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祎峰 顧文蕓
摘要 以環境設計主題的表達為切入點,以鎮江殘疾人托養中心景觀設計為例,闡述主題如何確立與表達,旨在塑造富有個性的景觀。
關鍵詞 景觀設計;主題;表達;研究
中圖分類號 S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7-256-02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me of Environment Design—Tak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Disabled People's Care Center in Zhenjiang as an Example
ZHENG Yi-feng, GU Wen-yun (Zhongshan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49)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taking the Zhenjiang disabled people's care center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explain the theme how to establish and express, so as to create a rich personality landscape.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Theme; Expression; Research
1 設計主題概述
1.1 何為設計主題 一般認為,設計主題就是在設計、創作、繪制的時候要明確表達的中心內容或主線。設計主題的體現需要在設計過程中,不分階段,從概念設計到后期施工都要堅決貫徹。
每一件環境藝術設計作品都應有一個設計主題。設計主題是每一件設計作品的主導思想,它應以環境設計的整體規劃為載體,借助于各要素設計,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使人們能閱讀和理解設計者的設計思想,從而展現作品的獨特含義。
1.2 景觀設計主題的確立
對于景觀設計來說,主題的來源是多元的,設計項目所在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場所特征等都可以提煉出主題,突出音樂、體育、教育或紀念等功能性主題,體現如長壽等創造性主題[1]。
在確立主題時應注意:主題要鮮明有新意;主題要與項目實際條件、功能需求相協調;主題要符合服務對象的特點;主題要能體現較好的文化品位[2]。
1.3 景觀設計主題表達的基本載體
景觀構成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及小品等是主題表達的重要物質形式,通過園林藝術和技術的各種方法,使景觀設計主題得以實現。
1.3.1 山石。以石造景,掇山疊石,其表達主題的方式豐富多樣。可以直敘,如直接作為文字圖案等的載體;可以隱喻或模擬,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借助不同的山石營造出四季景色的主題意境;可以抽象,如藝術加工成景觀小品來表現主題。
1.3.2 水體。水因其柔軟、包容、純潔等特性,自古以來被賦予了多種文化意蘊,如曲水流觴。水又因其不同的狀態,靜水、流水、落水、噴水,能充分調動人們不同的感覺器官,表達特定的園林主題,并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意境。
1.3.3 植物。“一方水土養一方植物”,景觀設計盡量選用本土植物,不僅能代表本土特色,創造獨特含義的園林意境,而且能與其他景觀要素一起更好地表達對地域景觀主題的闡述。同時,植物是具有生命的要素,其季相變化與配植造景如同美妙文字,能更好地詮釋主題。
1.3.4 建筑與小品。受技藝、材料、氣候、生活習慣和當地文化等的影響,中國南北方建筑呈現完全不同的形態,帶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小品體量雖小,但數量較多,在外形、色彩等的運用上非常靈活,更能生動多樣地闡述主題。因而,建筑與小品的風格與特色能最直觀地表達景觀的主題。
以上不同的景觀要素亦是景觀設計主題表達的基本載體,借用各種景觀媒介,如色彩、質感、光影、聲音、材料等,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都形成了獨特的語言,傳遞著景觀所要表達的獨特主題[3]。
下面以鎮江殘疾人托養中心景觀設計為例,探討景觀設計主題的確立與表達。
2 項目概況
鎮江殘疾人托養中心景觀設計項目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丹徒新城的十里長山,周邊環境如詩如畫、交通便利,該項目屬于鎮江市丹徒區長山文化產業園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項目,名為寶晉怡園。其項目規劃用地5 hm2,建筑面積25 000 m2,鎮江市政府總投資1.63億元,設計托養床位400張,按照“全國一流、國際接軌”的需求,以“園林風格、文化元素、農療特色、智能管理、志愿服務”五大特色為設計運營理念。本案南臨通往丹徒新城的長香路,北近312國道與243省道,東靠檀山路和九華山路兩條主要通往市中心的道路,東界揚溧高速,形成良好的交通網絡。
3 項目總體設計簡介
托養中心景觀設計共分成4個區域(圖1)。A區為靜養區,是殘疾人休閑和康復中心;B區是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和對外的會議中心;C區為過渡區,連接A區和B區;D區為生態林區,是項目所在地十里長山的生態系統向內延伸,蜿蜒曲折的木棧道徜徉其間。
圖1 空間布局分析
4 項目設計主題的確定與表現
