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妍 徐國輝
摘 要:耕地后備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建縣為例,對該縣的耕地后備資源與“不穩定耕地”兩大塊進行調查評價,并對其研究性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耕地后備資源;新建縣;調查評價
一直以來,耕地資源都是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保障指標。合理利用并保護好它,是我國政府甚至我們全社會的責任。當前,建設占用、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以及對耕地的不合理開發和污染導致耕地資源大量減少,嚴重地威脅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1,2]。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土地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耕地資源不足的問題,則顯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合理科學的對耕地后備資源進行評價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域
新建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15°31′至116°25′,北緯28°20′至29°10′,屬江南丘陵濱湖地區。它是江西省會南昌市市轄縣,與南昌城區融為一體。東臨贛江,西連西山山脈,北至鄱陽湖,南與豐城市,高安市接壤。交通便利,南潯鐵路和京九鐵路穿境而過,105,320國道,昌九,昌樟,溫厚東西外環高速公路橫貫新建縣并在縣城交匯,贛江,錦江,修水支流,螞蟻河等26條河港縱橫境內。全縣區域面積2208.58平方公里,下轄10個鎮,長 鎮,望城鎮,生米鎮,西山鎮,石崗鎮,松湖鎮,樵舍鎮,樂化鎮,溪霞鎮,象山鎮;9個鄉:石埠鄉,流湖鄉,厚田鄉,聯圩鄉,金橋鄉,鐵河鄉,大塘坪鄉,昌邑鄉,南磯鄉;其他7個行政轄區:恒湖墾殖場,新豐墾殖場,成新實業有限公司,朱港實業有限公司,紅角洲管理處(紅谷灘新區),江西桑海集團有限公司,新棋周管理處;276個行政村。
1.2 數據來源
國土部門資料:2012年土地調查變更數據庫成果、2013年土地調查變更數據庫成果、土地整治規劃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歷年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資料。
農業部門資料:江西省土壤圖、1982土壤普查報告與圖冊、2011年度新建縣耕地分等因素排灌分值圖、耕地地力評價報告與圖冊。
林業部門資料:公益林范圍線。
水利部門資料:新建縣防洪堤紙質圖件。
2 調查評價技術方法
2.1 調查評價耕地后備資源
利用2012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結合0.5米分辨率彩色數碼航空影像進行內業解譯,提取調查評價對象,確定調查評價圖斑;實地對每一個圖斑進行外業調查、核實。結合土壤普查、農業普查等成果,運用GIS手段形成具有各種評價指標屬性的評價單元,采用限制性因子法,評價每個圖斑的宜耕性,即評價單元中出現任何評價指標不符合耕種條件的,均評價為不宜耕,其余的則為耕地后備資源。建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庫。
通過內外業調查,調查評價對象圖斑所有評價指標屬性均被填寫在屬性信息表中。依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建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圖層“HBTC”,分類型對圖斑屬性進行標注。不宜耕土地標注為“FHB”,宜耕土地標注為“GDHB”。可復墾為耕地的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標注為“LSYL”。
2.2 調查評價“不穩定耕地”
二次調查成果中,處于林區、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圍內和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響的耕地被視為不穩定耕地。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系統,以二次調查數據庫為基礎,在二次調查數據庫中提取耕地圖斑,生成不穩定耕地調查底圖??鄢巨r田保護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內,坡度大于25度的圖斑,確定“不穩定耕地”圖斑范圍。結合遙感影像,依據“不穩定耕地”類型定義,對符合“不穩定耕地”標準的圖斑進行屬性填寫,位于河道防洪泄洪區內的屬性標注為“HDBW1”,位于湖泊防洪泄洪區內的標注為“HPBW1”,林區內林業職工自行開墾的標注為“LQBW1”,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及其他因素影響的標注為“HSBW1”,屬性標注完成后形成待調查核實的“不穩定耕地”圖斑。
3 評價結果分析
3.1 資源存量相對不足
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總量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為0.75%。由此可以看出,新建縣的耕地后備資源存量相對不足和比較緊張。另外,由于人口基數大,加上發展的客觀需要,建設占用耕地和生態退耕壓力也很大,為耕地后備資源的利用帶來不利的影響,客觀上減少了耕地后備資源的總量,加速了耕地后備資源的利用,使得耕地后備資源數量的減少加快。
3.2 資源類型結構單一
新建縣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面積為23937.07畝、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面積為586.99畝,兩者的比例約為41:1??梢钥闯?,全縣可復墾的耕地后備資源類型潛力較小,而可開墾的后備資源潛力較大,這就使得耕地開發形式比較單一,易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且單一的開發雖然能達到新增耕地的目的,但是仍不能實現比較顯著的綜合效益。
3.3 資源分布不均衡
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和丘陵地,而平坦地區分布相對較少。由于山區農業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后,人地關系又相對緩和,在一定程度上難以發揮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平原地區,由于耕地后備資源較少,可供利用的后備資源數量變得極其有限。另外,全縣耕地后備資源分布不集中,使得開發利用工程投資成本加大,工作難度加大,規模效應差,對提高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3.4 資源地塊分布零散
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以可開墾其他草地居多,可開墾其他草地面積為14202.74畝,其中小面積10畝以下的有930.34畝,占全縣耕地后備資源總量的3.79%,通過此次調查發現,10畝以下可開墾其他草地主要零散分布在于林地周邊、農村道路、高速道路兩旁或者偏遠小山丘周邊,部分具有一定的傾斜坡坡度,且被建設用地分割成細碎地塊,雖可用于開墾為耕地,但耕地質量不高;部分處于距離農村居民點較遠的位置,草地實地已被茂密林地替代,農民前往耕作較為困難,且開墾的經濟效益不高,嚴重制約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的開發利用。
4 結束語
隨著新建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建設用地占用了較多的耕地,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新建縣年農用地征用案例日益增加,如何保證耕地總量平衡是問題的焦點。通過對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清晰了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的分布、數量、面積、質量等情況,使耕地占補平衡有了合理的折算標準。從調查評價成果可見,新建縣各鎮的耕地后備資源質量的級別存在差異,各級別的耕地后備資源分布面積也有很大差別。這樣,在確定耕地補償、征地賠償時應該根據農用地級別加以考慮是必然的。因此,新建縣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成果,對于耕地總量平衡,社會建設發展用地調整,土地開發整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均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宋偉,等.2007年中國耕地資源安全評價[J].地理科學進展,2011,30(11):1449-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