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11月底,鋼琴詩人喬瓦尼首次來中國大陸進行巡演,為北京觀眾帶來了如詩歌般細膩的鋼琴演出。出生于音樂世家的喬瓦尼是著名美籍意大利鋼琴家、作曲家,他5歲開始習琴,先后出版了156本鋼琴音樂專輯,創作了1000多首鋼琴曲目,售出1億多張CD,創下全球音樂史上唱片銷售紀錄。喬瓦尼曾獲Tally's獎、美國電視科學藝術獎、EMA及紐約音樂節獎等,更3次獲得Emmy獎。
對于這次來內地巡演,喬瓦尼顯得很激動:“我應該算第二次來中國了,去年12月我就經常往返于內地與香港之間。不過這是我第一次來華進行巡演,我也一直都很渴望,最終我決定要把這個愿望實現,所以現在我來了。此前,我多次接到過赴華邀請,只可惜種種原因未能成行。我希望中國觀眾在聽完我的音樂后會,能喜歡和認同我的音樂。”
從李小龍的功夫體悟音樂
很多樂迷告訴喬瓦尼,他的音樂激勵了他們,讓他們變得快樂。他們想知道,喬瓦尼從哪里獲得了音樂靈感。
喬瓦尼講了個故事:“改變我的人生和音樂的是一個中國人。他的哲學對我影響頗深,因為我感同身受。這個人和音樂沒什么關系,他是世界上最棒的功夫明星——李小龍。”
16歲和朋友一起看了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唐山大兄》后,喬瓦尼對李小龍“擁有音樂節奏、如同芭蕾一般的動作”非常著迷,于是四處搜羅與這位功夫巨星有關的信息。李小龍在一段采訪視頻中所說的“上善若水”令他有了醍醐灌頂的通透感。“水是沒有形狀的,把水倒入玻璃杯,它就是玻璃杯的形狀;倒入茶杯,就是茶杯的形狀。”喬瓦尼認為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
與中國古典道家哲學觀心意相通的喬瓦尼戲稱自己擁有“老靈魂”,“從小就是個怪孩子”。第一次聽到“上善若水”時,他覺得李小龍說出了他的心里話:“這正是我對音樂的感悟。從此,我便嘗試在演奏中表現這種哲學,而這也成為我的人生觀的一部分。我喜歡所有類型的音樂,我不是僅僅口頭這樣說,我是真的熱愛,每一類音樂、每一首曲目都能激發我的靈感。我聽中國的音樂,有一些我不太能了解,還有一些我非常喜歡。我剛錄完了一張新唱片,里面收錄的全部是中國的經典曲目,比如《茉莉花》。我希望把中國音樂帶向國際,我想用心去感受,用我的方式演奏出來。我相信這會是一張很棒的專輯,明年就將發行了。”
欣賞郎朗,但建議他別扮演別人
聊到有名的鋼琴家,喬瓦尼說:“我的建議不僅針對中國的音樂家,而是對全世界所有音樂表演者和愛好者說的。那就是,千萬不要變成模仿者,不要通過在舞臺上揮舞手臂或搖頭晃腦,使得音樂變成千篇一律的彈奏。”
喬瓦尼認為,大家都應該自然地忠誠于自己所做的事,音樂是感覺發出的聲音,而不是矯揉造作的表演。“我很欣賞郎朗,我認為他是一位很出色的鋼琴演奏者,可他的演出卻像是在扮演他人,為什么不展示他自己呢?”他舉了個例子,說自己也很喜歡和崇拜貝多芬,但從不在意貝多芬的存在,因為貝多芬已經逝世180多年了,是時候去創造一些新的事物了。“好比你已經吃了500年的面條,吃夠了,總該換些新口味。”
在喬瓦尼的思想中,每一個人都有專屬于自己的DNA,上帝原本就想讓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為什么要模仿?“我也不想你彈得和我一樣,而且即使你再努力模仿,你也不可能彈得和我一樣。”他說,貝多芬不是以貝多芬的方式在彈鋼琴,因為創作一首曲目和彈奏這首曲目是完全不同的,“我5分鐘后寫首歌和明天寫這首歌,出來的東西也是完全不同的。當我們去演奏另一個人創作的曲目時,效果會極不自然。就像我的大手怎么能硬塞進你的手套里,我們是不同的呀!所以,真誠地做自己就好,不要去模仿任何人。”
發明讀譜法,減輕鋼琴這項苦役
喬瓦尼的曾祖父是傳奇作曲家喬瓦尼·馬雷迪,父親則是著名指揮家阿弗雷多·馬雷迪。出生在音樂世家,喬瓦尼沒有選擇地踏上了同一條道路。按照傳統的五線譜教育方式,琴童要經過8個月到1年的識譜訓練,才能用琴鍵表達音樂。這種“折磨”背后是琴童的眼淚、父母的督促和責罵,以及無窮無盡的家庭矛盾。“除了鋼琴家和作曲家,我還是一名鋼琴老師。我從7歲時就開始琢磨為什么學鋼琴、練鋼琴是這么難的苦差事,我非常不愿意受成規戒律的羈絆。多年來我也一直在思考復雜的五線譜是否能被簡單的符號替代,這樣就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學琴痛苦。”喬瓦尼說,因為痛苦的讀譜教育被當做音樂教育的第一步,鋼琴學童中99%都中途放棄了,脫穎而出的1%則多是天賦異稟的鋼琴神童。
為了鋼琴教育,喬瓦尼從2011年開始放棄巡演帶來的豐厚報酬,而是專注于識譜技術的研究和發明工作。對他來說,這個過程是很艱辛的,不過幸運的是,他最終發明出了“吉尼識譜技術”。它就是把鋼琴鍵盤變成彩虹一樣的色彩,將傳統的音基教學的標志、符號、等分、序列、圖示、匹配、轉換等抽象音符變成各種小動物或字母和數字,它用大小來區分時值,是游戲與音樂完美融合。“我想這套方法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禮物,而我只是充當了傳遞這份厚禮的中間人。”喬瓦尼感嘆。
對孩子來說,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喬瓦尼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增強孩子們的信心,減少他們的學琴難度以及家庭矛盾,能讓他們擺脫家長緊箍咒式的音樂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