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春
摘 要:由于瀝青路面具有平整、行車平穩舒適、堅實、耐磨且養護維修簡單便利等優點,在市政道路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瀝青路面質量通病也逐漸被暴露出來。這些質量問題主要包括瀝青面層平整度差、瀝青路面松散掉渣、瀝青路面泛油等, 不同的質量通病成因不同, 防治控和解決的措施也不盡相同。文章將針對每種質量通病的不同特點展開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市政道路;瀝青路面;防治措施;質量通病
前言
瀝青路面直接承受車輪荷載和大氣自然因素的作用,是位于路面基層上最重要的路面結構層。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政工程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有著許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點,城市道路除了具有地質,環境,交通和材料等復雜性以外,還有各種管線和地下設施,加大了施工難度,從而容易出現一些質量通病,而這些質量通病直接影響到路面結構的耐久性,行車舒適性及安全性,現結合近年來施工經驗,分析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提出預防通病的具體措施,供大家參考、共同學習與交流。
1 雨水井、檢查井與路面的接縫處出現塌陷
1.1 形成原因。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輔助設施多,所以,大多數雨水井都設在行車道上,還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檢查井也設在行車道上。因此,當寬度較小時,回填夯實就十分困難,壓實度檢查也難以進行,施工中經常發生的疏忽或監控不嚴,必然使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常見的雨水落石出井及檢查井與路面接縫處出現塌落缺陷。
1.2 防治措施。施工過程中必須特別關注回填質量,這就要求施工單位采取特殊措施進行回填。
2 檢查井處跳車現象
2.1 形成原因。(1)由于檢查井結構與路基、路面的組成材料、剛度、強度、脹縮性等存在差異,因而會引起“跳車”現象的發生。(2)另外,在同樣的車輪荷載作用下,普通路段的路面、路基可按車輪前后各45°的擴散角傳遞并消散外力于底部基層,但在檢查井井口,柔性路基填料與剛性井口的銜接處,外力不能像普通路段那樣雙向擴散,即在井周周邊形成應力過于集中,路基承載力不能滿足其壓應力,導致變形加劇。
2.2 防治措施。(1)檢查井四周1m范圍內在路面結構面層以內采用反挖施工法,用二灰摻5%水泥回填,同步夯實。(2)檢查井四周1m范圍內路面基層采用二灰砂礫摻5%水泥回填[1]。(3)鋪筑瀝青混凝土表面層之前,長檢查井采用雙十字線控制。(4)檢查井蓋用高強度待級砂獎座實,并用豆石混凝土護井蓋底圈(混凝土頂面要保證井蓋底圈覆蓋兩層混合料),混凝土養護到設計強度之前,注意保護防止擾動。(5)鋪筑表層油之前,先用底層油將井蓋周圍的空隙填平并碾壓密實,最后統一鋪筑表層油面。
3 瀝青面層平整度差
3.1 形成原因。(1)松鋪層面由于攤鋪機及找平裝置未調整好而變得不平整。(2)攤鋪過程中存在停車待料現象。(3)卸料時運料車倒退撞擊到攤鋪機。(4)由于基層的平整度很差。
3.2 防治措施。(1)經反復試驗優先選用具備優良作業性能的跨越式均衡梁控制松鋪層平整度。(2)攤鋪參考基準在松鋪層平整度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首先采用固定基準(即懸線法)而后采用行車基準(即跨越式均衡梁)進行攤鋪作業。(3)運料車在攤鋪機施工過程中應于前方等候卸料,中途不得停頓,攤鋪應確保連續、均勻地進行,時快時慢的現象不得出現,每天僅在收工時才停止攤鋪作業。(4)路面的各個結構層施工的平整度都要嚴格控制好。
