有資產損失、違規收費等四類問題,可謂中央機關單位的四大“頑疾”,“屢審屢犯”。
“頑疾”一:因公出國逛其他國家: 2014年度審計報告中提到,海洋局2012年組織的跨部門“赴南極長城站考察慰問司長團”,批復11天、實際行程13天,其中6天在法國和智利。也就是說,海洋局以長城站為目的地的考察團,中途改道,跑到了法國和智利,而且一呆就是6天。今年的審計報告中,海洋局因公出國又違規了。
據報道,像海洋局這樣的連年因公出國違規單位,不在少數。據統計,近三年審計報告中,僅是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家部委,三年都因出國違規被點名的,就有9個,包括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
“頑疾”二:不在定點飯店開會: 為了避免會議費浪費,中央早就采取了定點飯店制度,還要求上報年度開會計劃,對會議人數、標準都有硬性要求。可據近三年審計報告發現,會議費三年來一直存在種種亂象:在非定點飯店開會、在計劃外開會、超人數超標準開會、向下屬單位轉嫁分攤會議費、違規報銷會議費等。25個國家部委中,因會議費違規被點名的2013年有約20個;2014年有16個。今年,前兩年被點名的衛計委又“上榜”了。
“頑疾”三:違規發放津貼福利: “違規發放津貼補貼和福利572.58萬元”,在國土資源部的審計報告中,審計署將此作為一個專項問題,列出了違規發放的津貼福利明細。2014年,所屬中國地質博物館未經批準,自行調增津貼補貼發放標準和補發核增績效工資,共提高標準發放津貼補貼304.23萬元;以獲評國土資源部先進單位等為由,向全體職工發放獎金183.15萬元。
據梳理發現,因為違規發放津貼福利的國家部委,2013年度有7個,2014年度有8個。跟國土資源部一般連續三年“上榜”的,還有央行。
“頑疾”四:租房收租不上繳國庫: 中央機關單位的辦公用房等所有房產,都屬于國有資產,如果出租,那么房租收入應該上繳國庫。據近三年審計報告顯示,多個部委的房租收入沒入賬,沒上繳國庫。2013年度,因此被點名的國家部委有11個;2014年度也有10個國家部委被點名。2013年、2014年度違規租房被點名的國家部委,有5個又出現在本年度的審計報告中,如財政部。
力圖破解“政令不出中南海”
怎樣對“重大政策跟蹤審計”?審計署一位工作人員解釋,簡單來說,就是要回答國務院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怎么樣,哪些沒有落實到位,為什么沒有落實到位,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哪個部門或地方的責任,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督促整改。
“每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都要從政令走出中南海,跟蹤到‘最后一公里。”該工作人員介紹,比如審計減輕企業稅負情況,派出審計局要了解有沒有按國務院要求出臺減輕企業稅負的政策,地方特派辦則負責了解各地執行情況;另外,在評估減輕企業稅負效果時,審計人員甚至會不打招呼地走進企業、行業協會了解第一手信息。
據了解,要求審計部門擔任政策落實的“督查員”,同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落地難直接相關。李克強總理曾在多場合批評“政令不出中南海”、遭遇“中梗阻”、“最后一公里”未打通。
(中新社、《新京報》、《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