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龍 黃波

摘 要:文章首先對拉遠基站的建設方式進行了分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給出了一定的改進建議,對于后期4G拉遠基站的實際建設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網絡覆蓋;4G建設;分布式基站
引言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分布式基站憑借其成本低、適應環境的能力強、工程建設方便的優勢,在現在的移動網絡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分布式基站的核心就是將傳統宏基站基帶處理單元(BBU)和射頻處理單元(RRU)分離,將兩者采用光纖進行連接[1]。在實際的網絡建設中,一般是把基帶處理單元與相關的核心網、無線網絡控制設備部署在機房內,將安裝于規劃站點的RRU與機房設備通過光纖連接,實現移動網絡信號的區域覆蓋,從而降低通信基站的建設和維護成本。
近兩年來,隨著4G網絡的大力推廣和4G基站的大幅增加,4G拉遠基站的數量急劇增加,4G拉遠基站讓網絡覆蓋質量和用戶體驗得到進一步提升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 拉遠基站建設情況分析
1.1 纖芯資源需求極大
LTE系統非拉遠基站,每個RRU需求纖芯為2芯(宏站普遍建設3小區,需求3個RRU,即至少6芯),建站時由機房MU直接引出單條兩芯或單條四芯光纖連接到每個RRU,再由MU通過2芯尾纖接入傳輸設備。
LTE系統拉遠基站,覆蓋同樣三個小區,在遠端天面至少6芯的光纖通過跳纖把相關數據傳送到近端機房MU,再由MU通過2芯尾纖接入傳輸設備,該過程如圖1所示。
對比兩種建站方式,在設備需求相同的情況下,拉遠建站方式需要占用多6芯光纖資源。針對目前多數地市管道資源緊張,并考慮遠期擴容新增設備所需要更多的管線資源。此外,存在一部分的機房作為多個拉遠基站的信源機房,由于這些機房空間或者建筑結構問題無法安裝更多蓄電池,導致后備電源的放電時間縮短,如斷電若無法及時處理,會出現大面積的無信號,造成嚴重后果。
因此,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建議管線資源基站緊張的片區,應優先采用非拉遠的建站方式。
1.2 業務接入壓力增大
目前新建站多采用拉遠站及一體化機機柜方式建設,一體化機柜由于空間有限,所安裝的傳輸設備只能供本站使用,無法承載其他業務需求,也無法擴容。這樣新增的拉遠站只能使用原有的基站承載;同時由于PTN接入環帶寬限制、接入設備端口數量限制和接入業務等效BBU的數量限制,導致原有基站PTN需不斷的擴容(疊加新增),才能滿足不斷新增的業務接入需求,給原有機房空間及電源、纖芯資源帶來較大壓力。
同時,原有基站分布不均衡,以及目前新建站多采用一體化機柜及拉遠站方式建設,導致部分片區基站承載業務過多的情況,這部分基站的覆蓋區域一般是業務需求較大或業務需求不斷增加的地方。
1.3 電源供電問題
對于RRU拉遠站,目前在電力資源較為充沛地區所采取的供電方式是交流供電。這就需要新增相應的UPS作為后備電源。當前普遍采用的UPS存在無法擴容、可靠性較低、故障較多、電池充放電時間短等問題。同時,由于物業、機房空間不足等因素造成部分站點無法安裝UPS。這種情況下,一旦電源斷開,就會造成因RRU停止工作而導致信號丟失的后果。此外,由于UPS大多安裝于室外,設備存在物理安全問題。
2 拉遠站建站的一些建議
隨著LTE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新址新建站需求仍較大,后續拉遠站點建設仍舊十分重要,對拉遠站點建設作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1)不建議建設拉遠站的場景。(2)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建站。
2.1 不建議建設拉遠站
(1)針對部分地區管道資源緊張,在可預期時間內擴容需要更多管線資源,因此這類地區不建議建設拉遠站點。(2)新增拉遠站點對近端站點的機房空間、纖芯資源、電源等壓力過大時,也不推薦采取拉遠站建設方式。
2.2 可適當建站
2.2.1 機房出局傳輸資源
拉遠機房滿足新建光纜無物業協調障礙要求;近端與遠端路由剩余管孔資源不少于6條子管。
2.2.2 拉遠距離
拉遠點距離基站在800米以內,建議拉遠距離最高不超過1公里。
2.2.3 拉遠纖芯
建議街道站等新建48芯拉遠光纜,樓宇、小區拉遠站新建72-96芯拉遠光纜。
2.2.4 跳纖要求
由于拉遠方式對光纜纖芯資源消耗太大,原則上要求機房和拉遠點間不能經過跳纖點。
2.2.5 其他要求
機房面積:需滿足無線、傳輸設備安裝要求。
電源功耗:接入層PTN功耗200W等。
3 結束語
文章對拉遠站的建設方式進行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做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對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拉遠站的建設將會面臨新的情況,新情況下的4G拉遠站建設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鄔元蘭,陳軍良,常明.RRU拉遠的應用和分析[J].移動通信,2012(20):39-44.
作者簡介:申海龍(1986-),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通信網絡規劃設計。
黃波(1987-),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通信網絡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