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年輕“10”歲
“我老了,沒用了”、“我成了兒女和社會的包袱”是不少老年朋友退休后的心理。從工作崗位走下來后,生活反差太大,很多人出現強烈的失落感,容易焦慮、空虛等。
其實一個人的心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健康,但人們對飲食和運動的看重遠大于心態。心態年輕10歲,意思是說即使步入中老年,依然要努力保持青壯年的心態,積極向上,精力充沛。
最美夕陽紅,人老了,雖然不再有身體和年齡優勢,但你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它們是一筆寶貴的隱形財富。在日本,很多老人將退休看成“人生第二春”的開始。
防病提前“10”歲
如果你今年50歲,就應該像60歲的人那樣重視健康。這一原則蘊含著兩個最重要的關鍵詞,“謹慎”和“預防”。
人到中年,身體就像一輛行駛多年的老車,開起來不再那么順手,需要你更多的關注,更謹慎地駕駛。“我們對身體一定得服老。”專家說,謹慎駕駛身體這輛“老車”,最大的收獲便是“預防”疾病。
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通過堅持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被這些病纏上;已有這些疾病的人,則要注意避免出現心腦血管突發事件、嚴重糖尿病并發癥等。
健康“10”年一個坎
人體每10年就要面對一個不同的健康坎。30歲時,人體各項機能達到鼎盛,之后開始走下坡路。比如,絕大多數女性50歲時進入更年期,由于激素變化易出現內分泌紊亂、焦躁不安、愛發脾氣等。
40歲后,我們的膝關節慢慢開始出問題;50歲后,消化功能比30歲時變弱了30%,癌癥風險明顯增加;60歲后,心肺功能明顯下降,心腦血管疾病增多;70歲后,神經系統發生較大變化,認知功能障礙增多,衰老更加明顯。
面對這些“健康坎”,我們要有針對性地積極預防,各個擊破。
價值觀“10”年一變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中國自古就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的說法,這主要是根據心理成熟程度來劃分的。
從每個人生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來看,一般20-30歲是人生的迷茫期,30-40歲是奮斗期,40-50歲是期盼期,50歲以后進入不安期,走路腿疼、掉牙等問題越來越多,容易出現心理上的不安,以及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
面對這些心理特點,不妨以10年為界,每10年就靜心想想今后10年想過什么樣的生活,該如何努力實現。
健康快樂多活“10”年
專家說,別看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很多人的最后幾年都是躺在床上、讓人伺候著度過的,質量并不高。我們不應僅僅活著,更應該健康、高質量地活著。
瑞士蘇黎世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只要堅持合理飲食、積極鍛煉、戒煙和限酒這4個良好生活習慣,就能延長10年預期壽命。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