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蓋埃諾



對世界和平與安全而言,2014年也許是糟糕的一年,各種沖突都呈現上升的勢頭。在阿拉伯世界,伊斯蘭國(ISIS)占領伊拉克、敘利亞大片領土;加沙大部分地區再次淪陷;埃及國內再次陷入獨裁與鎮壓的境況,利比亞與也門現如今也處于內戰的邊緣。在非洲,全世界眼睜睜看著南蘇丹領導人帶著國家走向動亂的深淵;在西非,除卻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博科圣地的恐怖行動也加劇尼日利亞的動蕩;即使是歐洲,隨著烏克蘭東部戰火的蔓延,也許下一個受戰爭波及的就是它。
2014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分析后不難發現,戰亂在地理上開始呈現集中的態勢——從利比亞部分地區、薩赫勒和尼日利亞北部,到非洲大湖區和非洲角,穿越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直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同時,世界上最亂的地區恰恰是那些試圖擺脫獨裁統治的國家,例如,利比亞、也門、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烏克蘭。在權力與資源問題上達成一致是一個絕大的挑戰——一旦失敗,新的沖突就會發生。
這也給動亂地區的精英分子以及外國勢力帶來了兩難的抉擇:一方面,我們知道獨裁者會盡力掩蓋問題,他們在國內鎮壓反對派、忽略民眾需求,但另一方面推翻獨裁者可能會使國內局勢更加糟糕。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伊斯蘭國還是博科圣地,他們絕不僅僅是恐怖分子,他們的殘忍暴行中還混雜著精明的政治與社會意圖,有時候他們還標榜自己為腐敗政權的替代者,同時還為民眾提供所謂的安全與正義。
從目前看來,2015年的世界面臨的似乎是一個失控且不可測的未來。
1、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斯蘭國
2014年6月伊斯蘭國占領了伊拉克北部大部分地區。在4月份的伊拉克選舉中,為了獲勝,總統用伊斯蘭圣戰組織的威脅號召什葉派群眾,他的政策在獲得支持的同時也付出了代價——國際上的遜尼派已經放棄支持伊拉克。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大國希望出現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政府,但顯然,目前這一愿望并沒有實現。需要注意的是,伊拉克的鄰國敘利亞的執政者是遜尼派穆斯林,伊拉克國內的政策讓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沖突更加劇烈,這正是伊斯蘭國期望的。
2、烏克蘭
烏克蘭也許不是世界上沖突最嚴重的國家,但是它卻改變了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關系。自從2014年3月以來,分裂主義者已經讓烏克蘭東部很多地區無法得到供暖和藥品,而這些分裂主義者并沒有建立起任何有效的政府。2015年很難預測會是哪一方首先動武,但短期來看,國際社會的首要任務就是努力不讓戰爭爆發。
3、南蘇丹
2013年南蘇丹執政黨與軍隊之間長期積累的矛盾終于爆發。沖突迅速從首部蔓延至全國,據說蘇丹同時給南蘇丹政府以及叛軍提供武器,戰火已經蔓延至鄰近國家。而各方勢力試圖結束戰爭的愿望都無功而返。
4、尼日利亞
博科圣地組織持續在尼日利亞北部活動,現如今已經擴張到鄰近的喀麥隆、尼日爾、乍得等地區。政府采取軍事力量鎮壓,但鎮壓毫無章法,全國各地充斥著私刑與濫殺無辜。國際油價的大跌無疑讓尼日利亞雪上加霜。同時,2015年2月,尼日利亞會迎來大選,大選向來火藥味十足,競選的過程中暴力事件肯定會層出不窮。
5、索馬里
青年黨在索馬里的活動盡管已經受到索馬里軍隊與非盟的打擊,但是索馬里聯邦政府依舊無法真正管理這個國家。總統與總理之間的緊張在2014年也徹底爆發。聯邦與地方開始出現政治混亂的局面。事實上,盡管中央政府控制的領土已經達到數十年來的最大,但是地方武裝依舊掌握著軍隊的話語權。
6、剛果民主共和國
2013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充滿希望,但2014年這一希望卻破滅了。盡管剛果軍隊與聯合國的軍隊擊敗了盧旺達民兵組織M23,但是其領導人依舊在逃,而且許多不明身份的人依舊在肆意屠殺村民。
同時策劃盧旺達大屠殺的解放盧旺達民主武裝組織的余孽也繼續在剛果境內肆虐,但對他們的武裝威脅并未起到任何效果。
7、阿富汗
2014年阿富汗歷史上第一次進行了權力的和平交接,但是大選結果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新政府依舊面臨塔利班的威脅,需要注意的是,自從2001年美軍入侵阿富汗之后,2014年是阿富汗軍隊傷亡最嚴重的一年。新總統在就任后出訪中國、巴基斯坦與沙特,表明希望通過調停來結束沖突,但阿富汗與鄰國關系并非那么友善。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是阿富汗充滿暴力的一年,沖突必然是談判的核心問題。
8、也門
也門的權力交接已經失敗,政治改革成為權力的犧牲品。胡賽武裝組織在2014年9月甚至控制了首都薩那,并迫使總理辭職。歷史上,也門從未出現過派系暴力事件,但胡賽武裝組織的擴張讓國家陷入崩潰的邊緣,因為也門國內的形勢幾乎混雜著所有的勢力,其中包括沙特與海灣阿拉伯國家。
9、利比亞與薩赫勒
國際社會承認的托布魯克議會與伊斯蘭主導的黎波里國民議會相互對立,政府已經失去掌控,各個派別為了各自利益,全國充斥著暗殺官員的行為。實際上,對石油與天然氣的爭奪,民兵組織與部落之間的對抗以及外部勢力的介入都在不停地威脅著利比亞的統一。
10、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不是戰亂地區,但2015年委內瑞拉并不會太平。自從2013年查韋斯去世后,其政府的支持率持續下降,加上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委內瑞拉96%的收入來自石油),國家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反對派針對此很可能會引發另一輪暴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