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霖
隨著“互聯網+文娛”在2015年進一步深化融合,目前市場上涌現出眾多應運而生的新產品、新技術。或許,現在看來這些星星之火的新技術還很弱小,但它們卻可能在未來燃起燎原之火、深刻影響整個文化娛樂產業。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有可能給文娛產業帶來變化的“現象級”技術與產品。
VR虛擬現實技術:產品明年量產面市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可以令用戶感同身受沉浸到該環境中。除基礎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觸覺、運動,甚至還包括味覺、嗅覺等各種感知。
12月18日,在烏鎮閉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虛擬現實產品受到了參觀者熱捧。Simlens VR眼鏡、“唯鏡”等產品亮相后,體驗者絡繹不絕。HTC臺灣宏達電子也于當日發布了最新的虛擬現實產品VIVE頭盔。
自2014年3月Facebook以20億美金巨資收購Oculus VR之后,國內外迅速興起一股虛擬現實熱潮。過去一年多來,虛擬現實概念在資本市場備受熱捧,三星、蘋果、谷歌等大牌科技企業也早已紛紛投巨資布局。
HTC、索尼、Oculus等公司都宣布明年將量產發售這些消費級的虛擬現實產品,相關內容生產明年也有望呈現井噴式增長。
12月4日,百度視頻宣布進軍虛擬現實,隆重上線VR頻道,成為國內VR內容聚合平臺的先驅,也是BAT三巨頭中首家大力布局虛擬現實的企業。
“2016年會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爆發元年。”HTC董事長兼CEO王雪紅表示。
360度全景互動直播
在以往視頻觀看體驗中,用戶的觀看視角受限,無法根據自己喜好選擇觀看角度。而360°全景直播技術是可以轉著看的視頻,讓觀眾身臨其境。
這一技術的核心就是多鏡頭成像和影像無縫拼接技術。用戶只需要輕輕滑動手機屏幕,或者跟隨直播畫面旋轉手機,即可在視頻播放中自由切換觀看角度,體驗堪比現場的視覺感受。
360°全景直播功能的實現對于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注重現場氛圍的視頻直播來說,將為用戶帶來顛覆性的視覺享受。以用戶在線觀看演唱會為例,以往只能看到主舞臺上明星們的表演,有了360°全景直播功能,不僅能讓觀眾看到舞臺上明星們的賣力表演,也能夠自由調整鏡頭觀看臺下觀眾的熱情互動,真正實現“你的視角你做主”。
4K逐漸普及 HDR將成新趨勢
什么是4K視頻?簡單地說就是指橫向有4000個像素點的視頻,其優勢在于清晰度為1080P視頻的兩倍。同樣的景物,4K視頻可以讓用戶看清楚每一個細節和特寫。
2015年,4K產品逐漸普及,4K電視、4K手機、4K攝像機等,都以更加豐富的產品線開始在市場中參與競爭。目前,平價4K電視價格不斷突破底線,4K視頻智能手機的品牌也越來越多,價格也在不斷降低,這些都意味著4K已經走上普及之路。
所謂HDR,即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它可以說是電視產品領域將要迎來的下一件大事。無論1080P還是4K,指的都是像素的數量,而HDR技術,指的則是像素的質量。HDR最初被提及是在攝影領域,這是一種能夠增強照片動態范圍的技術——也就是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間的對比度。
例如一片白云,雖然都是白色,但肯定會有清晰的分層。在整片云上,人眼可以分辨出不同的亮度來。但電視中的云,和現實中相比感覺更“平”,層次也很難分辨,這就是因為畫面中的曝光度,不能呈現出更多細節,而HDR技術則將解決這個問題。從本質上來說,不論何種HDR技術,基本上都是通過提升亮度、擴展三原色來實現更廣的色域、更好的對比度。
現在,各家電視廠商都已經開始布局HDR電視產品線,針對HDR的影視資源也已經在路上,部分流媒體服務已經開始提供HDR內容。
裸眼3D技術
裸眼3D技術與普通3D技術不同,用戶無需佩戴任何外設就能欣賞到3D視頻內容、體驗到3D游戲或其他應用,3D視聽體驗更加便捷、舒適、極致。
3D顯示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并不少見,早在2010年前后,國內便曾興起過一陣3D電視熱潮,并一度被業內看做是彩電市場的新增長點。但最終因為觀看體驗差、片源稀缺等諸多原因,最終曇花一現。
