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 要:目的 確定江蘇省藥品短缺現狀,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方法 根據江蘇省2015年公布的集中招標采購短缺藥品清單,從短缺藥品的目錄分布情況、作用類別、劑型、價格4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短缺原因,從而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結論 藥品生產、供應環節的短缺是造成藥品短缺的直接原因,受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響。藥品短缺問題不能訴諸于單一、簡單的解決方案,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綜合治理,如此才能確保患者可以持續獲得至關重要的安全、有效的藥品。
關鍵詞:短缺藥品 原因 對策 措施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194-02
近年來,藥品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表明藥品短缺問題在各國普遍存在,有21個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受到影響[1]。這一問題將帶來諸多的潛在影響,英國的兩篇針對社區藥房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多數藥師認為這將嚴重影響臨床治療的安全和公眾健康[2,3]。藥品短缺問題已成為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者面臨的挑戰。近期,江蘇省集中采購平臺公布了2015年部分短缺藥品的名單,即集中采購未中標的藥品[4]。該文將對名單中藥品的目錄分布情況、藥品特性和臨床作用、劑型3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出藥品短缺的原因,并依次提出解決藥品短缺的應對措施。
1 概念
短缺藥品是指臨床必需、在一定時間內不能正常供應的藥品,包括用量不確定、價格低廉、企業不常生產和在該區域經常性供應短缺的藥品。藥品目錄是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江蘇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商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0版)(簡稱《江蘇省醫保藥品目錄》)。另外,江蘇省衛生廳在《關于公開征求省級定點儲備短缺藥品目錄意見的通知》中提出,根據藥品特性和臨床作用,將短缺藥品分為5類,包括價格低廉藥品、臨床搶救藥品、中毒解救特效藥品、傳染病治療藥品和其他類藥品。價格是統一采用某一藥品最小單位包裝的價格作為短缺藥品的價格。
2 結果
2.1 短缺藥品目錄分布情況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江蘇省醫保藥品目錄》,由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具備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適宜等特點。現將江蘇省公布短缺藥品按上述目錄的從屬情況進行分類,結果(見表1)。
2.2 短缺藥品按藥品特性和臨床作用統計分類
根據《關于公開征求省級定點儲備短缺藥品目錄意見的通知》,將短缺藥品分為價格低廉藥品、臨床搶救藥品、中毒解救特效藥品、傳染病治療藥品和其他類藥品,其中低價藥品和臨床搶救藥品分別是以《江蘇省低價藥品目錄》(2015年版)和《江蘇省急(搶)救藥品目錄》(征求意見稿)為依據的,結果(見表2)。
2.3 短缺藥品劑型統計情況
將短缺藥品按照劑型分類結果(見表3)。
3 討論
3.1 短缺藥品分布情況分析
通過對江蘇省集中采購短缺藥品分別進行藥品目錄收錄情況、藥品特性和臨床作用、藥品劑型三種相關因素的綜合分析,筆者發現:短缺品種中,《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有20種(64.5%),《江蘇省醫保藥品目錄》有30種(96.8%);低價藥品、臨床搶救藥品、中毒解救特效藥品分別為20種(64.5%),7種(22.5%),1種(3.32%),無傳染病治療藥品及其他藥品。短缺藥品劑型分布情況,注射劑、片劑為主,分別為16種(51.6%)和12種(38.7%)。
3.2 短缺藥品原因分析
從此次研究結果發現,此次江蘇省公布的未中標的短缺藥品中,有64.5%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里的品種,96.8%是《江蘇省醫保藥品目錄》收錄的品種,可見上述藥物的可及性存在問題。經過文獻研讀[5],可將此類藥品短缺原因歸納如下:(1)目錄遴選原則概念模糊,缺乏量化的遴選標準,導致目錄制定不合理,并不貼合臨床實際需要,所以廠家不會生產。(2)獲取渠道存在障礙。目前集中招標采購采用“雙封信”招標,即“技術標”和“經濟標”,“經濟標”優先于“技術標”,導致企業通過壓低投標價格競爭中標,削減了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最終導致企業停產。(3)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醫院主要以“以藥養醫”的方式盈利,而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兩者背道而馳,加之政府補償機制的缺陷,導致基本藥物的處方率偏低,因而企業供應量少,甚至停產。
