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若然
2015年,國產影片的市場票房接連創下佳績,暑期檔19部電影票房過億,國慶檔7天總票房更是歷史性地達到18.5億元。盡管市場大勢鼓舞人心,卻仍有不少泡沫浮現。正當國慶檔勢頭如火如荼之際,幾部高票房影片接連被指為了沖票房數字造假。“幽靈場”一詞不脛而走。
“幽靈場”是指影院在午夜時分排出的場次,這些本該無人問津的場次卻顯示場場爆滿,在一些影廳,某些影片甚至每隔半小時就排映一場。“幽靈場”是由片方貼錢制造的票房造假行為,為的還是沖高票房數字,帶動觀影熱情。比“幽靈場”稍微隱蔽一點的做法,也是更普遍的做法是“半包場”,片方和發行方提前把影廳好位置買下來,造成每場都很火爆、上座率很高的假象。這種砸錢買票房的行為,對觀眾造成誤導,一旦曝光,勢必降低觀眾對國產影片的信任度;同時,也會排擠一些優秀的中小成本影片,造成“口碑高排片少”的情況。
事實上,“幽靈場”等票房造假行為早已是行業痼疾,被視為行業“潛規則”,但今年尤其引人注目。《捉妖記》公映期間,一些網友在微博上質疑《捉妖記》買票房,從上傳的在線購票平臺截圖來看,《捉妖記》通過所屬安樂影業的百老匯院線,在上午和午夜安排了大量場次,上座率都是100%,甚至出現同一影廳每隔十五分鐘就有新排場的情況。對此,安樂影業曾解釋,公司的確使用了片方付款的方式進行包場,但目的是進行公益放映,回饋給特定的觀眾群體;至于“幽靈場”的情況,則是因為總部與各地影院溝通時出現問題。
《港》以超過16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2D國產電影單片票房冠軍。但從10月4日起,微博上就有質疑《港》通過“幽靈場”票房造假。10月22日,《港》出品方發表聯合聲明,力證影片票房數據真實可查,絕不存在借“幽靈場”拉高票房的情況。聲明中寫道,日前華誼兄弟北京影院洋橋店已經向出品方提供了9月30日當天影片放映成績表,以及“買票房一事”的說明函。數據及說明函證實,所謂“幽靈場”系影院工作人員失誤所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專項資金辦副主任李東透露,影院的偷漏瞞報方式至少二十種以上。從去年一月份開始,各監察機構總共處理了近50家偷漏瞞報的影院。新影聯院線總經理周鐵東認為,“幽靈場”的根本問題在于中國電影業的行業軟件建設較差,行業法規不健全。10月14日,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了關于轉發《電影院票務系統(軟件)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主要針對票務軟件管理、電影院票務軟件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李東表示,今年年底,廣電總局將揮重拳治理偷漏瞞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