未來裸眼3D電視上市,或許將改變這種狀況。中國3D行業協會唐斌認為,3D電影、3D游戲深受大批年輕群體的擁簇,裸眼3D新品的推出,將開啟3D代替2D體驗的變更帷幕。
過去幾年,HTC、LG、夏普等手機品牌先后嘗試實現裸眼3D技術,不過受制于科學技術、內容缺乏以及體驗欠佳等原因,最終沒有實現量產。2015年,PPTV推出裸眼3D概念手機并成功量產。這款裸眼3D手機,只要挑選合適的角度,3D效果明顯,且目前正處在積極優化的階段。另外,裸眼3D手機的發展將主要集中在眼球追蹤功能、手機3D拍攝功能兩個方向上。
全息顯示技術
全息影像是科幻電影中的必備元素之一,那些懸浮在空中的影像是如此優雅而又具有未來主義感。或許,這些場景將很快在現實中出現。
據科技網站PhoneArena報道,蘋果正為iPhone開發一款名為Micro-LED的超小超薄LED顯示屏。該顯示屏無需背光支持,相較以往產品更薄更亮、分辨率更高。這種全息顯示屏將很可能被應用在Iphone7或Iphone8上。在專業軟件和硬件的支持下,Micro-LED技術將使iPhone用戶能夠裸眼觀看全息影像,無需佩戴專用透鏡。蘋果致力于研發新的顯示屏技術是為了減少對LG、三星、夏普等供應商的依賴,蘋果希望最終把這種生產技術外包給規模較小的公司。
真實再現和記錄物體三維圖像的全息技術在未來的生活中必將占據重要位置。光學全息術有望在立體電影、電視、展覽、顯微術、信息存儲、遙感等各個方面獲得廣泛應用。國內廠商億思達推出的全球首款3D全息手機takee1,憑借空中觸控、全息顯示和眼球追蹤三大革新性技術,斬獲2015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獎與德國IF設計獎。今年下半年再推第二代全息手機takee2,目前該技術于電視方面的應用也在持續研發當中。
在線廣告新趨勢
法國的Criteo效果廣告技術公司,新推出了一種動態重新定向技術。假設有這樣一位消費者,他瀏覽了一個旅游網站,想尋找一家外地酒店,但離開網站時他并沒有下單預訂。之后,他可能會再瀏覽一個完全不同的網站,但相同的廣告內容會展示在他眼前,向他推薦剛才查看過的酒店,并向他推薦其他相同地點、相同價位的酒店。消費者會被重新導向旅游網站,然后完成酒店預訂。這樣看起來,網上的廣告就像“跟著”你一樣。通過預測及推薦引擎,效果廣告系統會提醒消費者他之前瀏覽過的內容。
此外,隨著搜索技術更加精確的匹配技術,跨設備之間的廣告復雜性將會消減。未來,跨設備之間的廣告將成為一大發展焦點。使用跨平臺廣告技術,零售商能區分現有用戶和新用戶,并在多個平臺上分析用戶購物行為。未來的程序化購買,將使得廣告投放更加簡便易行,從而促進在線廣告的迅速發展。
大數據深度介入影視業
互聯網專家、物理學家巴拉巴西通過研究大膽地提出,93%的人類行為是可以預測的。麥肯錫公司也曾預計,數據將與企業的固定資產和人力資源一樣,成為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素。
今年,大數據在影視行業的介入和應用已經開始,但更多仍然是停留在表層。在如何將大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信息方面,市場仍有極大的潛力挖掘空間。
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應用無非三個方向:一是對過去和曾經的理解;二是對以后和將來的認知;三是對當下進行判斷并進行實時處理。目前國內影視行業大數據技術的理解,往往糾纏在一個“大”字上,而忽視了它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細”,其實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會創造大數據真正的實用價值。
隨著移動終端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與用戶的交互界面不僅更加具備黏性,并且實現了全方位全時段互動,此時每個人的移動終端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數據記錄儀。它比PC所能獲取到的信息更加個人化,不僅暴露這個人的生活細節,位置動向,同時也記錄著他的消費習慣,人類第一次擁有了這么多數據的生產者。每一個元數據都可以直接掛鉤一份具體的支出額度,每一個數字都可以被貨幣量化,大數據的商業價值與各個企業的營收幾乎都可以直接掛鉤。
通過各類數據在市場、劇本、班底、生產、發行等不同維度上的作用,對投資人是否進行項目投資、投資了如何衡量劇本品質,如何選擇、搭建班底團隊,如何制定最優化的拍攝計劃,如何制定最適合的財務預算,如何制定適合的發行規劃等等,都將提供更科學的決策分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