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燕
《商務館學漢語字典》APP種種貼心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差異性,即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能充分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功能,這是趨勢,也是方向。
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和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加入到學漢語的熱潮之中。而漢語對外國人而言,學習和掌握有一定的難度,一本適合他們學習使用的字典或詞典就顯得非常有必要。而在移動互聯的時代,相對于厚重的紙質詞典,很多人更愿意使用移動設備上的APP,因為它不僅便攜,而且查檢非常方便。但目前,無論是在蘋果的APP Store,還是在安卓的各個APP市場,這種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為學習者設計開發的APP并不多見。個中原因很多,但也說明此類產品的開發難度頗大。那么難點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出真正讓外國人覺得既實用又好用的產品呢?筆者認為:充分滿足用戶需求,開發出有針對性的差異性產品,將產品轉換成服務,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產品規劃的差異性
在啟動開發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之前,首先要進行合理的規劃。
1.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必須分級
外國人學漢語,需要的詞典可能并不是收字收詞越多越好,例句越多越好的。他們更需要與他們學習程度相匹配的詞典。比如,初級漢語水平的學習者,他們的詞匯量只能讀懂有限的漢語。他們如果使用高級的詞典,即使是查詢一個簡單的字的釋義,示例的詞匯可能就都是不認識的字詞。另外,對于留學生、在中國工作的商人和政府官員,他們的需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開發各種不同層級的工具書。
2.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必須批量推出,形成規模和體系
有了不同層級的詞典內容后,就應考慮產品的展現形式。是形成一個產品系列,在APP市場上以品種數量取勝呢?還是集成為一個產品,在其內部提供一個個產品數據包,由用戶選擇需要的內容更好?前后兩者都是可供借鑒的思路。個人認為,集成為一個產品,更有利于增加下載量,提高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更方便用戶找到你的產品。
二、數據準備中的差異性
開發一款詞典類的APP產品,最省事的方法是直接采用已經出版的紙質詞典的數據。但是,只用現成的數據往往是不夠的。因為數字產品,可以突破很多紙質產品在篇幅、版式方面的限制,充分利用設備的多媒體功能,加入音頻、圖像等多媒體數據,還會給用戶更豐富的體驗,增強學習的效果。
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發有差異性的產品,就必先準備有差異性的數據。
1.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使用的語言必須是學習者熟悉的語言
學習一門外語,特別是對于成年后才開始學的學習者來說,沒有母語的幫助,是很難入門的。用戶在學習和查檢詞典的時候,需要讀得懂釋義和提示說明等信息;在閱讀示例的時候,原文和母語對照著看,才能理解它的含義,體會字詞的用法。
當然,英文版是首先要考慮開發的版本,因為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按被規定為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的覆蓋面積來說,英語占第一位,使用人口達5億多,英語學習者就更多了,至少在10億人以上。如果一個學漢語的詞典需要使用學習者熟悉的語言,那么它首先應該是英語的,之后,再根據用戶的需要,開發其他語種的版本。
2.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必須突出漢語拼音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漢語拼音是漢字的注音符號。我們中國人從小學語文都是從漢語拼音學起,外國人更需要漢語拼音的幫助,才能掌握好漢字的讀音,特別是聲調。給每個出現的漢字都加上漢語拼音,包括示例中的漢字,使漢字的字形和發音建立聯系,這些,將有助學習者有效地識字和正音。
紙質詞典都會為字、詞標注漢語拼音,但因為篇幅受限,很難做到為示例也標注拼音。在開發APP的時候,所謂篇幅將只影響程序容量的大小,不再有字號、用紙、厚度等問題,不妨將示例部分的漢語拼音也加上,筆者考察了幾部外國人編寫的學漢語紙質詞典,都在極其有限的篇幅內加上了漢語拼音。但我們的紙質字詞典,往往沒有系列的漢語拼音數據,這部分要補齊。
3.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必須要包含音頻和插圖等多媒體數據
作為數據的載體,移動設備可以顯示圖片和播放音頻、視頻。將多媒體數據置入APP詞典中,這體現了它與紙質詞典很大的不同。
APP詞典中的音頻主要是字、詞、示例等漢語部分的語音。對于APP詞典,如果字詞沒有語音,將是一種非常令人遺憾的內容缺陷。語音對于學習語言十分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掌握語言中的“聽”和“說”的方面,并對“讀”“寫”產生影響。而且,語音最好是真人語音,合成語音很難做到自然和真實,特別是在輕聲、兒化等方面,合成語音往往處理不好,使語句聽上去不正常。
如果所有字、詞、示例的語音數據都準備了,又擔心安裝到用戶設備后,占用過多的內存資源,可以選擇設計成在APP程序運行中通過網絡從服務器中取用。
APP詞典中的圖片和視頻,能為學習者提供最直觀的解釋。有時候千言萬語也不如一張圖能夠說明問題,特別是對于名物類的詞匯。視頻數據制作的成本更高,而且數據占用的流量或本地的內存也更大。但對于動詞性的詞匯或者成語類的詞匯,視頻就比圖片更能表達清楚了。如果有條件,APP詞典中應該更多地給學習者提供圖片甚至視頻數據。
