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朋 陳烽


摘 要:該文依據西藏1991—2013年財政支農政策的有關數據,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滯后變量回歸的方法分析了西藏財政支農的各項支出對西藏農牧民收入的具體影響程度,得出的結論是:西藏財政支農支出是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的格蘭杰原因,且影響的滯后期一般為兩年;同時,西藏財政支農支出對農牧民收入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方面,西藏農業事業費的投入對農牧民收入的增長的影響作用最大。間接影響方面,西藏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對農牧民收入的促進作用相對較高,其次是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投入,且這些項目的推動效應一般在2~4年內能夠發揮出來,最后,該文依據得出的結論提出了促進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的相關政策建議,以期為政府制定科學的財政支農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財政支農 農牧民增收 格蘭杰檢驗 直接影響 間接影響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080-03
伴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對外交流與合作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西藏農牧業的發展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新問題,譬如生態資源的枯竭、生產效率的低下、發展后勁不足以及城鄉、地區之間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將會影響到西藏農牧民的持續增收與西藏和諧社會的建設,從而會阻礙西藏農牧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的進程。這除了與農牧民自身素質低和西藏社會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等有關外,還與其長期依賴于財政直接撥付或救濟救助的方式等有關。目前,西藏正處于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西藏農牧民能否實現持續增收作為“三農”問題的核心,必將最終影響西藏和諧社會的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當前,需要面臨新時期、新任務的挑戰和根據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總體目標與戰略任務要求,從根本和長遠解決西藏農牧民的持續增收等問題,并要積極探尋由“輸血型”財政體系向“輸血型+造血型”轉化的具有西藏特色的新型財政支農政策體系,這對于西藏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西藏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與理論價值。
為此,該文借助于《西藏統計年鑒》,利用1991—2013年的數據,對西藏財政支農各項支出與農牧民收入增長的關系、財政支農規模及其結構、支農績效進行了實證分析,為進一步完善西藏財政農業政策體系和實現西藏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議和理論參考。
1 西藏財政支農與農牧民增收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1.1 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
由于非平穩時間序列容易造成的“偽回歸”,為避免這一現象,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需對西藏財政支農支出和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時間序列做平穩性檢驗。下面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來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對于具體的時間序列X,ADF檢驗一般通過以下3個模型來完成:
(1)
(2)
(3)
其中為模型的隨機誤差項,下同。
這里借助于R軟件,得出了西藏財政支農支出(X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Y )及相應的差分序列的ADF檢驗的結果,見表2。
從表1中可以看到,對于X 和Y 及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即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按模型(1)~模型(3)計算得到的ADF統計量的值均大于對應的檢驗臨界值,由此可以判斷X 和Y 及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但由于X 和Y 的二階差分序列按模型(3)計算得到的ADF統計量均小于5%的顯著性水平下的檢驗臨界值,故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認為二階差分序列和都是平穩時間序列,即可以認為西藏財政支農支出(X)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Y )都是二階單整序列,即。
由于西藏財政支農支出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是同階單整序列,因此可以對其進行協整檢驗。因為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一般不改變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且能使其趨勢更加線性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因此這里分別對西藏財政支農支出總量(X )和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Y )取自然對數,然后再進行協整檢驗。這里選擇Engle—Granger兩步法來實行這一檢驗,其步驟和相應的結果如下所述。
第一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變量進行協整回歸,估計的結果如下所示。
(4)
,
第二步,計算上述模型的殘差,用ADF檢驗其平穩性。利用R軟件,按照模型(1)計算出的殘差e 的ADF檢驗統計量為-2.5 866,而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的協整檢驗臨界值為-2.07,因此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認為西藏農民人均純收入Y 與西藏財政支農支出X 之間是(2,2)協整關系。另外,由協整回歸方程(4)知,西藏財政支農支出每提高1%,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提高0.5 187%,這也說明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與財政在農牧業上的支出長期呈顯著的正相關性。
1.2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由于西藏財政對農牧業的支出與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是(2,2)協整關系,因此可對兩者的關系進一步做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2顯示的檢驗的P 值可知,即使給定的顯著性水平高至10%,也不拒絕“X 不是Y 的格蘭杰原因”,但對于“Y 不是X 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在顯著性水平取0.05時,即可拒絕。因此,可以認為西藏財政對農牧業的支出是影響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的因素,且其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影響,一般而言存在著兩年左右的滯后期。
2 西藏財政支農對農牧民增收的影響分析
