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電視內容競爭激烈,老牌綜藝仍長盛不衰。
截至2015年,《星光大道》已播出10年,《快樂大本營》也迎來“18歲”成人禮,《非誠勿擾》走進第5個年頭。
2014年前兩者最高收視率分別為全國網2.65和2.85,后者最高收視率為CSM71城2.932。1月10日,《非誠勿擾》播出5周年特別節目,收視率為CSM50城2.58,居同時段第一。與此同時,《星光大道》《快樂大本營》收視率分別為全國網2.17和2.61,也居于前列。
“問題來了”——老牌綜藝節目如此“老當益壯”,究竟長青“秘笈”何在?
秘笈一:主持人個人魅力
相較于真人秀主持人地位的“邊緣化”,老牌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地位仍然難以撼動。孟非、畢福劍、李靜、何炅、汪涵、陳魯豫等均“坐陣”老牌節目。“這些‘老將具有豐富的職業經驗和品牌號召力。”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表示,“他們不可替代。一旦被換掉,節目就會面臨風險。”
“主持人是引領性人物,他的選擇非常重要。”《星光大道》制片主任許志剛表示,《星光大道》不僅看重畢福劍的豐富經驗,更看重其平易近人的性格特點。“他很難讓選手有距離感和陌生感。”據介紹,《星光大道》的選手大都來自基層群眾,初次登臺大都緊張、局促。“畢福劍與選手的親切互動,會大大緩解緊張氣氛。”
主持人與節目具有相輔相成的聯動作用。所有人談及《快樂大本營》,首先會想到“快樂家族”:沉穩的何炅、活潑的謝娜、機智的李維嘉以及可愛呆萌的吳昕和杜海濤;反之亦然。“在中國現階段,快樂家族是非常成功的主持團隊。”制片人羅昕表示,“快樂家族”與《快樂大本營》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捆綁”關系。“大家族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據悉,曾有調查公司調查《非誠勿擾》的成功因素,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貢獻率來自主持人孟非。“我們節目唯一不可復制的就是孟非。他是‘秘密武器”。制片人李政表示,孟非具有敏銳的新聞觸覺、理性客觀的思維方式和強大的社會正義感。“他的這些新聞人質素,在《非誠勿擾》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秘笈二:節目形態創新多變
“任何節目要想穩固地位,都必須不斷創新。老牌節目亦不例外。從定位上,就要有創新的思路。” 2005年,《星光大道》首次以“百姓舞臺”為口號,將主流價值訴求與群眾廣泛參與有機結合。許志剛表示,“普通人因才藝登上國家級的宣傳平臺——這種‘反差,本身就很可貴。” 2015年《星光大道》將拉闊收視群體,推出“百名醫生、百名勞模、百名新人上星光”等系列活動,著力吸納年輕觀眾。
“節目的內容和形態要常變常新。”回顧《快樂大本營》18年歷程,除保持“快樂”的內核外,其內容和形態皆在變化:1997年始,摒棄明星“高高在上”的表演形式,邀其登臺做游戲,與觀眾近距離互動;2004年,啟動《冒險你最紅》等室外真人秀版塊;2006年,舉辦“閃亮新主播”選秀活動并第一個推出主持團隊;2012年,發現益智類節目的潛力,打造“啊啊啊啊科學實驗站”;2014年季播節目來襲,推出男神女神季等季播板塊。
“創新是節目獨一無二的賣點。”羅昕介紹,2015年,《快樂大本營》將有更多突破:持續發力益智類板塊;推出季播板塊“成長季”;研發新元素,拓展外拍;打造“安靜”綜藝新理念。“綜藝不只是越鬧騰越好,我們要給觀眾帶來新感受。”
創新要順應時代發展做出全面考量。“當下的電視人需要有互聯網思維。”2014年,《非誠勿擾》布局“線上線下”活動,相繼推出愛情地鐵、愛情地圖,并在新浪微博設置“年終盤點” 話題,點擊量破1.1億。“我們要盡可能把觸角伸到每一個角落,最大限度與觀眾互動。”李政表示。
“增之一分太難,少之一分太淡。”李政認為,創新要慢慢積累和摸索,并不等于完全打破節目的內核和精髓。“我們需要的是不斷調整外延架構和表現形式。”2015年,《非誠勿擾》進行改版,全面升級舞美效果,并適時根據嘉賓特色設置新奇環節。據介紹,《非誠勿擾》1月底將首次播出某位女嘉賓進行特效化妝、男嘉賓“聽聲相親”的場面。
秘笈三:獨有的品牌價值
綜藝是一種表達形式,節目的價值很多時候是體現在附加值上。在同質化現象嚴重的今天,這三檔老牌節目日益凸顯其品牌價值。胡智鋒評價《星光大道》是“中央級媒體中最具群眾性的專欄”;《快樂大本營》是迄今最放松、最時尚的“娛樂節目標桿”;《非誠勿擾》的思想力和時代感在同類節目中具有“無與倫比的競爭力”。“這三檔節目仍然是很有分量的大牌”。
2005年起,阿寶、鳳凰傳奇、李玉剛等如今耳熟能詳的歌手都陸續從《星光大道》走出。“綜藝節目是一個載體。”許志剛認為,“《星光大道》不單只是一個節目,它更多的承載了普通人的夢想訴求。”
“節目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層面。”李政認為,《非誠勿擾》不僅僅是談情說愛,更多的是呈現當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狀態,是一個濃縮的小型社會。“觀眾從中吸取‘營養—— 或反觀自身行為,或尋得求愛技巧,或享受歡樂氛圍。”同時,《非誠勿擾》也是一個窗口,讓世界更深入、廣泛地了解中國。據介紹,2014年澳大利亞電視臺專門制作專題片《愛上非誠勿擾的19個理由》,詳細介紹了《非誠勿擾》的特點和影響力。
羅昕認為,做節目就要有引領電視潮流和文化的野心。“本著這個目標,才能產生創新的激情和動力,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誠意和價值。”羅昕把《快樂大本營》比作一列行進的列車,一路上不斷有人上車下車。“觀眾具有階段性。”她認為《快樂大本營》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滿足特定階段受眾的需求,把節目做到極致、精細化。“在這快速復雜的時代,帶給大家最簡單、最輕松的誠意節目。”
每個老牌節目都有獨特的品牌價值,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發揮巨大能量。但其是否真的“長生不老”,大家紛紛表示“無法預測”。“我們對電視行業存有敬畏之心。每做一期節目都如履薄冰。”羅昕認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更大突破是當下老牌節目亟待解決的問題。“所有的變化都是外援,決定節目生命力的是內容。”李政和許志剛認為,有關注、有話題,節目就還會在,而且未來可能會以任何一種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