4 路面早期裂縫
4.1 形成原因。路面早期裂縫主要表現在碾壓過程中出現的橫向微裂紋,往往是某區域的多道平行微裂紋,裂紋長度較短,它的產生是由于瀝青混合料攤鋪時間過長,其表面變冷,形成僵皮,其內部較熱,可塑性好,形成壓路機串皮碾壓,或過早使用重碾,使過碾后產生推移橫裂紋,或是壓路機加速或減速太猛,尤其是轉向時過猛產生路面橫紋。
4.2 防治措施。(1)為防止橫向裂紋,我們嚴格控制攤鋪和上碾、終碾的瀝青混合料溫度,施工組織必須緊密,大風和降雨時停止攤鋪和碾壓,嚴格按碾壓操作規程作業。(2)壓路機起動、換向都要平穩。停駛、轉移、換向時,關掉振動檔。壓路機停車、轉向盡量在壓實成形的平緩的路段上。
5 路面沉陷性疲勞性裂縫
5.1 形成原因。路面疲勞性裂縫主要現象為不規則的縱向裂縫和成片的網狀裂縫,多屬于路基結構強度不足,支承不住繁重的交通荷載或瀝青面層老化而形成。
5.2 防治措施。(1)針對產生原因首先要提高路面基層材料的均勻性和強度,治理好路基的質量通病,防止路基下沉所造成的強度裂縫。(2)減少溫度裂縫;(3)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質量,礦料拌合要均勻一致,粗骨料的表面應被瀝青和細礦料均勻包覆,不應有花白料或油少、干枯現象。(4)對嚴重的龜裂采用挖補方法,連同基層一同處治;(5)對輕微龜裂,采用稀漿封面法處理[2]。
6 路面松散掉渣
6.1 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瀝青混合料運輸時間過長,未加保溫或瀝青混合料炒制過火,混合料原材料潮濕,含泥量大使瀝青混合料粘結力下降造成松散、脫落,嚴重影響道路的平整度。
6.2 防治措施。(1)解決這個問題要掌握和控制好炒拌、攤鋪、碾壓三個階段的溫度,做到快卸、快鋪、快碾壓的“三快”方法,健全原材料及拌和半成品的檢查驗收制度,杜絕不合格原材料進場及不合格半成品的攤鋪,對施工中出現的小面積掉渣麻面可局部薄噴一層瀝青,撒料壓實;(2)大面積掉渣麻面路段,可在氣溫升至10℃以上時,清掃干凈,做局部噴油封面,并均勻壓實。
7 路面泛油、光面
7.1 形成原因。由于瀝青混合料在拌制時瀝青用量過大,礦料不足或礦料過細,路面形成局部油層和摩阻值小的光面,降低抗滑能力,易引發交通事故。
7.2 防治措施。要嚴格控制混合料配合比,油石比及礦料的級配,提高路面的粗糙度,根據泛油程度不同,在氣溫較高時撒鋪適當粒徑的礦料,撒料時掌握先粗后細、少撒、勤撒的原則,然后用重碾強行將礦料壓入光面。
8 路拱不正,路面出現波浪形
8.1 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路面各結構層的縱橫斷面高程控制不力,或在兩相鄰控制點距離偏大。
8.2 防治措施。應嚴格檢查控制路床、路基及路面的縱、橫斷面高程,加密高程控制點。
9 瀝青面層厚度不足
9.1 形成原因。松鋪系數在試鋪時未認真確定好。施工時松鋪厚度沒有能根據每天檢測結果進行調整。攤鋪機或找平裝置沒能調整好。基層標高超標。
9.2 防治措施。施工中每天根據實際檢測情況進行調整,試鋪時仔細確定松鋪系數。找平裝置及攤鋪機的工作狀態要調整好。施工前認真檢查下面層下封層標高,應刮除基層超標部分,補好下封層,再進行下面層的攤鋪。應根據每天瀝青混合料攤鋪總量對攤鋪厚度進行檢查,并做出相應的調整[3]。
10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瀝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質量通病,這些通病只有在施工時采取相應措施才能避免,保證施工質量,及投入運營后的使用要求,因此施工單位應引起重視,做好質量通病的辨識和防治等措施。
參考文獻
[1]市政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
[3]王春玲,朱國慶.淺談市政混凝土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J].西部探礦工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