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潔 鄭毅
縱火案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其危害往往十分嚴重。
與白天的喧囂相比,深夜的深圳籠罩在寂靜的黑夜中。2014年10月15日凌晨3時左右,位于南山區松坪村一家醫療機構的門診大樓一樓只有一名保安員溫某東在值班。突然,他聽到門診大樓一樓內傳來滋滋的響聲。他連忙去查看,發現響聲來自一樓的牙科診室。打開牙科診室的大門時他差點被大火的熱浪撲倒,診室內大火熊熊,他被嗆得喘不過氣來。溫某東第一個反應是沖向洗手間,打了一桶水往牙科診室里倒。但是,面對大火,一桶水“滋”地很快化作一縷白色的蒸汽。火勢蔓延很快,猙獰而邪惡的火光映紅了深夜本來一片漆黑的門診大樓,大火毫不留情地吞噬著它身邊的事物,火海的面積越來越大。
溫某東緩過神來,一邊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一邊沖上樓疏散樓上正在睡覺的人。
很快,消防部門到場后迅速撲滅火災。火勢很猛,雖然這次突發的火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一樓多間診室和走廊被大火吞噬。門診大樓里木質的辦公桌椅、隔斷裝修材料、消毒酒精等都成為了助燃的“幫手”。
大火撲滅后,警方開始對起火原因進行仔細勘察。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雖然沒有引起人員傷亡,但是案情重大,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對起火事件展開調查。專案組人員首先要確定案件的性質,是安全事故還是刑事案件。如果案件本身是一起人為縱火的刑事案件,卻誤判為一起安全責任事故,這個錯誤的定性有可能讓罪犯逃之夭夭。
案件要定性,就要從現場找到證據。顯然,火災的案發現場會讓人感到棘手,因為犯罪痕跡會被火毀滅,即便沒有毀滅也有可能被救援人員在滅火中破壞。被大火吞噬過后的門診大樓一樓一片狼藉,提取物證十分困難,要尋找有價值的線索更是難上加難。根據保安員溫某東提供的信息,火災的起火點是在一樓角落的牙科診室。
起火源即起火點,就可能是作案人縱火的地點,是最早燃燒著火的地點。起火點是確定起火原因的主要依據,是犯罪遺留痕跡、物證最為集中的區域。專案組在對現場進行徹底勘查后將重點聚焦到牙科診室。里面到處充斥著大火燃燒過的刺鼻味道。
偵查員將診室劃分區域,收集殘留物。這種化整為零的勘查辦法,極大地提高了勘查進度。一些高度可疑的碎片,很快匯集到一起,再一點一點查找和篩選線索。最終,專案組在牙科治療椅下面發現了一個燃燒殘留的塑料碎片,隨即對這個殘留的塑料片進行理化檢驗。每一個沉默的證物背后,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理化檢驗就是讓證物開口說話。檢驗結果表明,殘留的塑料碎片很可能是一個大號的可樂瓶,其中有汽油成分。
這說明,這個裝有汽油的可樂瓶很可能是個易燃點,但是無法說明是人為點火還是汽油自燃。縱火案件的關鍵點就是對起火原因的查找。醫院否認診室內有裝有汽油的塑料瓶,那么就是有人將這個裝有汽油的可樂瓶“帶”進了牙科診室。據保安員溫某東回憶,當天晚上他在門診大樓的一樓大門口值守夜班,并沒有看到有任何人進出。醫院的監控視頻也顯示,當天半夜醫院內并沒有可疑人物出現過。
那么,這起火災到底是不是一個人為事件?此時,警方尚不能排除自燃和電起火的可能。因為在牙科診室內,沒有外界火源的情況下,診室內的化學的、物理的及生物化學的熱能積聚和散熱受阻都可能導致自行燃燒現象。還有一種自燃的可能是因為電線短路、負荷過大發熱、零線與火線碰撞產生火花等電路故障引燃周圍可燃物質,從而引起火災。所以專案組必須弄清火是如何點燃的?專案組必須證明這一點,才能定性為有預謀的人為縱火刑事案件。
對于案件偵破,除了現場、現場,還是現場。破案需要想象力,專案組需要從各種角度對所有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和推理,但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現場勘查后的證據基礎上,現場的證據才能讓案件一錘定音。隨后,一個關鍵證據的出現讓專案組信心為之一振,對案件性質的判斷發生重大的轉變,讓專案組的偵破有了明確的方向!