4.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需盡量與外國文化結合,本土化
也許會有外國朋友會對中國的土炕感興趣,但是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機會體驗,他們只會關心碰得到的事物。如果詞典的內容能夠更多地與國外的本地文化相結合,收錄他們可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用到的詞匯,示例中用他們知道的人、地方和事件,他們可能理解和掌握得更快。
當然,外國人學習漢語很有可能是來中國工作,與中國人打交道,需要了解中國當地的文化。詞典內容也擔負著文化輸出的責任,中國文化的內容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能夠盡量本地化,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將十分有幫助。
5.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需在文字上兼顧簡繁體
作為外向型的產品,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必須是面向全球發布的。而在全球范圍內,很多地方用的漢字是簡體中文,但也有一部分國家或地區用的是繁體字。外國學習者遇到繁體漢字時,應該也能使用APP詞典進行查檢,這就需要將繁體數據納入。
紙質詞典多已提供字頭的繁體,而詞目和示例很少有繁體,這也跟篇幅受限有關。在做簡體轉繁體工作時,很容易出錯,特別是有的簡體字原來是從兩個或多個繁體字簡化而來的,必須分清各自的繁體字來源。最近,某位名人以繁體字為潘曉婷題寫“玖球天後(九球天后)”就鬧了笑話。
三、功能設計的差異性
除內容以外,功能對于應用于移動設備的APP,相對于傳統紙質詞典就更為重要。好的內容,需要好的設計來展現。
1.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一定要在檢索上突破
詞典的核心功能是檢索,紙質字詞的檢索,目前一般是拼音檢索和部首檢索,但是對于母語非漢語的外國人來說,一不會讀,二不會寫,檢索對于他們來說,非常困難。數字工具書在這方面必須做出和紙質圖書的差異性來。
一方面,從習得者的母語出發,提供簡單直接的“外-漢”索引,讓他們在想知道一個詞對應的漢語是什么的時候,能夠找得到。
另一方面,作為智能手機的移動設備,本身具有強大的數據采集和處理功能,應該充分利用。比如,可利用手機攝像頭的拍照功能,開發相應的掃描識別模塊,實現漢字的“攝像頭拍照輸入”。這對于拼音文字來說是很容易實現的,因為它們的字母數量有限,可能只有幾十個。而對于漢語來說,常用漢字就有3500個,還有外觀各異的字體。如何平衡識別的速度和準確度,是個難題。另外,還可利用手機的麥克風和語音識別相結合,實現“語音輸入”。
2.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的功能設計一定要注意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只有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充分考慮他們的需求,才能設計出成功的產品。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也如此。
比如,任何APP詞典的標配——單詞本或收藏夾的設計,通常詞匯加入到其中,就只能按字母順序排列了。如果考慮到用戶想回顧學習過程的需要,增加可以按照加入的時間順序排列的功能,將會更貼心。個人設置的設計也可以更精細,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從字體的大小到各種內容選項的開關,這將使APP詞典的面貌會由于用戶個性化的選擇而不同,使用戶體驗到“私人定制”的服務。為詞匯添加筆記的功能,會使人感覺APP詞典也能和紙、筆一樣隨心所欲,記錄點滴心得。在其他應用(比如電子書、網頁)的使用中可以取詞、查詞的功能,也非常需要。以上這些需求,雖不是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獨有的需求,但也是需要仔細考慮如何在設計中解決的問題。
3.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要提供用戶優質的服務
內容是基礎,服務是增值。外國人學漢語詞典APP一定要從服務用戶的角度進行產品設計。以個人賬戶為基礎,提供個人數據(單詞本、筆記、個性化設置等內容)的云存儲和在各設備間同步的服務;添加學習伙伴,建立學習交流平臺,或在流行的交際平臺(Facebook、Twitter等)上分享學習內容;建立包含閱讀、聽力、口語等內容的學習平臺,引入相關內容或鏈接到外部資源等,都是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的思路。
最后,我們以商務印書館的《商務館學漢語字典》APP來說明我們在開發產品時,對差異性的追求。這是一款專門為母語非漢語的學習者開發的漢語學習字典APP。它的內容來自于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館學漢語字典》(The Chinese Broken Marks Dictionary)。詞典內容豐富,共收錄2000個常用漢字,條目詳盡,超過20000個詞目,5000個示例、例句,采用英文釋義,示例均有譯文,名詞提示量詞搭配信息,字頭詞目提供真人語音,發音標準,字頭帶有筆順演示動畫。檢索方式多樣便捷:方便的攝像頭取詞,通過設備的后置攝像頭拍照識別查檢漢字;文本查詢框實現混合查詢,既可輸入中文查詢,又可輸入英文查詢中文;豐富實用的索引方式,可以通過Pinyin(拼音)、EN-CN(英-漢)、HSK(HSK大綱詞匯)等方式進行檢索;示例中的漢字,可以輕觸跳轉查詢;提供相關詞列表,可以輕觸跳轉查詢。APP還提供了實用的輔助學習功能:用戶可把感興趣的字、詞收入生詞本,方便日后查看,并可加入復習計劃,從而有效率地復習掌握中文字、詞。方便的賬號管理系統,隨時同步用戶個人使用APP信息,下載離線語音包,存于本地,節省網絡流量。種種貼心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差異性,即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能充分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功能,這是趨勢,也是方向。
(作者單位: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