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美國是否會從阿富汗撤軍仍塵埃未定,而阿富汗塔利班則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并且它也將再次成為阿富汗能否實現和平的關鍵因素。鐘鷹翔先生此時將《塔利班》譯成中文在國內出版,可謂正逢其時。
[作者簡介] 榮守俊,新華社原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分社首席記者。
《塔利班》
[巴基斯坦]艾哈邁德·拉希德 著 鐘鷹翔 譯
重慶出版社2015年1月版
定價:58.00元
多年前在喀布爾,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阿富汗塔利班的存在。2004年6月10日凌晨,中鐵建十四局在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附近的一個公路項目營地遭襲,導致11名中國工人死亡,4人重傷。我當時是新華社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分社首席記者。為增援報道,我于12日乘飛機抵達喀布爾,踏上了戰亂頻頻的阿富汗土地。那時,我住在喀布爾一家中國人開的只有10多間客房的小旅館里。旅館24小時都有手持步槍的兩名保安守門,感覺比較安全。但就在完成報道任務即將返回伊斯蘭堡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旅館突然聽到爆炸聲,后來聽說那是塔利班武裝分子從附近山上向美國大使館發射火箭彈,但沒有命中目標,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巴基斯坦工作的兩年半時間里,我經常從媒體上看到關于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和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在巴基斯坦活動的傳聞和報道。那時候,巴基斯坦塔利班還沒有形成氣候。由于歷史、宗教、地理和民族等多方面原因,阿富汗塔利班與巴基斯坦軍方、政府和民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巴政府對待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態度和政策也是截然不同的。巴基斯坦堅決打擊“基地”恐怖組織。事實上,在穆沙拉夫當政時期,巴基斯坦在本國境內逮捕了多名“基地”組織的重要人物以及消滅了數以百計的“基地”武裝人員。但是,巴基斯坦一直把阿富汗塔利班當作一個反政府的極端武裝組織,沒有對進入巴基斯坦境內活動的塔利班人員采取軍事行動,并主張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通過談判實現國家和平。
《塔利班》原著自2000 年出版以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已被譯為26種語言,僅英文第1版的銷量就超過150萬冊,堪稱出版界的奇跡。《塔利班》的讀者有新聞記者,也有外交官,甚至連進駐阿富汗的美軍山地師軍人都會人手一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塔利班》一書的價值和影響。該書作者艾哈邁德·拉希德是一名長期報道阿富汗戰爭的巴基斯坦記者。他在書中不僅描述了阿富汗的政治、社會和安全現狀,而且詳細記錄了塔利班的發展歷史、指導思想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實。可以說,《塔利班》既是一本了解阿富汗過去20多年政治和社會的歷史書,同時也是一本深刻了解阿富汗塔利班非常難得的教科書。
當下,美國是否會從阿富汗撤軍仍塵埃未定,而阿富汗塔利班則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并且它也將再次成為阿富汗能否實現和平的關鍵因素。鐘鷹翔先生此時將《塔利班》譯成中文在國內出版,可謂正逢其時。
可以說,《塔利班》是一部內容豐富、生動翔實、分析透徹、客觀公正地介紹塔利班發展歷史及現實狀況的讀物。它讓讀者清晰而真實地了解真實的阿富汗(不一定是你平日了解到的甚至是和你認知相左的)及中亞各國地緣政治。相信這本書會讓方方面面的讀者受益。