此外,低價藥品占短缺藥品的64.5%,與上述第二個原因相同,企業因為經濟問題導致減產或者停產。臨床搶救藥品占22.5%,可能因其市場需求量較少,從而企業產量偏低,也屬于經濟問題。劑型方面,注射劑占51.6%,其次是片劑,經檢查發現,12種片劑均為江蘇省低價藥品,所以應屬于經濟問題導致這12種片劑藥品短缺。但16種注射劑中,僅8種屬于低價藥品,筆者認為這與注射劑復雜、嚴格的生產工藝相關,其生產過程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容易發生質量問題,需要停產排查,從而導致暫時短缺。
3.3 改善措施與建議
(1)建立藥品短缺預警機制:①建立上報機制。要求藥品生產企業、藥品流通企業若停止生產或供應某藥品,醫療機構若出現藥品短缺情況,應將該信息上報,以便衛生部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確保市場供應正常。②建立藥品短缺上報平臺。目前江蘇省已經優先在集中招標采購平臺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平臺。③建立藥品短缺信息公布平臺。衛生部門應將收集到的短缺藥品品種和需求數量等情況予以公布,一方面有助于企業之間相互協調供應;另一方面便于學者研究,進而提供專業、合理的應對策略,有助于藥品短缺管理制度的完善。④制定短缺藥品目錄,并及時更新。藥品短缺情況時有發生,并不是所有品種短缺都會危及公眾健康安全,地方政府應根據該地區流行病學特征,制定符合該地區的短缺藥品目錄,以供相關單位參照上報。
(2)改進藥品集中采購制度集中招標采購最大的問題,是“價格標”優先于“技術標”,導致企業惡性降價,忽略產品質量,既損害企業利益,同時也將危害患者用藥安全。應綜合考慮價格和質量兩個方面,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選擇價格合理的藥品。一方面保證企業獲得合理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利于企業改進生產工藝,致力于高質量藥品的生產,實現良性循環。適當的時候,政府可以對質量優良、價格稍高的品種給予經濟補償,不影響藥物的可負擔性。
(3)藥品定價機制的完善雖然我國于今年取消了藥品政府定價制度,以期充分發揮醫保控費的作用,但受制度環境影響,藥品定價仍受到諸多限制,導致上述藥品短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經濟利益。大部分價格低廉的短缺藥品折射出管制與市場之間的矛盾,市場需要不斷依供求關系調整價格。如:對于生產和供應低價藥品的企業,政府進行適當的補貼,在保證企業獲取基本利潤的基礎上,方能保障供應。
(4)科學制定基本藥物遴選體系細化遴選標準,增強可操作性,將藥物經濟學、循證醫學和運籌學等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結合地應用于基本藥物遴選中。細化并公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和調整工作程序,增強透明度,確保公平、公正。
(5)為高風險制劑產品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我國還未形成規模化、集中化的藥品生產產業,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區域分布零散,這些企業對藥品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尚不能完全掌握,技術工藝也不成熟,生產風險較高的制劑產品時容易發生質量問題,從而導致停產排查,影響產品供應。這需要當地藥品監管部門給以悉心指導,必要時提供技術支持。在行政檢查時,靈活調整檢查要求,綜合考量檢查結果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藥品生產、供應環節的短缺是造成藥品短缺的直接原因,受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響。藥品短缺問題不能訴諸于單一、簡單的解決方案,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綜合治理,如此才能確保患者可以持續獲得至關重要的安全、有效的藥品。
參考文獻
[1] Gray A, Manasse HR Jr.Shortages of medicines: a complexglobalchallenge[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2,90(3):158.
[2] AllPartyPharmacyGroup.Report of the APPG inquiryinto medicines shortages[Z],2012.
[3] Chemist Druggist.Medicines shortages[Z],2013.
[4] 江蘇省衛生廳.http://ypcgzx.jswst.gov.cn/[EB/OL].
[5] 郭塨.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現存的問題及建議[J].中南大學學報,2012,1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