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曄
【摘要】 數據同步技術實現了跨平臺、跨設備、跨網絡的個人信息數據與信息的同步和交換,其已經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熱點。本文在對中國專利文獻進行定量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的專利發展動態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針對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在中國專利申請中的技術熱點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 數據同步 個人信息 管理
一、概述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中涉及到數據的同步,不同的應用環境下應用數據同步的類型和實現方式也不盡相同。根據應用的環境不同,個人信息同步方式包括以下兩種:個人信息的單向同步與個人信息的雙向同步。
二、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專利申請的分析研究
2.1總體情況
最早涉及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的專利申請的申請年代為1998年,從此申請量總體保持增長狀態,每年都以一定程度平穩增加。通過上述數據分析說明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研究發展雖然已經經過了15余年,但是2004年之前申請量并不大,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通信領域技術的大飛躍,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也在繼續進步,因此專利申請量出現了快速增長。
在全球范圍內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相關技術專利申請量主要集中在公司,其比例占78.6%,另外在大學和個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研究機構申請量較少。可見,從目前全球范圍內,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在應用領域比較活躍,應用程度較高。
申請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可見我國在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2. 2技術熱點
2.2.1上傳個人信息以及下載個人信息
目前,數據同步技術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利用上傳或者下載的數據同步技術來實現個人信息的同步于管理屬于最基本的技術(KR10-0551957,LG電子株式會社)。可是,在實際的個人信息同步過程中,需要同步的個人信息的數據量往往是很大的,因此,通過差異數據同步,可有效減少同步的數據量。
同時,通過將原始數據包分塊進行傳輸,使得網絡出現中斷時,不再重新傳輸整個原始數據包,而是從網絡中斷時傳輸失敗的數據塊開始繼續傳輸,從而實現了斷點續傳,也可減少同步通訊量,節省了大量的網絡資源,并且,通過不同的編碼和壓縮方式也可減少數據流量(CN101350839A,北京立通無限科技有限公司)。
“云計算”是近幾年的熱門技術,在許多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這項技術,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達成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效能的網絡服務,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個人信息的存儲與同步量不斷增加,對于海量的數據的處理僅采用壓縮等技術來減小數據量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將個人信息的同步運用“云”技術,通過建立云通訊錄,將云通訊錄同步到云通訊客戶端(CN102413169A,盛樂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2.2.2個人信息雙向更新
單向的上傳或單向的下載是能夠實現一方的數據同步,為了將個人信息在移動終端與服務器之間進行同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采用單向同步技術,實現雙向同步,即終端將數據上傳到服務器,以及服務器可以將數據下載到移動終端,其中,上傳過程為終端按照確定的同步通訊方式發送編碼后的數據集合到服務器,下載過程為終端從服務器下載需要同步的數據,對數據進行解碼處理。從上述公開的上傳個人信息和下載個人信息的方法,可以比較完善的實現了終端與服務器間的個人信息的數據同步(CN101321185A,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個人信息在同步過程中,若只采用定時的上傳或下載并不能及時得到最新的個人信息,也就不能及時地達到設備間的同步,針對上述問題,當發送端改變了其存儲的個人信息時,發送端的移動電話中的電子郵件程序自動地通過電子郵件將個人信息作為共享信息發送給多個接收者,接收者根據接收的上述個人信息更新自身的信息,從而使得設備間及時地同步個人信息(JP2004112119A,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三、結束語
本文在對專利文獻進行定量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的專利發展動態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針該技術在國內外專利申請中的技術熱點進行了介紹,有助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了解基于數據同步的個人信息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