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及近期播出的電視劇,很多年輕人會不假思索地說起《何以笙簫默》。這部幾乎在一夜間霸占微博話題和朋友圈的人氣偶像劇,風頭甚至蓋過尚在播出的《武媚娘傳奇》,成為開年檔的高人氣劇集。
與一般意義上的都市偶像劇不同,《何以笙簫默》的熱播,與其說消費的是偶像,是言情,不如說是情懷,是90后年輕人的青春記憶更為妥帖。在青春小說影視改編的熱潮推動下,《致青春》《匆匆那年》等影視作品的成功,也順勢刮起90后們心中的那股青春懷舊風。此時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的出現,確實算得上適得其所。改編自顧漫同名人氣小說的這部劇集,“首播當日全網點擊量過億,話題閱讀量近9億”。這般驚人的關注度,似乎將人們重新拉回校園時代,故事里何以琛(鐘漢良飾)與趙默笙(唐嫣飾)的愛情,也在若隱若現的青春悸動里找到了令觀眾愴然淚下的理由。風靡一時的那句“十年修得柯景騰,百年修得王小賤,千年修得李大仁”,如今似乎得加上句“萬年修得何以琛”。這樣一部面向年輕女性受眾群的作品,自然是足以觸發對“男神”鐘漢良的狂熱追捧,而在當前男色視覺主導的電視劇生產中,唐嫣的古典氣質也為該劇增色不少。由原著作者親自操刀擔任編劇,極大程度上保留了小說的氣質,成為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尚且對得起原著”的電視劇文本。
合適時機下做出一部合適的作品,將講求情懷的“匆匆那年”重新呈現于電視熒屏之上,正中觀眾下懷。與此同時,并不“狗血”的言情敘事或許也是成就這一作品的另一武器。在國產偶像劇夸張造作且“天雷滾滾”的當下,劇中人物的情感鋪展通常是觀眾詬病的源頭,而《何以笙簫默》的可貴在于,對過往偶像劇的愛情線索重新厘定,聚焦純粹意義上的“純愛”敘事。男主角一句“不愿將就”串起了全作的悲喜交加。拋卻豪門恩怨、第三者等令人疲勞的元素,只余留七年間有關命定、錯過與重逢的種種。男女主角間那些陰差陽錯的“秘密”,令這一段復雜深沉的感情,更為牽動人心。事實上,我們也會發現,眼下被快速消費著的偶像劇,動人之處并非跌宕起伏的情節編排,恰恰是那些謹小慎微的浪漫想象與細膩描畫。
自然,對于小說的影視改編歷來不乏質疑的聲音,《何以笙簫默》也不例外。那些曾經在課堂上沉浸于這段“與子偕老”想象中的少男少女們,對這樣一部劇集勢必滿懷期待,期待再度拾起那些逝去的青蔥記憶。而當熒屏中重現那些校園場景時,觀眾意外地發現人物“全線換角”,在回憶戲居多的前半段劇集中,鐘漢良與唐嫣只得無奈淪為配角。而重顏值、輕演繹的偶像劇的一貫弊病,也同樣在該劇中有所體現。不少過于小說化的對白設計,被觀眾頻頻吐槽為“像在聽一部有聲小說”,反倒是楊玏、米露等新生代演員的表現,有著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每個觀眾心目中都有自己對原著所建構的一番理想圖景,在既定的理解語境里,用一部電視劇迎合所有人口味,確是難之又難。不過,作為一部“情懷至上”的劇集,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現美好又迷人的往昔歲月,已然是難得的用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