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截至12月3日,2015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7.4%;電影觀影人次突破11.4億,同比增長48.1%;截至11月底,全國銀幕總數接近3.1萬塊,城市影院超過6200家。
2015年以來,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新政策不斷出臺,政策紅利進一步顯現。9月1日,以提升文化產業水平、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發展為目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以下簡稱《促進法》)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獲得通過,成為電影產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該法案針對電影發展推出一系列扶植政策與行業規范,包括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少電影拍攝、參展、放映的行政審批;采取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措施激勵電影活動;加強監督管理;將影視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內容中等。《促進法》甫一出臺,就帶動了股市傳媒娛樂板塊的活躍。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在中國由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的過程中,法案對電影產業發展是極大的利好,將對經濟文化產業轉型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月,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印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規范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支持電影事業發展。《辦法》明確,電影專項資金使用范圍包括:資助影院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資助重點制片基地建設發展,獎勵優秀國產影片制作、發行和放映,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維護等。《辦法》規定,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按其電影票房收入的5%繳納電影專項資金,照此計算,今年全年繳納的電影專項資金將超過20億元。
10月1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了《關于轉發〈電影院票務系統(軟件)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主要針對票務軟件管理、電影院票務軟件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通知》規定影院須于每次售票操作完成后10分鐘內將每張電影票的原始數據上報至國家數據平臺,重拳打擊“偷漏瞞報”現象,以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影市場環境,維護電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推進新三板發展;11月24日,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公布《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因“輕資產”而“融資難”的文化企業來說,掛牌新三板是獲得投資、推動企業自身發展的較好選擇。截至10月31日,掛牌新三板的文化傳媒類企業有63家,融資額17億元。開心麻花、唐人影視、華強文化等文化企業宣布了掛牌新三板的計劃。
2015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中國電影首次站在400億元的高地意義非凡。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時間為2016-2020年)公布,屆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電影市場的表現令人矚目。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表示,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中國電影有望迎來新的黃金發展機遇期,誕生一個個屬于中國電影的突破與奇跡。業內專家預測,到“十三五”期末,中國電影年票房可能達到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