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玲
余聞后世有言:“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余乃文中之赤兔是也。以“戰馬”聲名遠揚。
余紅鬃秀發,雙目炯炯,股上肌腱豐滿,身姿健挺,善與背上將軍并肩作戰,亦可日行千里。夫戰壕,且深又長,余可弛然越過;若遇殲敵,余可飛奔使之擒;若不慎兵敗,定能飛馳,令主人去猝之攸關。以此,余于群馬之列,昭昭若明星也,各馬無限驚羨。
久之,漸厭余日日之轟轟烈烈不得安寧之生。想如是,然則是夜遁軍營,至探敵馬之廄,入其列。怎料當日夜,軍將駕余深入敵營,刺探軍情。入敵營,萬籟俱寂,惟可聞余之蹄音,軍將令余使蹄聲輕,然余長于奔跑,落地穩健有聲有力已為慣,無可奈何。漸覺風吹草動,微聞索索之聲,疑敵來襲,不禁一聲嘶鳴。然引來火光兵將無數,吾前蹄騰空不等落地乃欲奔,生性狂野,久經沙場耐不住安靜,而招此禍患。幸得背上將武藝高強,且余敏捷善奔,疾奔若箭,僥幸突圍。至廄已是傷痕累累,有氣無力,想余隨主征戰多年,未若如此之狼狽。夜刺敵情,吾須身姿矯健,步伐悄無聲,耐時之寂寞,身之色不宜鮮明可辨。然此數則,余卻無一具備,深深嘆息,趁夜退而去之。
雖遭此劫,余仍不欲回歸平常,向往悠哉之生。想如是,乃至馱糧馬之廄。次日,身馱重負之糧數石,艱難前行。烈日炎炎,余躬身唏噓,汗流入土。蹄下非昔日松軟之沙,乃崎嶇之僻路,礫石不勝數,傷余蹄之甚也。方覺,夫馱糧馬,應具憨實可負擔之“背”,堅硬不可摧之“蹄”,永無怨言直至倒于途中之“忍”,而此三則,余無一具備,嘆之!飛奔走焉。
終歸軍營,吾一聲輕吟,打著響鼻頻頻示好,主人見吾歸,喜色溢于言表。此后,吾忠于戰場,發揮余之長,未嘗復變形。余戰績累累,名聲不斐,終流芳百世,死而無憾,余深明:
是太陽,就應用光芒籠罩地球,驅散黑暗,而非向往月的素潔;是月亮,就應在黑暗中傳遞思念,寄托美好,靜引心路,而非去攀登太陽的赤誠與熾熱。
自然賦予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各人位置不同,特長不同,創造出的價值自然也不同。要想創造價值,就要找準位置,發揮優勢,切勿傻傻模仿,盲目“變形”,否則,將一事無成。
【簡評】此文緣起于2009年全國I卷作文題:《運動會上的兔子》這一材料作文。初三年級的小作者,嘗試用文言文創作高考作文這確實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和一個質的飛越!作者充分理解了高考作文中所出示的文字材料,全文借助“赤兔馬”這一有血有肉的形象,以“變形”一事緊扣文題。文章遣用了純熟的古白話展示了作者比較扎實的文言文功底。
從審題立意來看,可謂是切中題旨,深層透視,工于小巧美!
從具體內容來說,可謂是人情練達,意蘊深刻,本色圓融美!
從結構謀篇來談,可謂是線索清晰,行文興波,體現整體美!
從語言運用來講,可謂是功夫老道,明白曉暢,文氣遒勁美!
指導教師:張巖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