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鳳
【摘要】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迫切要求迅速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從中學教育的目的和內容看,各種能力的培養一旦離開“創造性學習”,就不可能產生好的效果。被動、機械地模仿和依賴性學習不可能掌握知識的真諦,更談不上靈活運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 創新教育
21世紀要求人才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如何適應時代需要,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現結合高中階段英語學科的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轉變教育觀念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有著具體的內涵。廣大教師不僅要接受新的教育觀念,還需要進一步地感悟,把它轉化為教學行為。
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迫切要求迅速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被動、機械地模仿和依賴性學習不可能掌握知識的真諦,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作為一名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由接受性、繼承性轉變為探索性、創造性。
2.傳統教育中知識的學習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在創新教育中知識由目的因素變為過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識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實現創新的手段。
3.在教學內容上,要從單純的語言教學轉向既學語言又學文化科技知識,培養人文精神。
4.在教法上,不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學法,要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索質為出發點,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
二、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創新教育的保證
英語教師要努力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方法要多樣化,語言要生動、幽默,內容要具有時代感,知識性和趣味性要強,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能使他們發現新東西,并對其產生熱情。還可以借助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的魅力實施教學。例如,利用歌曲展現情境。學生特別喜歡音樂、喜歡唱歌,優美的音樂(歌曲)伴隨著富有表情的對話,能把靜態的抽象的文字變成動態的具體的語言交流情境,我經常在每節課前可以讓學生聽5分鐘的英語歌曲,使學生身臨其境,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歌曲作為英語課的開始.美妙的音樂常令人心曠神怡,其旋律、音韻、節奏常把人帶進特有的意境中。另外,值日學生作報告時插一段輕音樂,他說得自然,同學們聽得輕松。后期教學中,打招呼、數詞及名詞復數教學、周日名稱的拼寫、月份季節的表達、家中作客、過生日、游戲活動、起睡等功能項目相關的歌曲,都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觸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關愛、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愉悅,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和健康的心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放飛思維和想像的翅膀,創造性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是創新教育的動力
如教學Book three lesson26的課文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Edison began work when he was sixteen.How old are you?What do you do?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學生們紛紛發言。如:We must work hard and go to the best school.We must help our parents work.We must go to foreign countries to study more knowledge.等。
這樣學生們通過思考和討論,積極動腦,參與活動,既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效果很好。
如教學Book three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時先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環境污染的圖畫或影視片段,然后問學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學生們對環境污染錄像的看法。多數學生回答:Terrible! We should care for our environment.也有的學生說:“中國人口太多,應該控制人口和保護環境。”有的學生則說:“我們居住的環境太差了,人類應該尋求新的家園。”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盡管有的看法不是很客觀,也是值得肯定的。緊接著我又提出問題:What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讓學生們先閱讀課文,再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十分鐘,作出回答。學生們積極動腦,平等地交流、討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暢所欲言,有所收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四、設疑布陣、激發求知欲是創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標新立異,想問、敢問、會問。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經常換個角度看問題,以便多角度創新求異,正如“橫看成嶺側成峰”;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廣泛聯想,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重視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關鍵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我認為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對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能根據讀音規則拼讀、書寫單詞和朗讀課文。2.能回答教師根據課文提出的問題。3.能獨立完成預習和復習的作業。4.能獨立運用視聽手段聽懂英語課文。5.能閱讀與所學課文水平相當的課外讀物。
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是時代賦予每個教師的重任,也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世紀人才的需要,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獻計獻策。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淺顯的看法,我愿與大家進行探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