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生產對煤炭能源的開發利用依賴程度逐漸加大,這既為煤礦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煤礦企業為滿足市場需求,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積極將機電設備應用于煤礦開采環節,這不僅大幅度地提升了煤礦生產效率而且對井下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更有保障,所以為保證機電設備持續有效運行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維護與維修日益受到人們關注,文章針對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維修分析及目前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個人經驗提出改善途徑,為煤礦產業的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關鍵詞: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與維修
前言
井工開采過程中所使用的提升、通風、壓風、壓力、排水、采掘、支護、運輸、供電、供氣等設備都屬于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由此可見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直接關系到煤礦生產的安全性和持續性,而且對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等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對其進行維護與維修具有必要性。
1 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維修分析及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
1.1 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維修分析
其維護維修程序主要包括一般檢查、修理和維護三個階段,檢查即為保證機電設備能夠長期的正常運作,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并落實日常檢查計劃和制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設備主要結構件的外觀及功能檢查,例如檢查到機電設備油位及濾芯發生堵塞情況,要及時地進行修理,保證其不會構成更嚴重的威脅;修理主要針對機電設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生的零部件變形、磨損等損壞型、退化型、松脫型、失調型故障進行修復,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修理的功效直接由維護維修的技術水平決定;維護分故障維護、預防維護和生產維護三部分,故障維護即機電設備因發生嚴重故障被迫停機而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必要維護,預防維護又名日常維護,是落實于每天工作中的維護措施,而生產維護是機電設備運行過程中針對運行狀態而進行的維護[1]。
1.2 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維修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
由于現階段部分煤礦企業對井下機電設備的維護、維修缺乏足夠的認識,所以在日常中疏于管理,相關人員的維護維修技術得不到有效的落實,使井下機電設備在運作的過程中故障頻發,不僅縮減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給煤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而且對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目前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維修技術由于及時性和準確性較差,對設備最常見的磨損問題仍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受其工作環境影響,煤礦井下機電設備要在大負載的情況下長時間連續作業,使礦塵顆粒對機電設備不可避免的摩擦破壞性加大,機電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發生連續的故障甚至被迫停機,現階段單純依靠完善程度堪憂的預警系統,不能及時地對磨損問題進行維護嚴重阻礙井下機電設備提升功效;另外,現階段維護維修技術主要針對故障“事后”進行,使部分表面正常工作的設備出現超范圍工作現象極為普遍,這為機電設備留下了安全隱患[2]。
2 改善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的維護與維修技術的途徑
2.1 在維護與維修技術的基礎上引進故障診斷
井下機電設備的故障診斷主要是通過設備在運行中各結構部件的工作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并由此對其潛在的隱患進行判斷分析的過程,在分析信息、對比檢查結果和標準、具體故障部位確定、制定診斷結果和維修維護方案的過程中,將潛在隱患威脅程度降低或徹底消除,保證設備持續安全運行,其是狀態監測的“事前準備”階段,信息采集技術、數字模型建立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預測分析識別技術在此過程中都有重要作用[3]。除此之外,故障診斷還依靠振動檢測、油樣分析以及溫度檢測三種方法進行,振動檢測即利用簡易診斷儀或精密診斷系統,根據結構構件在正常和故障不同狀態時所產生的振動在振幅、聲響等方面存在差異進行頻譜探測,探測結果在檢波器上顯示后利用計算機或中央處理器等應用工具進行處理,從而準確定位故障,而油樣分析方法是結合金屬器械磨損過程中所產生的金屬磨粒在油樣中的集中情況,利用光譜或鐵譜分析儀對磨損結構、磨損程度及未來的磨損趨勢進行判定,溫度檢測即利用煤礦機電設備在發生異常時往往會出現溫度升高的現象嘗試,將發生溫度升高的部件的溫度變化繪制成具體的圖表,利用圖表中溫度值的變化走向,確定未來溫度變化的趨勢,并判定部件溫度將達到的最高值,當判定的溫度值超出生產廠家對設備標準規定時,可以判定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由此可見故障診斷的加入可以使維護和維修技術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得到明顯提升[4]。
2.2 改進具體的維護維修方式
由于煤礦井下機電設備作用明顯,所以近年來不斷得到更新和升級,這就要求相應的維修與維護技術也要不斷的得到完善和優化,制定全面符合客觀實際的維修管理制度,以此明確維修維護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將維修維護工作落實與具體實際,結合具體的維修維護標準,規范維修維護技術,由于煤礦井下機電設備是諸多總成和設備構成的聯動體,使煤礦開采作業以“工廠化”的形式進行,而任何部位發生故障都會對整體運行造成影響,所以針對具體的結構部件故障要有針對性的維修維護對策,這就要求維護維修技術具有整體上的共性和具體上的差異,所以在機電設備更新的過程中,改進具體的維護維修方式是提升維修維護效果的必然選擇。
2.3 針對機電維修建立預警機制
為扭轉傳統維護維修技術“事后”生效的被動局面,保證開采工作的持續性和安全性,要在傳統維護維修程序上建立并不斷完善預警機制,使“事前”預防成為維護維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降低實際損失的有效途徑,井下機電設備的故障大部分不是直接發生的,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積累,例如比較常見的磨損問題,當設備運行中某些部件所承受的破壞達到承受能力臨界點時如果能夠及時地向維護維修人員發出預警,可以為其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爭取時間,而且為故障診斷提供方向,將故障維護與維修轉移到事故發生以前,使維護維修技術的時效性和功能性更加明顯,有利于促使管理人員扭轉對維護維修技術的錯誤認識,為維護維修技術的發展創造可能,但這對維護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較強的依賴。
3 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煤礦企業已經認識到井下機電設備的應用對煤礦開采工作的重要意義,而且已經積極將機電設備應用于井下開采工作中,但由于維護、維修技術匱乏、認識不全面等原因導致目前在針對煤礦井下機電設備進行維護維修的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結合實際對其進行改善是提升我國煤礦開槽工作水平和改善煤礦企業運行狀況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剛.對當前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維護和維修的分析探討[J].電子世界,2013,14:188-189.
[2]吳強.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的維護與管理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4,9:270-271.
[3]許瑞.關于煤礦井下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3,33:58.
[4]宋紀孔.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的維護與維修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12:39-40.
作者簡介:潘龍貴(1986-),貴州貞豐人,助理工程師,2011年畢業于昆明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現從事煤礦井下機電運輸設備的改造和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