4.1 設計主題 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如同有一根紐帶緊緊聯系著,這根紐帶承載了關愛、支持等一切美好的希望,因此,將無形的紐帶轉化為有形的絲帶,確定了本案設計的主題——“希望絲帶”。
“希望絲帶”蘊涵著對生命的尊重,如同紐帶將人與人之間緊緊聯系在一起,象征社會對于殘疾人士的關心和支持,表達著對生命平等的期望。“希望絲帶”蘊涵著對自然的敬意,巧妙地整合了零碎的地塊,銜接了人類需求和生態修復,靈動的線條寓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
4.2 設計目標
期望通過“希望絲帶”的概念衍生,以及對于場地的特征和需求分析,滿足功能輔助主體建筑,以流暢的形式表達出對于公益事業的理解。
本案中“希望絲帶”擔負了一系列的功能與作用,通過這條“絲帶”在內部實現了大高差場地的無障礙通行,在外圍連接起分散的地塊,解決了山坡排水和生態護坡的問題。憑借“絲帶”上的各專項措施,使托養中心室外空間可以為殘疾人士提供一處理想的活動場所,營造關懷、親切、美好的和諧家園。精心設計的“絲帶”還將獨特的地域感傳遞給來到這里的每位人士,讓他們能體會“絲帶”所蘊涵的特殊意義并傳播開來,讓社會有更多人能用平等、關愛的心對待殘障群體。
4.3 設計主題的具體表現 將設計主題“希望絲帶”化分成4種顏色——紅、黃、藍、綠,利用色彩的象征意義,輔以不同的設計元素來表現設計的主題。
4.3.1 紅絲帶——道路設計。設計中,象征“愛的開始”的紅絲帶體現為無障礙道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詮釋紅絲帶的含義。
(1)健康之路。這是殘疾人士散步、鍛煉的重要區域,設計從“生命的平等性”出發,無障礙理念貫穿起始。它由緩坡、平路組成,高低扶手環繞,休息座椅隨處可見,最窄處滿足兩臺輪椅相向而行。道路地面運用了防滑耐磨材料,沿途綠化各具特色,有聞香的,有觀色的,以自然方式輔助康療。擋土墻上間或出現石刻形式的溫暖話語,化解焦慮、頹喪的心情。這是一條體現現代文明、新城市水準的關懷之路,路兩側布置有緊急呼叫設施,完善的導視系統及盲道、盲文指引;有背景音樂設施、休息區域、閱讀設施和飲水設施,動靜自如。
(2)穩固之帶。這是一帶沿山體設置的石材擋墻,穩固住陡峭且松散的山坡。設計引用生態護坡的概念,利用擋土墻進行垂直綠化處理,將擋墻兩側有機聯系起來,減少對生物群落結構的破壞,保證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多樣性,力求在生態希望絲帶這個環境梯度,生態群落連續地相互漸次變化。這樣既維持了生態系統自身的穩定,也降低了因建設開發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達到讓生態希望沿著這條絲帶延續發展的愿景。
4.3.2 黃絲帶——護坡設計。
設計中,象征“平安歸來”的黃絲帶幻化為一組組堅固的石材擋墻。
項目所在地存在大量坡度較陡的邊坡,平均高差在6~8 m,易引起滑坡,所以如何護坡是設計中的一個較重要的問題。設計中采用了錨桿掛網護坡(在坡度較陡、山體石塊突出之處)、石籠擋墻護坡(大部分采用此類型)、毛石擋墻砌筑(在主入口和部分精致景觀之處)等主要的護坡類型。護坡必須與邊坡排水系統相結合,方能真正做到安全。排水過程中,一部分表水下滲,一部分表水延坡下流,通過石籠擋墻阻隔過濾和鋪設的白色碎石再次過濾,同時沿橫向設置多層排水溝,層層截流,減緩邊坡沖刷。
4.3.3 藍絲帶——水系設計。
設計中,象征“鼓勵關懷”的藍絲帶由靈動的水系來演繹。
水景是工程與藝術有機結合的設計作品,它可以是一個獨立的作品,也可以是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好的水景作品,在設計時應充分結合所處地域的環境特征、構筑功能的具體要求,并和已有或在建建筑的景觀設計風格協調統一。本案從水的五感方面對水系進行了設計。①
聽:通過水體邊緣石塊產生的落差,使流水產生非凡美妙的聲音,潺潺細水,使人心曠神怡;②聞:以水生植物淡淡的花香吸引人們前來;③嘗:無障礙道路附近,隨處可見的為殘疾人而設置的自然飲水設施,供人們方便飲水;④觸:在B區的無邊界水池處,設有寬敞的木平臺,產生了良好的親水空間;⑤視:位于景觀中心軸上的長方形水池為中心水景,白天以其大量錦鯉簇團而擁吸引人們的視線,到了夜晚,獨特的水景裝飾也成為吸引人們視線的亮點。
4.3.4 綠絲帶——植物配置。象征“健康愛心”的綠絲帶在設計中用綠植來表達。
(1)A區。主要為殘疾人托養中心和殘疾人休息活動區域,植物的設計應從殘疾人的安全、環境保護和美化出發,植物選擇以無刺無毒、少飛絮、少花粉為原則,多搭配負氧離子高的植物群落,例如香樟、雪松、龍柏、桂花、早園竹、沿階草等,從而營造一種舒適宜人的景觀環境,有利于殘疾人的康復。
(2)B區。在A區的種植風格的基礎上,提高色葉喬木、花灌木和開花地被的種植比例,強化植物景觀的季相變化。水生植物采用成片成線的種植形式,強調整齊大氣的效果,局部增加水生植物種類,營造多樣的濱水植物景觀。在屋頂綠化和地面綠化中增加花卉的比例,形成更加豐富的多層次植物景觀空間。
(3)C區。作為A區和B區的連接,綠化設計以舒朗大氣為特色。路兩旁的樹陣設計簡潔大方,寬大的喬木樹冠連接、覆蓋,以中低矮的觀花觀果植物配合喬木,打造高低錯落的層次感。人們穿行在林下空間,由此通向B區。
(4)D區。生態林區是十里長山的生態系統外向延伸,故整體風貌也延續了長山的植物風貌,以長山典型的植物群落為骨架,配以各類特色花灌木、竹類,形成季相、層次豐富的山林空間,讓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豁然開朗。
5 結語
設計主題賦予景觀作品與眾不同的特色,因此確定合適的主題并科學藝術地將其表達出來,才能使景觀作品富有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李曉穎,馬蕓.城市公園主題的確立與表達:以河北省遷西縣東山公園為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94-97.
[2] 王浩,馬蕊.主題與表達[J].中國園林,2008(4):35-38.
[3] 陳蓉.主題在景觀設計中的細節表達[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