由上面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看到,西藏財政支農對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為了反映財政支農項目對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綜合影響程度,下面分別從西藏財政支農對農牧民收入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直接影響分析
為了反映財政支農對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直接影響情況,這里依據于《西藏統計年鑒(2014)》的數據,選取西藏1991—2013年的農業事業費支出(,單位:億元)、支援農業生產支出(,單位:億元)及農村救濟費(,單位:億元)等為自變量,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單位:元)為因變量,建立如下的雙對數線性模型。
(5)
通過表3可知,變量、、之間高度線性相關,故模型(5)具有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這里不能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該模型。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嶺回歸法(選取的嶺參數為0.05)來估計該模型,估計的結果如下所示。
(6)
通過模型估計出來的結果,可以看到,西藏財政支農中的農業事業費支出、支援農業生產支出和農村救濟費對西藏農牧民收入的增長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其中,西藏農業事業費支出、西藏支援農業生產支出和西藏農村救濟費對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彈性分別為0.4 109、0.2 467、0.0 586。而以農業事業費支出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推動作用最大,它主要包括兩種補貼、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各項社會事務管理等,這些費用的合理開支對于科學、正確引導農牧民脫貧致富和持續增收具有顯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支援農業生產支出在農牧民增收過程中的作用也較為明顯,因為它能夠改善當前農業生產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為實現農牧民持續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農村救濟費雖然對農牧民增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強,只具有短期效應。
2.2 間接影響分析
為了更全面反映西藏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與財政支農有關項目之間的關系效應,還需要從財政支持農業基本建設、促進農業科技發展和推動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分析其與農牧民持續增收之間的間接效應關系。一般而言,這些項目支出對當年農牧民增收產業產生不了積極效應關系,其產生效應大多是在項目實施2~3年以后,因此需要建立西藏農民人均純收入(Y )與前幾年西藏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西藏農業科技支出()和西藏農業生態建設支出()等各解釋變量之間的分布滯后變量模型。
為了初步判斷與、和的滯后期的長度,計算出與以上變量的各期滯后交叉相關系數,如表4所示。
根據表4的結果可知,西藏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西藏農業科技支出及西藏農業生態建設支出對西藏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的滯后期依次為3、2、4,故可依次建立如下的分布滯后變量模型。
(7)
(8)
(9)
對于模型(7)、(8)、(9),分別采用2階、1階和2階Almon多項式變換法進行估計,得到的結果如下所示。
(10)
(11)
(12)
模型結果表明,西藏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支出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對西藏農牧民持續增收皆具有明顯的間接影響。可以看出,西藏農業基本建設支出的當年值及第三年值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推動作用較為明顯,其彈性值分別為0.117和0.133;西藏農業科技支出當年及前兩年的數值均能很好地推動農牧民收入的增長,其當年及前兩年的彈性值分別為0.233,0.186和0.139;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對農牧民收入的增長的推動作用主要在當年及第四年才能發揮出來,其對應彈性值分別為0.136和0.194。以上3項支出中尤其以西藏農業科技方面的支出對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是西藏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西藏農業基本建設方面的支出等。因為在西藏脆弱的生態環境條件和長期落后的農牧業生產發展方式下,加強農業科技投入、農業基本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等對于改善農牧業生產環境條件,提升農牧業發展潛力和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等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3 結語
該文通過回歸分析得出了西藏財政支農項目的投入對農牧民收入的具體影響程度,這其中包括對農牧民收入有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的兩個方面的項目的分析。直接影響因素方面,主要是西藏財政支農項目中農業事業費支出、支援農業生產支出和農村救濟費等,這些項目對于促進當前農牧民收入的增長具有明顯的作用,其中以農業事業費所產生的作用最大,它的合理開支對于科學引導西藏農牧民脫貧致富和實現收入持續增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間接影響因素方面,主要是西藏財政支農項目中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投入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等,這些項目的支出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推動效應持久,其一般在實施2~4年后,便能發揮很好的促進作用,這些項目中,以西藏農業科技投入對農牧民收入的影響最為明顯,其次是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最后是農業基本建設支出。
因此,西藏自治區政府應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強其對農牧民的收入增長的推動作用。這首先需要加大對農牧民收入增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的支農項目的投入力度,其次要不斷提升具有間接影響效應的支農項目的實施力度,以形成財政支農長短期政策優勢互補的綜合政策效應體系,促進西藏農牧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快速、全面地增長。
參考文獻
[1]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8-305.
[2] 張元紅.財政政策與中國農業的周期性波動[J].中國農村觀察, 2000(4):2-11,80.
[3] 安廣實.我國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1999(9):43-47.
[4] 連飛,李曉晨.我國財政支農與農民增收關系實證分析[J].經濟視角:下,2008(4):63-66.
[5] 沈宏益.西藏農牧民持續增收與財政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
[6] 張劍雄,陳少強.中央財政政策對提高西藏農牧民生活水平的影響[J].財政研究,2014(3):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