縱火案件中,專案組還需要對現場環境進行分析,通過巡視現場周圍環境,觀察現場位置與周圍的道路、建筑物等關系,判斷作案人有無可以利用的縱火便利條件。發生火災的門診大樓一墻之隔是一個居民區,牙科診室的窗外就是居民區的停車場,停車場高處安裝了視頻探頭。監控錄像中,10月15日凌晨3時左右,一名嫌疑人提著一件黑色物體(瓶狀物)到友鑫醫院牙科診所的窗戶下。因為是深夜,所以男子的面部容貌模糊,但是可以看出該男子微胖,1米70以上,上身穿白色短袖衣服,下身穿深色褲子。幾分鐘后,這名男子跑向對面的松坪街,駕駛一輛本田小汽車開車調頭往寶深方向離開。
專案組據此可以基本判定該警情不是一個自燃火災警情,而是一起人為放火案件。但是擺在專案組面前的問題就更加復雜了,這個男子是誰?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是怎樣點火的?對于點火的方式,如果是翻窗進入診室,他肯定要受傷。對于作案動機,或者是心懷對社會不滿的報復,或者是與診所內部人員有個人恩怨。選擇牙科診室縱火,是跟牙科有關系還是因為這個診室窗外是居民區的停車場,下手更加方便?
專案組重新梳理已經掌握的證據:裝過汽油的塑料瓶碎片,這對火災起到了助燃作用;停車場監控視頻中深夜的神秘人影……所有的線索朝著一個人身上聚集,專案組通過路面監控無縫鏈接,發現這個神秘人物逃離犯罪現場時,將停到路邊的一部銀灰色小車開走,由于現場昏暗,無法看清車輛車牌。專案組人員兵分兩路,一路利用沿途監控探頭進行排查,另一組到實地調取各類可用視頻資源。經多次查看嫌疑車停車周邊監控,發現嫌疑車于當天凌晨5時55分開車離開人人樂停車場。再根據視頻接力一路追尋嫌疑車蹤跡,在視頻跟蹤接力過程中再發現嫌疑車后面三位數疑似763。根據這一線索,通過情報分析的作戰手段,最終鎖定嫌疑車為粵BXX763,并鎖定這輛車局部活動范圍。
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2014年10月15日晚間10時許,專案組馬不停蹄來到研判人員鎖定的嫌疑人住處西麗一城中村,同時展開行動在嫌疑人住處周邊伏擊守候。當晚11時50分左右,故意縱火嫌疑人胡良慶(化名)被抓獲。
胡良慶,男,33歲,深圳本地人,無業,對于縱火行為他雖然看上去有些惶恐而緊張,但是矢口否認,十分堅決。在縱火案件中,對于犯罪嫌疑人的住處或者可能窩藏犯罪工具的地點進行搜查,是獲取證據的一種有效方法。很快,案件有了令人振奮的進展,負責搜查胡良慶家的民警取得突破性進展,胡家中還有半桶汽油。
經過數小時針鋒相對的較量,嫌疑人胡良慶內心承受不了強大的壓力,面對事實證據,終于坦白了作案的經過。其供述,大概10年前他到失火的門診部牙科就診做過兩顆烤瓷牙,但自己感覺效果不好,牙一直痛,反復發作后他起心要報復。案發當晚,牙疼的毛病再次發作,他決定實施報復。10月15日凌晨,其開車來到門診部,潛入門診部牙科診室窗外的停車場,打開窗戶將可樂瓶打開蓋子扔進牙科診室的窗戶內,然后用打火機點燃事先準備好的塑料袋扔進窗戶后,迅速逃離現場。
被捕后,胡良慶帶著民警指認了現場,交代了縱火的全部過程。事實上,胡良慶如果認為是這家門診部的醫治過程存在不妥,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和程序來解決,但是他終于走到無法回頭的絕境。盡管他制造了一個安全事故的假象,盡管這看上去是一個兇險但天衣無縫的計劃,但僅僅用了不到一天時間,真相大白。因為,只要是犯罪,犯罪嫌疑人肯定在現場會留下證據,留下作案過程的信息。警方利用這些信息和證據就能按圖索驥,找到作案人。
鏈接
縱火案件特點
縱火案是指作案人采用故意放火的手段侵害他人生命或公私財產安全的犯罪行為所構成的案件,有以下幾個特點:
1、犯罪行為人在作案前多有預謀。作案人為了達到目的,同時使自己能夠逃避偵查和打擊,在實施縱火之前都會有周密的預謀和準備;
2、因果關系比較明顯。作案人與受害人之間大多有明顯的因果關系,存在著利害沖突和矛盾。少數作案人則是出于報復社會的目的,與受害人之間的關系不明顯;
3、現場原始狀態容易遭到破壞。最麻煩的是,遺留的痕跡證物被燒毀,在滅火過程中,現場易被破壞,很難保持現場的原始狀態。
(摘自《晶報》)
深夜的門診大樓突然起火,是安全事故還是人為縱火?警方抽絲剝繭,在火災現場發現了一塊塑料碎片,這塊殘留汽油成分的塑料碎片會牽連著怎樣一個秘密?調查發現,縱火者竟然是十年前在該醫院做牙的一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