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亮
摘 要: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是高校和企業達到雙臝的必然選擇。提出要確定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校企共建的現代化應用型教學體系為根本、加強實踐型雙師型師資建設、培養訂單式人才等構建措施。提出融合校企文化是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文化保障、構建校企共同遵守的規章是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以法律規制的形式促進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法律保障,建立培養與就業互相促進的長效機制,培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校企協同 創新人才 培養體系 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9.2;G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209-02
高職院校構建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是隨著社會發展而誕生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在高職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下,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人才教育資源,通過高職的職業理論教育與企業的人才培養實踐共同培養人才的過程。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是為彌補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而出現的新模式。隨著未來社會對高職人才需求的高漲,著力建立培養與就業互相促進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力量,培育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構建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為職業性人才培養有重要幫助。
1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1.1 確定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
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是高校和企業達到雙贏的必然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理念。以為區域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為宗旨,改變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提高現代高職畢業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通過資源互補、優勢共享等教育途徑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的優勢,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開展全方位的校企協同創新教育利于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和技術服務,面向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培養目標。
1.2 以校企共建的現代化應用型教學體系為根本
課程體系的搭建方面應該由高職教務系統和企業共同參與,協同創新的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培養目標能夠得以實現的基礎。所以,必須打破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只把目標放在培養學生的知識框架上,不具備與企業對接的現狀。專業類課程要以體現系統設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基礎,重點突出學生學校的理論教學和專業相適應的實驗、實習、實訓教學環節,加強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要增加跨專業的選修課程,在保證基礎課程達到要求的前提下,時根據行業的發展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注重文、理科類課程的交叉滲透,增加經濟類和管理類的課程,培養大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科學操作能力,使高校的課程設置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結合,以輔助學生的職業發展。
1.3 加強實踐型雙師型師資建設
高職院校通過聘請符合專業要求的企業專家到校任教,也可以派出有一定能力的教師參與到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中,加強實踐型雙師教師建設,使更多的優秀教師到企業工作的形式從事雙師型教學。企業派出的員工、高校派出的教師能夠協同發展,教師可以把實際工作中的項目帶入教學,開展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為企業帶來效益又可以推動提高學校的科研進程,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踐和工作。
1.4 加強企業的教育資源共享,培養訂單式人才
校企雙方應共建校企協同的有效機制,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學校和企業密切溝通,采取多個企業共同下訂單的形式,如:一班多單、一班多單、一班一單等,高校按照職業崗位相近原則,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釆取一個專業對應多個企業訂單的形式組建班級,選拔合格的學生組成班級,高職的專業設置與企業崗位要求相對應,學生在畢業后能很快進入企業工作。此外,建立校企協同的管理與反饋機制,高校要努力搭建校企協同對接和溝通的平臺,校企協同,為應用型高校搭建實習平臺,高校與企業通過合作共贏,向學生們提供完備的實驗設備和實驗環境,使企業和高校實現機制資源互補,共同培養社會所需人才,保證校企協同健康運行。
2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保障機制
2.1 融合校企文化是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文化保障
企業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一樣同屬于社會文化的范疇之內,但是兩種文化卻大相徑庭。作為企業,更多的強調企業的利益和發展,而校園文化是大學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意識形態之一。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圍繞企業的這一目標進行規劃和建設的,是全體員工所認同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企業文化的內容都可以從校園文化成分中表現出來。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融合能使學生在真實的企業實踐情境中感悟優秀的企業文化,及早了解和把握企業和社會在文化層面上的要求,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職業文化能力意識,加快大學主體尤其是學生的社會角色轉化,促成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切身體會到企業文化的要求和大學文化要求的合理性,培養作為未來職業人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能力。
2.2 構建校企共同遵守的規章是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
國家應出臺有利于促進校企協同方面的支持與扶持制度,在保護企業的利益的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制度建設,對開展校企合作好的企業給予獎勵和政策支持,對未履行校企協同義務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懲罰。對于開展校企協同教育效果顯著的高校,要重點資助,在企業在實訓基地建設、企業教育培訓資金、參與教育有關活動等方面可得到優先支持。共同制定企業參與校企協同的實施細則,以提高企業向高校捐贈的積極性。既要建立行政政策,也要有經濟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對校企合作的開展進行支持和規范。
2.3 以法律規制的形式促進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法律保障
要制定專門的校企協同教育法規,從多個層面明確校企協同中學校,企業雙方的權利、義務,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機構,以維護校企協同各方的合法權益、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形成一個協調一致、互利共贏的政策保障體系。加強對校企協同的指導和協調,實現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銜接。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立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制度,為實習學生統一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企業在學生實習、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加強對實習學生和實踐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定期委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并制定相關制度,發揮企業在校企協同中的作用,構建校企共同遵守的法律。
3 結語
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是高校和企業達到雙贏的必然選擇。今后要在高職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下,充分調動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力量,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人才教育資源,通過高職的職業理論教育與企業的人才培養實踐共同培養人才。彌補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培養與就業互相促進的長效機制,培育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解放.合作教育本質與特征淺析[J].教育發展研究,1999(S2):9-12.
[2] 張海峰.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7):11-13.
[3] 林木.美國高校合作教育支持系統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