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收視率作為行業發展的雙刃劍,被詬病已久。它既是電視內容價值度量的一個標準,同時亦為束縛電視人創作生產的井繩。
正因為收視率如此重要,圍繞這一指標的各種紛爭不斷,“收視率營銷”現象屢見不鮮。與各種“收視率造假”“收視異常”“買收視率”事件伴生的則是此起彼伏的“收視率打假”。
2015年,收視率污染問題不斷被搬上臺面,成為業內最為關注的敏感話題。一輪輪的“打假”運動異常活躍。
3月8日、9日全國兩會上,央視主持人、人大代表張澤群、政協委員歐陽常林、演員張國立先后向收視率造假“開炮”,關于“購買收視”“污染樣本戶”“控制遙控器”等話題成輿論焦點。
10月20日,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借助北京電視節表示:光線傳媒今年徹底拋棄電視事業部,因為現在綜藝節目市場已經被虛假收視率左右,被手里有樣本戶的制作方左右。
10月中旬,《大秧歌》開播前夕,導演郭靖宇公開斥責遭遇“收視率敲詐”,并表示“君子不與賊人為伍。”
11月19日,重慶廣電集團(總臺)發出“關于治理收視污染”的聲明:電視收視市場造假問題一直存在,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重慶因為人口規模大而成為極少數省級衛視收視造假的首選地和重災區。
12月1日,電視劇《羋月傳》開播后,東方衛視發聲明:極少數省級衛視為在年底沖擊收視率指標,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對作為收視樣本重鎮的上海本地收視數據進行了嚴重污染。東方衛視將進一步深入調查取證,并保留依法追訴的權利。
收視率的問題極其敏感、復雜,困擾業界多年。今年,面對這項難題,業界不斷呼吁、發聲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轉機。
8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召集央視和8家省級衛視領導召開專題會研究簽署反對唯收視率、放棄收視對賭、規范電視劇購播行為的自律公約。
隨后,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向廣電總局遞交了《關于加強電視劇市場工作的幾點建議》,文中包括頒布規范的購銷合同文本,合同中不得有收視率與銷售價格直接掛鉤的條款等幾條建議。
《建議》中提及“諸多播出機構要求片方保證收視率作為硬性條款,促使很多制作機構不把心思和投資用在電視劇制作上,而是花大價錢去購買收視率,使得我國電視劇收視率調查遭到嚴重污染。”
對此,觀達影視總經理周丹表示,“純粹對賭把所有責任和壓力放在制作公司身上,壓力無比大,同時也看到平臺方的無奈。作為制作公司,無力改變大環境,就必須把產品內容做好。”
2015年,天津衛視宣布暫不購買央視索福瑞數據;尼爾森公司采用綜合性測量方法令其在中國收視率市場分得一杯羹;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酷云EYE Pro”可以對電視機前的受眾以及電視媒體的用戶進行精細畫像,從“野榜”華麗逆襲為更多業內人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